第四百一十四章 荧屏烟火引潮来,老味新生入寻常
《舌尖上的非遗》开播那天,林羽正和周晓芸在浙江的糟货作坊里拍最后一组镜头。老太太的酒糟刚从地窖里起出来,揭开陶缸的刹那,醇厚的酒香混着米香漫了满院,像把陈年的故事都泡得发了酵。
“林先生,周姑娘,快看看!”作坊的小伙计举着手机冲进来,屏幕上是央视的直播画面,王桂英老人捏花馍的镜头正占据着整个屏幕,“弹幕都刷爆了!说要专程去咸阳学捏花馍呢!”
周晓芸凑过去看,手机屏幕上的弹幕像流水似的滚:“这花馍捏得比玩偶还可爱!”“求地址!放假就去蹲守王奶奶!”“原来蒸馍还有这么多讲究,我妈蒸馒头从不醒面,难怪不暄腾……”
林羽笑着挠挠头:“没成想反响这么快。”
老太太用竹篮装着刚糟好的鸡,慢悠悠地说:“好东西藏不住的。就像我这糟鸡,埋在地窖里三个月,开盖照样香得能招蝴蝶。”
开播第三天,李记烧腊铺的电话被打爆了。李伯的儿媳妇拿着个小本本,记电话记到手软:“北京的王女士要订十斤烧乳猪,说给孙子做满月宴;上海的张先生问能不能教他烤荔枝木炭……”李伯蹲在炭炉前,听着这些名字,烟袋锅子都忘了点。
“爸,您看这新闻,”儿媳妇递过手机,上面是《广州日报》的报道:“百年烧腊铺走红荧屏,荔枝木炭成网红商品,订单排到下个月。”李伯眯着眼念了两遍,忽然对伙计说:“把后院那堆荔枝木搬出来,挑好的打包,给订炭的客人多送块我爹传的擦刀布——咱不能光卖炭,得把规矩也传出去。”
咸阳的张村更热闹。王桂英家的老槐树底下,天天围着从城里来的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捏花馍,有的还带着面团,非要学两招。“王奶奶,您捏的胖娃娃咋这么圆?”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举着面团,捏得歪歪扭扭。
王桂英握着她的手,一点点教:“拇指按这儿,食指顶那儿,力道得像给小娃喂饭,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她的孙子蹲在旁边,给大家发刚蒸好的花馍试吃,嘴里还学着奶奶的腔调:“醒面要五个时辰,少一个时辰,馍都不笑。”
周晓芸刷着朋友圈,看见以前公司的实习生发了条动态:“跟着《舌尖上的非遗》学做醋泡花生,用的三年陈醋,泡了四十九天,今天开盖,酸得直皱眉,却比超市买的香!”配图是个玻璃罐,花生泡得胖乎乎的,醋色深褐。
“你看,”周晓芸把手机给林羽看,“这就是节目最大的用处——不是让大家都去当手艺人,是让更多人知道,老祖宗传的不只是手艺,是过日子的心思。”
林羽想起台里张主任打来的电话,说收视率破了纪录,连带着各地的非遗美食培训班都火了。“张主任说,有个做糖画的老爷子,以前收不到徒弟,现在天天有人排队拜师,老爷子挑了三个,说‘得先学三个月揉糖稀,心不静的不收’。”
糟货作坊的老太太听着这些,忽然从地窖里抱出个更老的陶缸:“这是我太奶奶嫁过来时带的,能糟二十斤肉。前几年想扔了,多亏你们拍节目,我才留着。昨天村里的小学老师来说,想借去给孩子们上非遗课,让娃娃们知道,咱祖祖辈辈都是咋吃饭的。”
傍晚收工时,浙江的雨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打在陶缸上“咚咚”响。林羽看着作坊墙上新挂的照片——有王桂英捏花馍的,有李伯烤乳猪的,还有周晓芸在醋坊帮着翻醋醅的,每张照片旁边都写着一行字:“烟火里的传承,比剧本更动人。”
“周姐,”林羽忽然说,“咱们拍第二季吧?去拍那些快绝迹的老手艺,比如做木甑(蒸饭的木器具)的,编笼屉的——没有这些家伙什,再好的手艺也施展不开。”
周晓芸正用老太太给的酒糟泡着新收的梅子,闻言笑了:“得先去拜访做木甑的老师傅,我爷爷说,好木甑得用杉木,蒸出来的饭带着木香,还不粘底。当年他娶我奶奶,就用的杉木甑蒸的喜饭,说‘饭香,日子才香’。”
手机又响了,是央视的张主任,声音里带着喜气:“林总,周总管,台长说要给你们庆功!还有个好消息,文化部的同志看了节目,说要拨款支持这些老手艺,还想跟咱们合作,拍个《非遗手艺人图鉴》——把那些藏在犄角旮旯的匠心,都挖出来!”
挂了电话,雨停了,天边出了道彩虹,映得作坊的陶缸发亮。老太太的儿媳妇端来碗酒糟汤圆,甜丝丝的,带着点酒香。“尝尝,”她说,“用新糟的酒糟煮的,比老糟的甜,像你们年轻人说的,‘老味道里,也能长出新意思’。”
林羽舀了个汤圆,放在嘴里,暖乎乎的。他忽然觉得,这档节目就像这碗汤圆,看着普通,却藏着太多人的心思——有手艺人的坚守,有拍摄时的琐碎,有观众的热捧,更有那些被重新拾起的老规矩、老物件。
“你看那彩虹,”周晓芸指着天边,“红的像李伯的烧乳猪,黄的像王奶奶的花馍,紫的像这酒糟汤圆——多像咱们拍的那些颜色。”
林羽望着彩虹,忽然想起《觉醒年代》里,学生们举着标语走过雨后的街道,阳光也是这样,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原来不管是拍历史,还是拍美食,最终拍的都是人心里的那点热乎劲儿——像王桂英说的“醒透的面才发得起来”,像李伯说的“耐心烤出的皮才脆”,像老太太说的“埋得久的糟才香”。
夜色漫上来时,作坊的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窗棂,照在那些陶缸上,像给岁月的故事,盖了层温暖的章。林羽知道,这档节目的热度或许会慢慢过去,但那些被重新点燃的匠心,那些回到寻常人家的老味道,会像种下的种子,慢慢发芽、长大,让日子里的烟火气,永远都带着点传承的甜。
喜欢神豪秘书系统之百姨百顺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神豪秘书系统之百姨百顺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