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者号”静静地悬浮在虚空之中,仿佛宇宙洋流中一粒微小的尘埃。在它前方,横亘着一个人类视觉几乎无法完全捕捉的存在。它并非一个漆黑的、吞噬光线的球体——那是遥远观测下的简化形象。近距离“看”去,它更像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无”。一个将时空本身扭曲到极致的、三维的“深渊之口”。
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一个被傅水恒教授命名为“永恒归档者”的古老黑洞。它的史瓦西半径巨大无比,显示其拥有足以撼动星系核心的质量。然而,它此刻却异常“安静”,没有活跃的吸积盘喷发出的狂暴能量,只有事件视界那绝对的、令人心智迷失的边界,以及边界之外,因极致引力透镜效应而扭曲成的、环绕深渊的、破碎而诡异的光环——那是来自黑洞背后宇宙的星光,被引力强行拉扯、弯曲后形成的、如同恶魔瞳孔般的奇景。
“我们……真的要进去吗?”陈智林博士的声音在控制舱内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即使以他渊博的宇宙学知识,直面这样一个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内心深处依然涌动着源自本能的敬畏与恐惧。他的手指下意识地在控制面板上敲击,反复核对着飞船的“信息场稳定器”读数,这是他们此次冒险最关键的生命保障系统。
傅水恒教授站在观测窗前,身影在舱内幽蓝的应急灯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他的目光穿透了那片视觉上的“无”,仿佛在凝视着某种本质。“不,智林,我们不是要‘进入’事件视界。那是物理意义上的禁区,至少以我们目前的认知而言。我们是来‘拜访’它的……信息边界。”
“信息边界?”小博文被爷爷牢牢抱在怀里,小家伙似乎并没有大人那种深刻的恐惧,更多的是纯粹的好奇。他睁大了眼睛,看着窗外那扭曲的光环,觉得它像一个“一直在眨眼的、坏掉的泡泡”。
“是的,信息边界。”傅水恒教授解释道,声音平稳而深邃,像是在陈述一个古老的真理,“根据我们上一站的发现,以及一些最前沿的理论猜想,黑洞,或许并非信息的坟墓,而是……信息的最终守护者。”
陈智林深吸一口气,接话道:“霍金辐射理论曾预言黑洞会蒸发,导致落入其中物质的信息永久丢失,这就是困扰理论物理学界数十年的‘黑洞信息悖论’。但如果信息是守恒的,如果宇宙真如我们在‘轮回之镜’所窥见的那样,依赖于信息的传承,那么黑洞就必须有某种机制来保存这些信息。”
“而这里,”傅水恒教授指向那片“无”,“这个‘永恒归档者’,据信是银河系内最古老、最稳定的黑洞之一。它就像一个……宇宙级的图书馆,将所有它吞噬过的物质,其最本质的信息,完美地保存了下来。事件视界,就是它那永不磨损的书架。”
“启动‘信息共鸣’协议,级别:深度扫描。目标:事件视界表层信息场。”傅教授下达了指令。
陈智林博士熟练地操作起来。飞船外壳上,比之前更加复杂、更加精密的传感器阵列被激活,发出低沉的嗡鸣。一种与在“起源回响”星云类似,但更加凝练、更加磅礴的信息洪流,瞬间冲刷着飞船的护盾和传感器。
主观测窗的景象再次发生了变化。那片视觉上的“无”开始“发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磁波光芒,而是一种代表信息本身存在与流动的、纯粹的结构性光辉。无数细密到极致的、闪烁着幽蓝和暗金色光芒的纹路,如同活物般在事件视界的表面上流淌、交织、旋转。它们构成了无法用任何已知语言描述的复杂图案,仿佛宇宙本身最深邃的源代码。
“我的天……”陈智林博士看着数据流,声音因极度的震惊而颤抖,“这……这信息的密度……几乎逼近了贝肯斯坦上限!每一个普朗克面积上,都编码着海量的信息!这证实了全息原理的猜想——落入黑洞的所有物质的三维信息,都被完美地编码在了其二维的事件视界之上!”
傅水恒教授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缓缓说道:“那么,让我们尝试提出第一个问题,也是宇宙学中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自诞生以来,这个‘永恒归档者’,究竟吞噬了多少物质?”
指令被转换为一种特殊的信息扰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轻轻地传递向那流淌着信息纹路的事件视界。
刹那间,环绕黑洞的、由扭曲星光构成的光环,亮度骤然提升,并且开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闪烁、变幻。无数的符号、数字、几何图形如同爆炸般涌现,它们并非无序,而是在表达一个极其庞大、极其古老的“账本”。
陈智林博士紧盯着数据解读屏幕,脸色由震惊转为苍白,最后化为一种近乎呆滞的茫然。
“读数……无法用常规单位描述……飞船的量子计算机正在尝试构建可视化模型……”他的声音几乎失去了起伏。
很快,一个全息投影在控制舱中央展开。
起初,它显示的是“永恒归档者”刚刚诞生时的样子,可能是一颗巨大恒星坍缩的产物,质量大约是太阳的二十倍。它像一个饥饿的初生婴儿,开始吞噬周围的气体和尘埃。
然后,景象开始加速。时间以百万年、千万年为单位飞速流逝。
可以看到,它曾经位于一个稠密的星团中央,无数的恒星在其引力舞蹈中偏离轨道,被其无情地撕裂、吞噬。每一次吞噬,都在投影中代表黑洞质量的光球上增加一圈清晰的光晕。
它可能曾是一个双星系统的主宰,贪婪地吸取着伴星的物质,形成壮观的吸积盘喷流。
它流浪过星际空间,像宇宙中的清道夫,吞噬沿途遇到的星际云、小行星、甚至偶尔闯入的、不走运的流浪行星。
它经历过星系碰撞的动荡时期,那时物质的洪流如同盛宴,它的质量在相对短暂的宇宙时间内急剧膨胀。
投影中,代表“永恒归档者”质量的光球,如同一个被无限吹胀的气泡,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再扩大。旁边,代表吞噬物质总量的数字在以指数级疯狂跳跃。
太阳质量……一百倍太阳质量……一万倍……一百万倍……
数字很快突破了十亿倍太阳质量。
陈智林博士的声音带着梦呓般的质感:“根据模型反推……它……它在超过一百三十亿年的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地吞噬……平均每年吞噬的物质质量,相当于……相当于十个左右的太阳质量。在它的‘青年期’,也就是星系碰撞活跃阶段,这个数字可能高达每年数百个太阳质量……”
小博文看着那不断变大的光球和旁边飞速滚动的、他根本看不懂的天文数字,小声问:“爷爷,它……它吃了好多好多星星啊……比我们沙滩上所有的沙子还多吗?”
傅水恒教授紧紧抱着孙子,他的声音也因眼前的景象而带着一丝沙哑:“孩子,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沙滩,所有的沙漠,所有的山脉……甚至整个地球、整个太阳系的质量加起来,与它吞噬的总量相比,都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投影上的数字,最终缓缓停止在了一个让陈智林感到灵魂战栗的数值上。
约等于 4.7 x 10^39 千克。
为了理解这个数字,陈智林博士启动了类比模拟程序。
全息投影的一侧,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代表太阳的光点。
接着,旁边出现了代表银河系总质量的光点集合,那是由超过两千亿颗恒星组成的、无比庞大的体系。
然后,投影开始用这些光点去“填充”一个代表“永恒归档者”吞噬总量的虚拟容器。
一个银河系……两个银河系……十个……五十个……
最终,当计数停止时,陈智林和傅水恒都沉默了。这个古老的黑洞,在其漫长的生命中,所吞噬的物质总量,粗略估算,相当于超过六十个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的总和!
“这……这怎么可能?”陈智林感到一阵眩晕,“它怎么可能吞噬比它所在星系总质量还多数十倍的物质?”
傅水恒教授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间的长河,他缓缓道:“它并非一直停留在这里。它可能是一个‘流浪者’,在宇宙的幼年时期,穿梭于原始的物质云团之间。它吞噬的,是宇宙早期结构中,我们如今已无法观测到的、绝大部分的原始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了如今星系、恒星、行星的基石,但在形成之前,就被它这样的‘原始黑洞’归档保存了。它本身,就是宇宙大尺度结构演化史的一部活档案。”
这个认知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人类通常认为黑洞是星系演化的副产品,是恒星死亡的残骸。但眼前的“永恒归档者”似乎在诉说一个相反的故事:某些古老的、巨大的黑洞,它们本身可能就是星系的种子,甚至是宇宙物质循环中,一个主动的、至关重要的“信息收容所”。
那些被吞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质量。每一个基本粒子,每一个原子,每一颗被撕裂的恒星,每一颗被气化的行星,其所有的属性——种类、能量、动量、角动量,乃至它们曾经构成过的复杂结构(比如可能存在过的生命形态)——所有这些信息,都被一丝不苟地、永恒地编码在了那看似虚无的事件视界表面,以及可能存在于其内部(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的某个“域”中。
陈智林博士看着那流淌着无尽信息纹路的“圣地”,喃喃道:“这里保存的,不仅仅是物质……是上百亿年的宇宙历史。是无数个可能存在又湮灭的世界的‘记忆’。是所有落入其中的‘存在’的……终极备份。”
小博文似乎被这凝重的气氛感染,他小声说:“那……那些被吃掉的星星和它们的世界,是不是都变成了这里的……故事?”
傅水恒教授低下头,看着孙子清澈的眼睛,无比郑重地点了点头:“是的,孩子。它们都变成了故事,被宇宙自己小心翼翼地收藏在这个最大的‘图书馆’里。而我们今天,只是站在图书馆的大门外,窥见了它藏书目录的……第一行。”
“漫游者号”开始缓缓后退,远离那信息磅礴到足以压垮任何未受保护心智的“圣地”。那环绕黑洞的、由扭曲星光和流淌信息构成的光环,渐渐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与诡异。
船舱内一片寂静。三人回望着那逐渐缩小的、宇宙中最极端的“记忆库”,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与谦卑。
他们带来的问题——“黑洞吞噬了多少物质?”——得到了一个远超想象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本身,又引向了更多、更深远的问题:宇宙中,像“永恒归档者”这样的信息圣地还有多少?它们保存的信息,最终将去往何方?是否会在某个宇宙轮回的转折点,被重新“读取”,赋予新的形式?
陈智林博士知道,今天记录下的数据,将不仅仅是一个天文数字。它是一个坐标,指向了物理学最深邃的奥秘之一,也指向了宇宙对自身历史那近乎偏执的、永恒的珍视。
傅水恒教授最后看了一眼那黑暗的归档者,轻声道:“信息不灭,记忆永存。这或许,是比任何力量都更接近宇宙本质的……温柔法则。”
小博文抱紧了爷爷,看着窗外重新变得“正常”的星空,觉得那些眨眼的星星,好像都带着属于自己的、小小的秘密。而他刚刚,和爷爷、陈叔叔一起,偷看到了宇宙最大的那个秘密的一角。
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