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收藏家
十一月的风已经带上了凛冽的寒意,窗外那棵老梧桐树几乎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勾勒出简练的线条。小来趴在窗台上,小鼻子贴在冰凉的玻璃上,呼出的气息结成了一小片白雾。
“爸爸,树叶都快掉光了。”她的声音里带着淡淡的忧伤,“秋天真的要结束了吗?”
李来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女儿身边。窗外的人行道上铺满了金黄和赭红色的落叶,像一条天然织就的地毯。
“秋天结束,冬天才会来啊。”他轻轻抚摸女儿的头发,“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想不想在秋天正式离开前,和它好好告个别?”
小来转过头,眼睛亮了起来:“怎么告别?”
“我们去公园捡树叶怎么样?”李来提议道,“把最美的落叶带回家,这样秋天就会在我们心里多留一段时间。”
“太好了!”小来从窗台跳下来,迫不及待地跑向衣柜,“我要穿那件有大大口袋的外套,可以装很多很多树叶!”
半小时后,父女俩全副武装地出门了。小来穿着红色的羽绒服,像个移动的小灯笼,蹦蹦跳跳地走在前头。李来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几个收集袋和一个小篮子。
公园里,秋意正浓。银杏树洒下满地的金色小扇子,枫树贡献出火红的掌形叶,梧桐叶大得像一张张信纸,还有细长的柳叶、圆润的冬青叶……各式各样的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
“爸爸,你看!”小来捡起一片完美的枫叶,它的五个尖角完整无缺,颜色是从深红到橙黄的渐变,“像不像一颗小星星?”
“像极了!”李来赞赏地说,“我们要找的就是这样特别的叶子。”
起初,小来只是随意地捡拾任何吸引她眼球的叶子。但很快,她就发现这样效率太低——漂亮叶子太多了,她的手太小,拿不了几片。
“爸爸,我的口袋快满啦!”她有些懊恼地说。
李来变魔术般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卷宽胶带:“试试这个。”
小来困惑地眨眨眼:“胶带?用来做什么?”
“你看,”李来撕下一段胶带,约三十厘米长,把粘性的一面朝外,绕着小来的左手腕轻轻贴了一圈,形成一个独特的“手环”,“现在你可以把捡到的最美的叶子粘在上面了。”
小来惊喜地看着这个创意十足的收集器,立刻试验起来。她小心翼翼地把那片枫叶粘在胶带上,金色的叶片在红色羽绒服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太棒了!”她欢呼道,“这样我就能边走边收集,不会弄丢叶子了!”
有了这个神奇的“收集手环”,小来的捡叶之旅变得更加有趣。她不再满足于随便捡拾,而是开始精挑细选。
“这片银杏叶有个小斑点,不要。”
“这片梧桐叶裂了个口子,不完美。”
“哇!这片枫叶红得像火焰!我要把它粘在最显眼的位置!”
李来跟在女儿身后,看着她专注挑选的样子,不禁微笑。他发现小来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她偏爱颜色鲜艳、形状完整、叶片平整的落叶。
“爸爸,为什么树叶会变色呢?”小来举着一片半绿半黄的银杏叶问。
“因为天气变冷,树叶里的叶绿素分解了,其他颜色就显现出来了。”李来耐心解释,“就像这件红色羽绒服,一直穿在你身上,但只有在外套脱掉后,大家才能看见里面的红毛衣。”
小来被这个比喻逗笑了:“那树叶是在脱外套吗?”
“可以这么说。”李来点点头,“它们在为过冬做准备。”
随着时间推移,小来的胶带手环上已经粘满了五颜六色的落叶,像一件独特的自然艺术品。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叶片开始相互重叠,有些较小的叶子被完全遮住了。
“爸爸,我看不见那片小柳叶了。”小来沮丧地说。
李来早有准备,他又撕下一段胶带,这次贴在了公园的长椅背上:“我们来做个展示板怎么样?”
这个新主意立刻激发了小来的热情。她小心地把手环上的叶子一片片取下来,重新排列在长椅背的胶带上。这次她有了更充足的空间来发挥创意。
“我要按颜色排列!”她宣布道,“从黄色到橙色再到红色,像彩虹一样!”
排列树叶的过程并不简单。轻飘飘的落叶总是不听话,刚贴好一片,另一片就被风吹走了。李来在一旁看着,并不急于帮忙,而是让女儿自己摸索解决方法。
经过几次失败,小来终于找到了诀窍——先贴大的叶子作为基底,再用小的叶子填充空隙;有风的时候用手护着;胶带不够粘了就轻轻按压……
“爸爸,看!”当最后一片叶子就位,小来骄傲地展示她的作品。长椅背上出现了一幅用落叶拼贴出的彩虹,色彩过渡自然,布局错落有致。
“太美了!”李来由衷赞叹,“你是个小小艺术家!”
受到鼓励的小来灵感迸发,她要求更多的胶带,想要创造更多的落叶艺术品。
“爸爸,我们能不能把整棵树的轮廓都用叶子贴出来?”她指着不远处一棵光秃秃的桦树问道。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李来眼前一亮。他撕下长长的胶带,帮女儿在树干上贴出一个树形的框架。小来则负责挑选合适的叶子填充这个轮廓。
“树干的颜色深,要用深褐色的叶子。”
“树枝部分可以混合一些还没完全变黄的叶子。”
“树梢要亮一点,用金黄色的银杏叶!”
小来一边工作一边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李来偶尔提供一些建议,但大部分时间都放手让女儿自己去尝试。
就在作品即将完成时,一阵强风吹来,几片位于边缘的叶子被卷走了。小来惊叫一声,眼看就要哭出来。
“没关系,”李来安慰道,“自然界的设计本来就是动态的。风也想参与你的创作呢。”
他引导女儿观察被风吹乱的部分:“你看,现在这里空出了一块,像不像给天空开的一扇窗?”
小来破涕为笑:“那我要在这扇‘窗’旁边贴一些特别亮的叶子,让阳光透进来!”
创作继续进行,但这次小来不再执着于完全控制,而是学会了与自然元素合作。当又一阵风吹来时,她甚至故意留出一些空隙:“给风留条路,让它也能在树上玩耍。”
李来欣慰地看着女儿的转变。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手工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课程——关于接纳不完美,关于与自然和谐共处。
当“树叶树”最终完成时,夕阳正好西斜。金色的光芒穿过叶子的缝隙,在树干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不再仅仅是一堆叶子的堆砌,而是一件充满灵气的艺术品。
“它好像在呼吸。”小来轻声说,生怕惊扰了这份美好。
其他在公园散步的人也被吸引过来,纷纷驻足欣赏。
“这是谁做的?太有创意了!”一位老奶奶赞叹道。
“爸爸帮我做的,”小来骄傲地回答,“但叶子是我选的,也是我贴的!”
“你真是个小小艺术家!”老奶奶竖起大拇指。
受到称赞的小来更加兴奋,她又萌生了新的主意:“爸爸,我们能不能做一条落叶小路?”
于是,父女俩开始在公园的小径旁合作创作。李来负责粘贴长长的胶带,小来则挑选叶子装饰这条特殊的“路”。她特意选择了不同形状和质感的叶子,让这条落叶小径富有变化和韵律感。
“踩上去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小来想象着,“软软的,沙沙响,像走在云端。”
创作过程中,小来不时会有新发现。
“爸爸,这片叶子背面有蜘蛛织的网!好精致啊!”
“看这两片叶子,形状一模一样,像是双胞胎!”
“哇!我找到一片心形的!我要把它送给妈妈!”
李来看着女儿像发现宝藏一样兴奋,内心充满了柔软。在这个数字设备充斥的时代,能够让孩子为一片普通的落叶而欢呼,是多么珍贵的事情。
当最后一片叶子就位,一条长约五米的落叶小径诞生了。小来迫不及待地脱掉手套,赤手触摸自己的作品。
“每片叶子感觉都不一样,”她惊喜地分享着触感,“银杏叶滑滑的,枫叶有点粗糙,梧桐叶厚厚的...”
夕阳渐渐西沉,公园里的灯陆续亮起。小来的胶带用完了,收集袋也装满了精选的落叶,是时候回家了。
“爸爸,我不想离开。”小来依依不舍地看着他们的作品,“明天它们还会在吗?”
“也许还在,也许会被风吹散。”李来诚实地说,“但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创造它们的快乐时光。”
小来点点头,似乎理解了:“就像秋天会走,但明年还会再来。”
回家的路上,小来不停地回顾这一天的收获。她的外套口袋里装满了特别珍贵的叶子,手上还拿着几片舍不得放下的。
“爸爸,回家后我要把这些叶子夹在书里,做成标本。”
“好主意。”
“我还要用它们做贴画,贴在窗户上。”
“很棒的想法。”
“下次我们能去森林里捡更多种类的叶子吗?”
“当然可以。”
路灯下,父女俩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小来突然停下脚步,认真地对李来说:“爸爸,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之一。”
“为什么是之一?”
“因为每天和你在一起都是最开心的,所以有很多‘最开心的一天’。”
李来的心被女儿的话温暖着。他牵起她的小手,发现胶带的粘性在女儿手腕上留下了一圈淡淡的痕迹。
“看,这是今天的纪念。”他指着那道痕迹说。
小来珍惜地摸了摸:“我要等到它自己消失。”
那天晚上,小来不顾疲惫,坚持要整理她收集的叶子。她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叶子分类压平,小心翼翼地夹在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里。
“这片金色的送给王老师,她最喜欢亮亮的颜色。”
“这片红色的给小明,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片特别的我要自己留着,等长大后还能记得今天的快乐。”
睡前,小来把一片小小的、完美的心形叶子放在枕头下。
“这样我就能梦见今天的开心了。”她说。
李来为女儿盖好被子,轻声讲了一个关于树叶精灵的故事。故事里,每一片落叶都承载着一个夏天的记忆,而当孩子们收集它们时,这些美好的记忆就会传递给收集者。
小来在故事中慢慢进入梦乡,嘴角还带着甜甜的微笑。
回到客厅,李来发现女儿在茶几上留了一份礼物——一片用胶带贴在纸上的枫叶,下面用彩笔写着:“谢谢爸爸带我和秋天告别。爱你。”
他小心地取下这份珍贵的礼物,把它压平,决定明天买个相框装起来。
窗外,夜风拂过,又有几片叶子从枝头飘落。但李来知道,在这个温暖的家里,秋天已经被永远地留住了——不仅在那些压平的落叶中,更在女儿闪闪发光的记忆里。
这个冬日的午后,一卷普通的胶带,一堆平凡的落叶,却编织出了一段不平凡的亲子时光。而李来明白,真正珍贵的不是那些叶子本身,而是它们所承载的发现、创造和共享的快乐。
季节会更替,树叶会凋零,但爱与陪伴,永远都是最温暖的收藏。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饭店真实见闻录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