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午后,阳光炙烤着大地,连知了的鸣叫都显得有气无力。来来正蹲在小区花坛边,指着蔫头耷脑的月季花对小来说:“看,花儿也热得受不了了。”
小来鼻尖上挂着汗珠,小脸被晒得通红:“妈妈,我想吃冰淇淋。”
“家里还有最后一根,吃完就没了。”来来拉着女儿往家走,“这天气,连出门买根冰棍都需要勇气。”
母女俩刚走到楼下,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单元门口张望。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手里拎着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布包,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一大片。
“叔爷爷!”小来眼尖,欢快地叫出声。
来人转过身,黑红的脸上绽开笑容,眼角的皱纹挤成了深深的沟壑。这就是来来的叔叔李大山,一个在县城农机站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实人。
“来来,小来!”叔叔的声音洪亮有力,与这闷热的午后格格不入,“我算着时间来的,还好没等太久。”
来来又惊又喜:“叔叔,您怎么来了?这么热的天,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李大山抹了把脸上的汗,憨厚地笑着:“我寻思给你们个惊喜。”
进了家门,来来赶紧打开空调,递给叔叔一杯凉白开。李大山一口气喝完,长长舒了口气,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布包放在桌上。
“叔叔,您这是...”来来疑惑地看着那个鼓鼓囊囊的布包。
李大山神秘地眨眨眼,慢慢解开布包上的结。里面是一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还没完全打开,一股独特的肉香就飘散出来。
“陇西肉夹馍!”李大山自豪地宣布,“我特意去陇西买的,正宗老马家的!”
来来愣住了。陇西离他们所在的城市有三百多公里,叔叔居然专程跑去买肉夹馍?
小来已经好奇地凑过来:“叔爷爷,这是什么呀?好香!”
李大山乐呵呵地打开油纸,露出六个白吉馍。馍皮酥脆,中间切开的口子里塞满了肥瘦相间的卤肉,还冒着些许热气。
“来来,快给小来拿一个,趁热吃才香。”叔叔催促道。
来来机械地拿出一个肉夹馍递给小来,脑子里还在计算:三百公里,来回就是六百公里,就算开车也要七八个小时。叔叔是怎么...
“叔叔,您是一大早去的陇西?”来来忍不住问。
李大山正笑眯眯地看着小来咬下第一口肉夹馍,随口答道:“嗯,凌晨四点就出发了。”
“就为了买这个?”来来指着桌上的肉夹馍,声音有些发颤。
李大山这才注意到侄女的情绪,搓了搓粗糙的大手:“也不全是。我正好去陇西办点事,顺路就买了。”
来来知道叔叔在撒谎。他每次撒谎都会不自觉地搓手,这个习惯几十年都没变。
小来已经咬下了第二口,小嘴油汪汪的:“妈妈,这个真好吃!比学校门口卖的好吃多了!”
李大山顿时眉开眼笑:“是吧?老马家的肉夹馍可是祖传的手艺,我年轻时候在陇西修水库,每周都要去吃一次。”
来来去厨房拿来盘子,小心翼翼地把剩下的肉夹馍装好。她的手有些抖,心里五味杂陈。
“叔叔,这么热的天,您跑这么远...”来来声音哽咽了。
李大山摆摆手:“这有啥?我身体硬朗着呢。再说了,”他压低声音,“下周一不是小来生日嘛,我寻思着送她个特别的礼物。”
来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叔叔是记得小来的生日,才特意跑去买她最爱吃的肉夹馍。
小来耳朵尖,听到“生日”两个字立刻抬起头:“叔爷爷记得我生日?”
“那当然!”李大山摸摸小来的头,“你每年生日,叔爷爷都记着呢。”
来来去厨房泡茶,李大山和小来在客厅里边吃边聊。
“叔爷爷,陇西远不远呀?”小来问,小手里还捧着半个肉夹馍。
“远着呢,要翻三座山,过两条河。”李大山比划着,“那边的人和咱们说话口音都不一样。”
小来眼睛亮晶晶的:“那您给我讲讲路上的故事吧!”
李大山来了精神,开始绘声绘色地描述沿途见闻:清晨山间的雾气如何像牛奶一样浓稠;路边野枣树上挂着的红果子如何酸甜可口;还有陇西老街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如镜...
来来端着茶壶站在厨房门口,听着叔叔的描述,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山水画卷。她突然想起小时候,叔叔也经常给她讲这些故事。
那时父母工作忙,经常是叔叔带着她。每到周末,叔叔就会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带她去郊外探险。他们会在小河边捉泥鳅,在山坡上采野花,偶尔还会去邻镇吃特色小吃。
“来来,愣着干什么?茶要凉了。”李大山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
来来赶紧倒茶,装作不经意地问:“叔叔,您那辆二八自行车还在吗?”
李大山一愣,随即笑了:“早就不在了,前年卖给收废品的了。怎么突然问这个?”
“就是突然想起来,您以前经常骑车带我去玩。”来来把茶杯推给叔叔。
李大山眼里闪过一丝怀念:“是啊,那会儿你和小来差不多大,坐在自行车前杠上,一路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小来立刻来了兴趣:“妈妈小时候也坐在自行车上?”
“何止坐过,”李大山哈哈大笑,“有一次你妈妈非要去二十里外的镇子吃芝麻糖,我骑车带她去,回来时天都黑了,你奶奶急得要报警。”
来来也笑了:“我记得那次!芝麻糖特别香,就是代价太大了,回家被罚站了一个小时。”
“可是值得,对吧?”叔叔眨眨眼,“好吃的味道会记一辈子。”
闲聊中,来来才知道叔叔这一趟有多么不容易。
他先是坐早班车到市里,然后转车去陇西。因为不熟悉新开通的高速路线,还坐错了一趟车,多绕了一个小时。买到肉夹馍后,他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立刻往回赶,就怕馍凉了不好吃。
“其实凉了也没关系,可以加热的。”来来心疼地说。
李大山摇摇头:“那不一样。肉夹馍就要吃刚出炉的,馍皮酥脆,肉汁饱满。加热了就软塌塌的,没那个味儿了。”
小来已经吃完了整个肉夹馍,小肚子圆鼓鼓的。她靠在李大山腿上,仰头问:“叔爷爷,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呀?”
李大山轻轻拍着小来的背:“因为你妈妈小时候,叔爷爷也是这么对她的啊。”
他转向来来,眼神温暖:“你妈妈可能不记得了,她六岁那年发烧,嘴里没味,什么都不想吃。我骑车去邻镇买她最爱吃的桂花糕,来回四十里路。回来时下雨,我把糕点揣在怀里,一点都没湿。”
来来的眼睛湿润了。她确实不记得这件事,但记得六岁那年生病,叔叔送来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桂花糕。那是她吃过最甜的糕点。
“叔叔...”来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大山摆摆手:“说这些干啥。我们老一辈的,就希望你们小辈过得好。看着小来开心,我就开心。”
他看看墙上的钟,站起身:“时候不早了,我得去车站赶末班车。”
来来急忙拉住他:“叔叔,住一晚再走吧,我这就去做饭。”
“不了不了,明天一早还要上班呢。”李大山执意要走。
来来知道拗不过叔叔,只好和小来一起送他去车站。
傍晚的热气还未完全散去,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小来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叔爷爷,蹦蹦跳跳地走在中间。
“叔爷爷,您下次什么时候来呀?”小来问。
李大山想了想:“等你放寒假,叔爷爷带你去陇西玩,亲自看老马家做肉夹馍。”
“真的吗?”小来兴奋地跳起来。
“叔爷爷什么时候骗过你?”李大山假装严肃地说,眼里却满是笑意。
来来看着这一老一少,心里暖暖的。她突然想起什么,跑去路边小店买了瓶冰镇矿泉水,硬塞给叔叔:“路上喝,别渴着了。”
等车的时候,李大山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这个。”
布包里是一对银制的小铃铛,用红绳系着。
“给小来的生日礼物,”叔叔不好意思地说,“不值什么钱,就是图个吉利。铃铛声能驱邪避灾。”
小来迫不及待地让妈妈帮自己戴在手腕上。她一动,铃铛就发出清脆的声响,悦耳动听。
“谢谢叔爷爷!我最喜欢这个礼物了!”小来扑进李大山怀里。
客车来了,李大山摸摸小来的头,又对来来嘱咐了几句家常话,这才转身上车。
车子启动前,他摇下车窗喊道:“肉夹馍要是吃不完就放冰箱,明天蒸一下再吃!”
来来和小来站在站台上,一直挥手直到车子消失在拐角。
回家的路上,小来不停地晃动手腕,听着铃铛清脆的声响。
“妈妈,叔爷爷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呀?”小来又问了一遍这个问题。
来来牵着女儿的手,轻声说:“因为家人之间的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晚饭时,来来热了两个肉夹馍,和小来分着吃。虽然不如刚出炉时酥脆,但别有一番风味。
“妈妈,为什么陇西的肉夹馍特别好吃呢?”小来问。
来来想了想:“也许不只是因为味道,还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叔爷爷的爱。”
她告诉小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食物从来不只是填饱肚子的东西。每一道特色小吃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和故事。而当亲人特意为你远道带来时,食物就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
小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就像端午节姥姥包的粽子,中秋节奶奶做的月饼?”
“对,”来来欣慰地笑了,“小来真聪明。这些食物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家人的爱和祝福。”
那天晚上,来来给小来讲了她小时候和叔叔的故事。讲叔叔如何教她骑自行车,如何在她考试失利时安慰她,如何在她结婚时偷偷塞给她一个红包...
小来听着听着,眼睛渐渐闭上,手腕上的小铃铛随着呼吸轻轻作响。
等她睡熟后,来来轻轻取下铃铛,放在床头柜上。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铃铛泛着柔和的光泽。
来来给叔叔发了条短信:“叔叔,安全到家了吗?肉夹馍很好吃,小来特别喜欢铃铛。谢谢您。”
几分钟后,叔叔回复了:“到了,刚洗完澡。你们喜欢就好。下月你生日,想吃什么?叔给你买。”
来来的眼眶又湿了。她想起小时候每次生日,叔叔都会问她同样的问题。那时她总是要这要那,现在才明白,叔叔想问的其实是:“怎样才能让你开心?”
她回复道:“什么都不要,您平安健康就是最好的礼物。”
放下手机,来来看着熟睡的女儿,心里充满了感恩。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叔叔这样愿意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爱的人,是何其幸运。
一周后是小来的生日。来来原本打算简单庆祝,没想到叔叔又给了她们一个惊喜。
那天下午,门铃响了。小来跑去开门,顿时尖叫起来:“叔爷爷!”
李大山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个生日蛋糕,身后还跟着一位陌生的老人。
“这位是老马,陇西肉夹馍的传人。”叔叔介绍道,“我特意请他来给小来做个特别的生日礼物。”
老马是个精瘦的老人,眼神犀利,双手粗糙有力。他提着一个专业的厨具箱,笑呵呵地说:“听说有个小姑娘特别喜欢我家的肉夹馍,我这就上门服务来了。”
来来惊讶得说不出话。她怎么也想不到,叔叔会把陇西的老师傅请到家里来。
老马在厨房里忙活开来,和面、炖肉、烤馍,动作行云流水。小来趴在厨房门口,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
“做吃食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老马一边揉面一边说,“要用心,不能偷工减料。我家的肉夹馍传了四代,从来不用添加剂,靠的就是真材实料和火候。”
李大山在旁边帮忙,偶尔插几句话:“老马和我认识四十多年了,当年修水库时,我救过他一命。”
老马哈哈大笑:“要不是你把我从塌方的土里刨出来,我早就见阎王去了,哪还有今天的肉夹馍?”
来来这才明白叔叔和老马之间的深厚情谊。原来这肉夹馍背后,还有这样一段生死之交的故事。
当热腾腾的肉夹馍出炉时,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老马特意做了迷你版的,适合小来的小手拿。
“生日快乐,小朋友!”老马把第一个肉夹馍递给小来,“愿你像这白吉馍一样,外表普通,内里有料。”
小来接过肉夹馍,郑重其事地说:“谢谢马爷爷,我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把好东西传承下去。”
老马和李大山相视一笑,眼中有欣慰的光芒。
生日晚餐后,老马要赶晚班车回陇西。来来本想留他住一晚,但老马执意要走:“店里明天一早要开门,不能耽误。”
送走老马,小来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但手里还紧紧攥着李大山送的那对铃铛。
“叔爷爷,您今天能不走吗?”小来迷迷糊糊地问。
李大山心软了:“好,叔爷爷今晚不走了,给你讲睡前故事。”
那天晚上,李大山睡在客厅沙发上。来来半夜起来,看见叔叔睡得正香,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
清晨,来来轻手轻脚地准备早餐,却发现叔叔已经起床了,正坐在阳台上一针一线地缝补小来的书包。
“叔叔,这么早?”来来惊讶地问。
李大山抬起头,笑容在晨光中格外温暖:“人老了,睡不了懒觉。我看小来的书包带子快断了,给她补补。”
来来鼻子一酸。这就是她的叔叔,永远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爱意。
小来起床后,发现书包带子被修好了,高兴得又蹦又跳:“叔爷爷真厉害!什么都会修!”
吃早饭时,李大山宣布:“我退休申请批下来了,下个月就开始闲了。到时候可以常来看你们。”
来来又惊又喜:“真的?那太好了!”
小来更直接,扑到李大山怀里:“耶!叔爷爷可以天天来给我讲故事了!”
送叔叔去车站时,来来郑重地说:“叔叔,以后别跑那么远给我们买东西了。您能常来看看,就是最好的礼物。”
李大山憨厚地笑着:“知道你们不缺什么,就是老人家的一点心意。”
车来了,李大山上车前突然转身,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小本子:“这个给你,我记的一些老菜谱,还有咱们家的故事。等小来大了,可以讲给她听。”
来来接过本子,感觉沉甸甸的。这不仅是菜谱,更是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生活史。
车子开远了,小来手腕上的铃铛在晨风中清脆作响。来来牵着女儿的手,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叔叔的爱,就能勇敢前行。
这份情谊,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加珍贵,足以滋养她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季节。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饭店真实见闻录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