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虚谷浅墨生

首页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明朝伪君子大魏霸主末世:上古踏众寻园我在明末有套房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扼元邪王追妻靖王府之乱生子当如孙仲谋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虚谷浅墨生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全文阅读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txt下载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1章 南方适配,农法调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初夏的南郡裹在一片湿漉漉的绿里,雨下得绵密,像扯不断的银丝,落在稻田里溅起细碎的水花,“沙沙” 声混着稻叶的 “哗啦啦”,倒比北方的风沙多了几分软劲儿。可这份软劲儿,却让刚到江陵县的秦风皱紧了眉头,田埂上的黏土踩上去 “咕叽咕叽” 响,沾在鞋上甩都甩不掉,连裤脚都被黏泥裹得沉甸甸的。之前试种的五亩区田稻,此刻更是蔫得没了精神,一半稻苗的根须发黑发黏,轻轻一拔就从泥里脱出来,叶尖还挂着浑浊的泥水。

“秦大人!您可算来了!” 李二扛着把断了柄的锄头,踩着泥坑一路小跑过来,裤腿卷到膝盖,小腿上的泥点被雨水冲得一道一道的,“这稻苗又烂根了!俺们照着《大秦农要》里写的‘区田坑深一尺,宽一尺’挖的坑,还埋了直陶管,可这雨一下就是三天,水全积在坑里排不出去,根都泡烂了!”

秦风跟着李二往试种田走,越走心里越沉。田埂边的积水已经漫到脚踝,踩下去能感觉到黏土把脚往深处吸,每走一步都得使劲拔。田里的稻苗东倒西歪,绿中带黄的叶子耷拉着,有的甚至已经枯死,飘在水面上。几个百姓蹲在田埂的草棚下,手里捏着枯死的稻苗,愁得直叹气。其中一个穿蓝布短衫的老农,头发花白,手里攥着个烟袋锅,烟丝都被雨水打湿了还没点燃,正是江陵县种了五十年水稻的周老汉,当地百姓都说,“周老汉的脚一踩,就知稻田缺不缺”。

“秦大人,不是俺们不照书里的做,是咱南方的土跟北方不一样啊!” 周老汉见秦风过来,赶紧站起身,手里的烂苗递了过去,“您摸摸这土,捏成团能攥出水,放地上半天都不散,这是黏土,保水保得厉害。北方的沙土挖一尺坑,水一会儿就渗没了;咱这儿挖一尺坑,就是个死水坑,稻苗的根泡在里头,哪有不烂的道理?”

秦风接过烂苗,指尖蹭到黏糊糊的根须,一股腐味儿淡淡的飘过来。他蹲下身,用手指挖了块田里的黏土,捏在手里揉了揉,黏土细腻,黏性极大,确实像周老汉说的,攥紧了能挤出泥水。“周伯说得对,是咱们之前没考虑南方黏土的‘性子’。” 秦风把黏土放在掌心摊开,对围过来的百姓说,“《大秦农要》里的区田法,原是给北方旱地种麦、种粟设计的,北方沙土‘漏水性’好,坑深一尺才能存住肥和水;可南方黏土‘保水性’强,坑深了反而存水,得往浅了改。”

墨渊也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之前埋在田里的直陶管,陶管直径三寸,长一尺,管口还沾着泥和水草,管内壁甚至结了层薄薄的泥垢。“这陶管是直的,埋在黏土里,水顺着管壁流得慢,再加上黏土颗粒细,时间一长就堵了。” 他用小木棍捅了捅陶管,掏出些烂泥,“得把陶管改成斜的,让水顺着坡度往下流,流速快了,就不容易堵;管身上还得钻几个小孔,让土里的积水能渗进管里,排得更干净。”

周老汉眼睛一亮,烟袋锅往手上磕了磕,兴奋地说:“俺年轻时种稻,就试过在田里埋竹管排水!那时候没陶管,就用打通的竹筒,一头高一头低,水顺着竹筒流得快得很!还有这坑,不能挖一尺深,最多六寸,再深了还是存水;坑底得铺三寸碎稻草,还得是晒干的,既能把黏土隔开,不让泥把稻根糊住,稻草烂了还能当肥料,稻根扎得稳!”

“周伯这法子好!” 秦风眼前一亮,赶紧让墨渊拿出竹简和炭笔,“快记下来,区田坑深六寸,宽一尺,坑底铺三寸晒干的碎稻草;陶管改斜口,直径三寸,长一尺五,每根陶管的坡度调三成,就是说每铺五尺陶管,就得往下低一寸,这样水才能顺坡流;管身上钻五个直径半寸的小孔,均匀分布,方便积水渗入。”

百姓们听了,有的点头,有的还是犹豫。村西头的张二婶抱着孙子,小声说:“俺家去年就试过改坑,没改好,收成就少了一半,这次要是再改不好,今年冬天就得饿肚子了。” 旁边的几个百姓也跟着附和,显然是怕再出岔子。

李二见状,扛起锄头就往田里走,脚踩在泥里 “咕叽” 响:“俺信秦大人!去年俺家麦田涝了,就是秦大人教俺挖沟排水,才保住了收成!俺先改自家的田,改好了你们再跟着来!” 周老汉也跟着站起来,把烟袋锅别在腰上:“俺也帮着改!俺种了一辈子稻,还不信治不了这烂根的毛病!”

有了李二和周老汉带头,百姓们也陆续拿起工具下田。秦风跟墨渊则带着几个墨家弟子,先在试种田的一角划出半亩地做 “示范田”,用木尺量着挖坑,坑深严格按六寸来,宽一尺,坑与坑之间的行距是两尺,株距一尺五,这样既不会太密导致通风不好,也不会太稀浪费土地。周老汉蹲在坑里,手把手教百姓铺碎稻草:“稻草要铺匀,不能有疙瘩,不然稻根扎不下去;铺完再盖一层薄土,半寸厚就行,把稻草压住,别让水冲跑了。”

墨渊则带着弟子们改陶管,把之前的直陶管一端锯成 45 度的斜口,用砂纸把切口磨光滑,防止划破手;再用小钻子在管身上钻小孔,每个孔之间隔三寸,五个孔正好绕管一周。“这小孔能让土里的积水慢慢渗进来,就算表面的水排完了,土里的积水也能排出去。” 墨渊一边钻孔一边解释,旁边的百姓看得认真,有的还伸手帮忙递工具。

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半亩示范田终于改完了。百姓们把育好的壮苗插进坑里,每坑插三株,株距五寸,刚好能让稻苗长大后通风透光。刚插完,天又下起了雨,这次雨势比之前还大,雨点砸在稻叶上 “啪啪” 响,田埂边的积水很快又漫了起来。

百姓们都站在草棚下,盯着示范田的积水,大气都不敢喘。周老汉手里的烟袋锅来回摩挲,指节都泛白了:“可别再积水了,不然这苗又要完了。” 秦风也盯着田里的陶管,只见水顺着陶管的斜口慢慢流进水渠,田里的积水始终没没过稻苗的根部,最多只到坑沿就不再涨了。

雨下了两个时辰才停,夕阳透过云层洒在田里,稻苗的叶子上挂着水珠,却不再是之前蔫蔫的样子,反而透着点翠绿。百姓们赶紧下田查看,李二拔起一株稻苗,根须是白的,没有发黑,沾着湿润的泥土,结实得很:“成了!根没烂!秦大人的法子管用!”

“真成了!” 百姓们都欢呼起来,之前犹豫的张二婶也笑了:“俺明天就改俺家的田!可不能再等了!” 周老汉蹲在田里,摸了摸坑底的稻草,又看了看陶管的排水口,笑得合不拢嘴:“这法子比俺以前埋竹筒还管用!以后咱南方种稻,再也不怕烂根了!”

解决了烂根的问题,秦风没敢放松,南方多雨,除了排水,灌溉也得跟上。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墨渊和百姓们去看村里的水渠。村里的老水渠是几十年前挖的,窄的地方只有一尺宽,深也不够,下雨时容易漫水,天旱时又不够浇田。

“这水渠得拓宽加深,再分主渠和支渠。” 秦风站在水渠边,用木杆量着水深,“主渠要宽三尺,深两尺,能把河里的水引到村边;再从主渠分支出支渠,支渠宽一尺五,深一尺,通到每块田里,这样不管是排水还是灌溉,都方便。”

墨渊补充道:“还得在主渠和支渠的连接处装个闸门,下雨时把闸门打开,让水快速排出去;天旱时把闸门关上,存水浇田。闸门用木头做,上面装个把手,方便开关。”

李二听了,赶紧说:“俺们村有木匠,能做闸门!俺这就去叫他来!” 百姓们也都积极响应,有的去挖渠,有的去砍木头做闸门,连村里的孩子都来帮忙捡石头,用来砌渠边,防止水渠塌了。

挖渠的时候,又出了个小插曲,主渠要经过村东头的一块洼地,那里的黏土更厚,一挖就塌。周老汉看了看,说:“俺有法子!在渠边打木桩,再用稻草和泥把木桩裹起来,像编竹筐似的,能把渠边固定住,不容易塌。” 百姓们照着做,果然不再塌了。

水渠修好后,墨渊又提议改水车,之前北方用的脚踏水车,在南方用着费劲,而且南方水渠的水流快,正好能用水力驱动。“《墨子?备城门》里有‘连机碓’,用水力驱动舂米,咱们也能照着改水车。” 墨渊画了张图纸,“水车的轮盘直径三尺,用硬木做,轮叶上钉铁皮,不容易被水泡烂;轮盘中间装个木轴,轴上连个木链,木链上挂刮板,水流带动轮盘转,刮板就能把水刮到水渠里,送到田里。”

李二和村里的木匠照着图纸做水车,墨渊在旁边指导,轮叶的角度要调至 30 度,这样能最大化借用水流的力量;木链的节数要正好,让刮板每次都能刮到足够的水。试转那天,百姓们都来围观,水车放进水渠,水流一冲,轮盘 “哗啦啦” 转起来,刮板把水刮进支渠,顺着渠水流进田里,比脚踏水车快了三倍还省力。

“太好用了!” 百姓们都欢呼起来,一个老农摸着水车的轮盘,笑着说:“以后浇田再也不用费劲踩了,这水流着就能把水送进田里,真是省事!”

解决了排水和灌溉,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稻苗长到三寸高时,叶子上开始长黄斑,有的叶子还卷了边,仔细一看,叶子背面爬满了黑色的小虫,比芝麻还小,爬得飞快。周老汉蹲在田里,用手指捏死几只小虫,眉头又皱了起来:“这是稻飞虱!专吃稻叶的汁,咱南方多雨,潮湿,最容易生这虫。以前俺们都是用草木灰撒,可今年这虫太多,草木灰不管用了。”

秦风看着稻叶上的稻飞虱,心里也犯了愁 ——《大秦农要》里写的防虫害法子是 “草木灰拌种防蛀,苗生虫撒石灰”,可南方的稻飞虱比北方的麦虫更顽固,不知道石灰管不管用。

墨渊突然想起之前在墨家工坊里,用生石灰防粮仓虫害的事:“咱们试试生石灰!生石灰能吸水,还能杀菌,撒在田里既能干燥土壤,又能杀死稻飞虱。不过得控制量,撒多了会烧苗,每亩撒五斗,再拌点碎稻草灰,稀释一下,应该就行。”

周老汉半信半疑:“生石灰是白的,撒在田里不会把稻苗烧死?” 秦风说:“咱们先在虫多的田里试撒一小块,看看效果。要是行,再推广;不行再想别的法子。”

李二赶紧去墨家工坊拉来生石灰,百姓们把生石灰和碎稻草灰按 1:1 的比例拌均匀,周老汉带着几个人,用小瓢往有虫的稻苗上撒。撒完第二天一早,大伙儿就去田里看,稻叶上的稻飞虱少了一半,黄斑也没再扩散;又过了两天,稻飞虱全没了,稻苗的叶子重新变得翠绿,长得比之前还壮。

“生石灰真管用!” 周老汉拿着生石灰袋,对围过来的百姓说:“以后再生稻飞虱,就用生石灰拌稻草灰撒,比草木灰管用多了!不过得记着,每亩五斗,不能多撒!”

为了让农法调整能长期落地,秦风还和南郡的农官一起,制定了南方特有的农事制度:

一是 “雨季巡查制度”—— 每到雨季,农官要带队,每三天巡查一次辖区内的田块和水渠,记录积水情况,及时清淤;百姓则以村为单位,成立 “互助组”,一家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忙,比如谁家的水渠堵了,互助组一起去清淤,确保排水顺畅。

二是 “农官考核制度”—— 考核农官不仅看亩产,还要看水利设施的维护情况,比如陶管有没有破损、水渠有没有淤塞、水车能不能正常使用;要是因为农官巡查不到位导致稻苗烂根或减产,就要罚俸,严重的还要降职。南郡的李县丞就因为刚开始没及时清淤,导致两亩田积水,被秦风批评后,每天都带着人去巡查水渠,再也没出过错。

三是 “技术推广制度”—— 每个县选一块 “示范田”,农官和墨家弟子先在示范田试种新调整的区田法,成功后再组织百姓来学习,手把手教怎么挖坑、铺稻草、埋陶管;还在每个村设 “技术联络员”,由种稻经验丰富的老农担任,比如周老汉就是江陵县的联络员,百姓有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他解决不了的再找农官。

这些制度推行后,南方的农事很快走上了正轨。到了七月,南方的稻子开始抽穗,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压得稻秆弯了腰,风一吹,稻浪翻滚,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示范田的亩产比之前没改的田多了两石,百姓们都忙着准备收割,有的用水力打麦机打麦,有的用新学的法子晒稻子,把稻子铺在竹席上,放在通风的屋檐下,“南方多雨,露天晒容易发霉,屋檐下通风好,还能挡雨”。

秦风站在稻田边,看着百姓们忙碌的景象,周老汉递给他一把刚割的稻穗:“秦大人,您尝尝这稻子,颗粒饱满,煮出来的饭香得很!今年俺家能收八石稻,比去年多了三石,够俺家吃两年了!”

秦风接过稻穗,指尖捏着饱满的米粒,心里满是欣慰。墨渊走过来,手里拿着新画的水力舂米机图纸:“秦大人,咱们再把舂米机改了,用水力驱动,以后百姓舂米也不用费劲了。”

远处传来水力水车的 “哗啦啦” 声和百姓们的笑声,混在一起,格外热闹。秦风望着远处的水渠,水流潺潺,带动着水车轮盘转个不停,心里清楚,南方的农法调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新的问题,比如明年的节气变化、新的虫害,但只要结合典籍的智慧、墨家的技术和百姓的经验,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他想起之前在北方推广区田法时的困难,想起赵成破坏麦田、李斯构陷,再看看现在南方百姓脸上的笑容,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农法从来不是死的,是活的,得跟着土地的性子、气候的变化、百姓的需求变,这样才能真正帮到百姓,让他们吃饱饭,过好日子。

夕阳西下,把稻田染成了金色,余晖洒在水利渠上,泛着粼粼的波光。秦风手里攥着那把稻穗,仿佛看到了秋收时始皇来视察的场景,百姓们捧着新收的稻子,始皇笑着尝新煮的米饭,说 “南方的稻子真好,大秦的百姓,不管在北方还是南方,都能吃饱了”。

喜欢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霸天龙帝诡仙族六个哥哥很护短:离我家奶包远点宫宸谋新婚夜,废物老公他站起来了诸天之从国漫开始海贼:十二符咒,成为草帽团双皇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穿书疯批反派豢养了男主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大佬他命里缺我肆刀行妙手风流小神医规则怪谈:我是普通人青梅是个恋爱脑,非我不嫁怎么办龙舞九天迷雾岛奇遇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苟在修真世界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
经典收藏穿越成了王子,没有系统怎么办?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我给崇祯当老师我在大唐搞农庄江山名士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请叫我威廉三世我真不想当圣人啊!三国:最强争霸系统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我的军火商人生涯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庆风云录国宝的文明密码宋晋府录天下兴亡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最近更新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河葬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宫闱明君路北洋钢铁军魂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奋斗在激情岁月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红头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异世界的大明天下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外卖侠闯大周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虚谷浅墨生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txt下载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最新章节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