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火虫下的星光

蝶舞轻薇薇

首页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莹火虫下的星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开局遇见始皇帝叫停系统重回九零,豪门小保姆升职记穿七零前,侯府嫡女搬空半座皇城家族修仙,我是宝体天灵根踏天无痕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凡人修仙从炼药学徒开始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小奶团手握红线,拯救满门炮灰
莹火虫下的星光 蝶舞轻薇薇 - 莹火虫下的星光全文阅读 - 莹火虫下的星光txt下载 - 莹火虫下的星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38章 —瓣落江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顾星晚推开双面江南艺术中心工作室的木门时,暮色正顺着雕花窗棂漫进来,在青砖地面上织出细碎的金纹。她指尖捏着那片牡丹花瓣,花瓣边缘还沾着江南午后的潮气,粉白的瓣面上一道浅紫纹路,像被谁用墨笔轻轻扫过。

工作室靠窗的位置摆着只粗陶盆,里面种着株刚抽芽的兰草,是上个月她从城郊花农手里买来的。当时觉得这草的韧劲和这老建筑很像,便随手摆在了画案旁,每日浇些清水,倒也慢慢舒展了新叶。顾星晚走过去,将花瓣轻轻放在兰草旁的陶盆边缘,指尖碰到陶土时,还能感觉到白日阳光留下的余温。

她靠在窗边的藤椅上,目光落在花瓣上,忽然想起下午在平江路遇到的那位卖花老人。老人守着一篮牡丹,花白的头发用蓝布帕子裹着,见她驻足,便递过这朵刚落的花瓣,说“姑娘看着像懂花的,这瓣子留着吧,比整朵花更经瞧”。当时她只觉得老人的话有意思,此刻再看,倒真觉得这孤零零的花瓣比盛开时多了些味道——没有了盛放的张扬,反倒把那点粉白的柔、紫纹的细,都藏进了纹路里,像幅没画完的工笔画。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艺术中心的老钟在走廊尽头敲了七下,声音慢悠悠地飘进来,和远处巷子里卖馄饨的梆子声混在一起。顾星晚起身点亮桌角的台灯,暖黄的光裹住陶盆,也把牡丹花瓣照得透亮,能看见瓣子里细细的脉络,像极了她昨天在古籍馆里看到的宋代《营造法式》里的木构图纸,弯弯曲曲都藏着巧劲。

她从画案下抽出一张生宣,裁成半尺见方的小纸,又磨了碟淡墨。本来今天是想画双面江南的飞檐,可笔尖落在纸上时,却不由自主地朝着那片花瓣去了。先勾瓣边,用的是极细的狼毫,顺着花瓣自然的弧度走,不刻意求圆,也不勉强找尖,就像跟着江南的流水走一般;再染底色,调了点赭石兑藤黄,浅浅地铺在瓣根,让那点粉白里多些暖意;最后是那道紫纹,换了支兼毫笔,蘸了极淡的花青,笔尖轻轻蹭过纸面,让颜色慢慢晕开,像雾在宣纸上散开来的样子。

画到一半时,门被轻轻敲了两下,是艺术中心的管理员陈叔,手里端着碗热汤面。“晚丫头,看你灯亮着,估摸着还没吃饭。”陈叔把面放在画案上,瞥见陶盆边的花瓣,笑了笑,“这牡丹瓣子是平江路王阿婆那儿的吧?她的花养得最有性子,落瓣都比别家的好看。”顾星晚停下笔,接过筷子,“陈叔怎么知道?”“前几天路过看见她摆摊,她还说等着哪个懂行的人来拿这落瓣呢。”陈叔说着,指了指她的画,“这瓣子画得有意思,比真的还多些嚼头。”

陈叔走后,面的热气裹着葱花的香飘过来,顾星晚却没急着吃,又坐回藤椅上看那片花瓣。月光这时也爬进了窗,落在花瓣上,和台灯的光混在一起,让瓣子的颜色又变了些——粉白里多了层淡淡的银,紫纹也深了点,像浸了水的丝绒。她忽然想起刚到双面江南时的样子,那时工作室还是空荡荡的,墙皮有些剥落,地板踩上去会响,她花了半个月收拾,刷墙、补窗、摆画案,累得坐在地上时,看着窗外的老槐树,忽然觉得这里像极了外婆家的老院,有让人静下来的魔力。

后来她常在工作室待到深夜,有时画到兴起,就把画架搬到走廊里,对着双面江南的马头墙画月光下的砖瓦。有次下雨,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滴,在青石板上敲出节奏,她就着雨声画了幅《雨打马头墙》,后来这幅画被选进了艺术中心的联展,有位老画家说,画里有“江南的骨头”。那时她不懂,此刻看着牡丹花瓣,倒忽然明白了——江南的骨头不是硬的,是软的,是藏在流水、花瓣、老建筑里的那点韧劲,像这瓣子,落了也不蔫,还能在灯下透出光来。

面渐渐凉了,顾星晚才想起吃。面条是碱水面,嚼起来有筋道,汤里放了江南特有的雪菜,鲜得很。她一边吃,一边看那幅没画完的花瓣,忽然觉得这瓣子像个引子,把她这段时间在双面江南的日子都勾了出来——清晨在巷子里买的粢饭团,中午在河边听的评弹,傍晚看的夕阳落在飞檐上,还有深夜里走廊里的脚步声、雨声、钟声……这些细碎的片段,都像藏在花瓣的纹路里,等着被慢慢展开。

吃完面,她把碗洗干净,放回厨房,再回到工作室时,月光更亮了。她拿起笔,接着画那片花瓣。这次她没再刻意勾线,而是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花瓣的层次,让瓣尖的淡和瓣根的浓自然过渡,像江南的天色,从浅蓝到深蓝,没有分明的界限。画到最后,她在花瓣旁边添了几笔兰草的新叶,用的是干笔,让叶边有些飞白,像是被风吹过的样子。

画完时,老钟敲了十下。顾星晚把画挂在墙上,和之前画的《雨打马头墙》、《巷口晨光》摆在一起。她站在画前,看着纸上的牡丹花瓣和陶盆边的真花瓣,忽然觉得它们像一对姐妹,一个在纸上活着,一个在陶盆边活着,都带着江南的气。

她走过去,把陶盆往窗边挪了挪,让月光能更多地落在花瓣上。然后她关了台灯,只留着窗外的月光。工作室里静下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叫声,还有自己的呼吸声。她靠在藤椅上,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花瓣在月光下轻轻舒展的声音,像江南的春天,正悄悄在这老建筑里发芽。

不知过了多久,她睁开眼,天已经蒙蒙亮了。晨光从窗棂里透进来,落在牡丹花瓣上,让瓣子的颜色又变了——粉白里多了点橘色,像被朝阳染过。她起身走到陶盆边,轻轻碰了碰花瓣,还是软的,没有蔫。她忽然想,或许这瓣子会一直这样,在陶盆边陪着兰草,陪着她在双面江南的日子,像个安静的朋友,不说话,却能在每个清晨、深夜,陪着她看江南的光,听江南的声。

她收拾好画案,把那幅花瓣画小心地收进画夹里。然后她推开木门,清晨的风带着湿气吹进来,巷子里已经有了早起的人的脚步声。她朝着巷口走去,准备买个粢饭团,再顺便去看看平江路的王阿婆,问问她还有没有这样的牡丹落瓣——她想多留几片,放在工作室里,放在画纸上,也放在心里,让这江南的软,这江南的韧,一直陪着她。

顾星晚刚走到巷口,就看见张阿婆推着那辆漆皮有些剥落的三轮车过来,车斗里摆着竹篾编的小筐,筐里是裹着白纱布的粢饭团。阿婆看见她,隔着晨雾就笑着招手:“晚丫头,今天倒比往常早,要咸口还是甜口?”

“咸口的,多放些脆油条。”顾星晚快步走过去,指尖触到车斗边缘,还带着点清晨的凉。阿婆熟练地掀开纱布,糯米的香气混着芝麻的暖立刻漫开来,她用竹勺舀起一团糯米,在案板上揉成圆,中间裹进脆油条、雪菜和一点点肉酱,再滚上一圈白芝麻,递过来时还冒着热气。

顾星晚咬了一口,糯米的软、油条的脆、雪菜的鲜在嘴里混在一起,是她这段时间最熟悉的清晨味道。她和阿婆并肩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看着晨光把对面的马头墙染成浅金色,阿婆忽然说:“前儿个看见你在王阿婆的花摊前站着,她的牡丹落瓣是不是给你了?”

“您怎么知道?”顾星晚有些惊讶,阿婆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老树皮上温柔的纹路:“咱们这巷子里的事,哪有瞒得住的?王阿婆守着那篮牡丹,就是等个懂花的人,你能收下,是那瓣子的福气。”

正说着,巷尾传来评弹的调子,是《白蛇传》里的“断桥”选段,琵琶声脆,三弦声柔,混着晨鸟的叫声,把江南的清晨揉得软软的。顾星晚咬着粢饭团,忽然想起工作室里的牡丹花瓣,不知此刻在晨光里会是什么模样——会不会像阿婆手里的粢饭团,裹着一层暖融融的光?

吃完粢饭团,她谢过阿婆,转身往平江路走。清晨的平江路还没热闹起来,青石板路上沾着露水,踩上去有些滑。河边的柳树垂着新绿,枝条在风里轻轻晃,把影子投在水里,像幅流动的水墨画。王阿婆的花摊就摆在石桥边,竹篮里的牡丹少了些,只剩下几朵半开的,阿婆正坐在小马扎上,用喷壶给花喷水。

“阿婆,早啊。”顾星晚走过去,王阿婆抬头看见她,眼睛亮了亮:“姑娘来啦,是来看那落瓣的?”她一边说,一边从竹篮底下摸出个牛皮纸信封,递给顾星晚:“昨儿个收摊时又落了几片,想着你或许喜欢,就收起来了。”

顾星晚接过信封,指尖能感觉到里面花瓣的软。她打开一看,里面躺着三片牡丹瓣,颜色比她之前那片略深些,粉里带点浅红,瓣面上的紫纹更清晰,像被人用细笔描过。“谢谢您,阿婆。”她把信封小心地放进帆布包的内袋,生怕碰坏了里面的花瓣。

王阿婆笑着摆摆手,又拿起喷壶给花喷水:“这牡丹啊,看着娇贵,其实最有性子。开的时候轰轰烈烈,落的时候也不拖泥带水,落在懂的人手里,比插在花瓶里还强。”顾星晚蹲在旁边,看着水珠落在牡丹花瓣上,滚来滚去,像碎掉的月光,忽然想起工作室里的兰草,或许该给它换个大些的盆了。

从平江路回来,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顾星晚推开工作室的门,第一时间就看向窗边的陶盆——那片牡丹花瓣还好好地躺在盆沿上,晨光落在上面,粉白的瓣面泛着浅金,紫纹像被镀了层光,和她刚带来的花瓣放在一起,倒像是一串被时光串起来的珠子。

她从储物间里翻出个粗陶宽口盆,比原来的盆大了一圈,盆底还有个小小的莲花纹。她小心翼翼地把兰草连土挖出来,移栽进新盆里,再填上从城郊带来的腐叶土,最后浇了些清水。兰草的新叶在晨光里舒展着,像是伸了个懒腰,顾星晚把那四片牡丹花瓣都摆在新盆的边缘,一片挨着一片,像给兰草围了圈粉色的裙边。

收拾完陶盆,她把画夹里昨晚画的牡丹花瓣拿出来,铺在画案上。晨光透过窗棂落在纸上,让墨色的层次更分明了——瓣根的浓墨像吸了水的海绵,瓣尖的淡墨像蒙了层雾,旁边的兰草叶带着飞白,像是真的被风吹动。她忽然想,要是能把这花瓣画进双面江南的风景里,会不会更有意思?

她从画案下翻出一张四尺生宣,裁成横幅,又调了碟淡青墨。这次她不想只画花瓣,想把双面江南的马头墙、青石板路、河边的柳树都画进去,让牡丹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把粉色的星子。她拿着笔在纸上比划了半天,才慢慢落下第一笔——先画远处的马头墙,用侧锋扫出砖瓦的层次感,再用淡墨晕出墙面上的斑驳,像被岁月浸过的样子。

画到一半时,走廊里传来脚步声,接着是轻轻的敲门声。顾星晚放下笔,开门一看,是艺术中心的实习生小林,手里抱着一摞画册。“顾老师,这是您要的宋代工笔画册,图书馆刚还回来的。”小林把画册递过来,眼睛忽然亮了,“呀,您在画牡丹花瓣?这花瓣看着好眼熟,是不是平江路王阿婆那儿的?”

“你也知道王阿婆?”顾星晚有些意外,小林笑着点头:“我外婆就住在平江路附近,常去王阿婆那儿买花。阿婆说她的牡丹是传下来的老品种,比别处的香,落瓣也好看。”说着,小林凑到画案前,指着纸上的马头墙:“顾老师,您这墙画得真好,我上次试着画过,总画不出这种旧旧的感觉。”

“你可以试试用干笔蹭,”顾星晚拿起笔,在废纸上示范,“蘸墨的时候少蘸点,笔锋要干,蹭的时候顺着砖瓦的纹路走,不要太用力,就像给墙‘扫灰’一样,慢慢就有那种斑驳感了。”小林看得认真,拿出小本子记下来,“谢谢顾老师,我回去就试试。”

小林走后,顾星晚翻开那本宋代工笔画册。里面有幅《牡丹图》,画的是盛开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用的是没骨法,颜色浓淡相宜,像真的能闻到花香。她对比着自己画的花瓣,忽然发现自己画的瓣子多了些“硬气”——不是牡丹本身的硬,是双面江南给的硬,是老建筑里藏着的那点韧劲,混在花瓣的软里,倒有了种特别的味道。

她接着画那张横幅,这次她把牡丹花瓣画在青石板路的缝隙里,用淡粉和浅紫晕染,让花瓣像刚落下来一样,还带着湿气。旁边画了棵柳树,枝条垂到路面上,用浓墨勾出枝条的劲,再用淡绿染出柳叶的软,让硬的路和软的柳、软的花瓣混在一起,像江南的日子,软里藏着硬,硬里裹着软。

画到傍晚时,夕阳从窗棂里斜进来,落在画上,让青石板路的墨色多了层暖红,牡丹花瓣也像被染了胭脂,好看得很。顾星晚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看那盆兰草。四片牡丹花瓣在夕阳里泛着浅红,兰草的新叶也被染成了金色,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河边的水汽,花瓣轻轻晃了晃,像在和她打招呼。

她忽然想起该去买些颜料了,上次买的赭石快用完了。她把画小心地收起来,锁好工作室的门,往巷口的文具店走。傍晚的巷子热闹起来,有放学回家的孩子追着跑,有下班的人在路边买水果,还有卖糖粥的老人推着车走过,“糖粥——糖粥——”的吆喝声混着评弹的调子,把江南的傍晚填得满满的。

文具店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姓周,和顾星晚很熟。“晚丫头,又来买颜料?”周叔从货架上拿下一管赭石,“还是你常用的那个牌子,刚进的货,新鲜得很。”顾星晚接过颜料,忽然看见货架上摆着些干花,“周叔,您这儿还有干花卖?”

“这是我老伴晾的,”周叔笑着说,“都是平江路附近的花,牡丹、茉莉、桂花,晾好了装在瓶子里,好看又香。你要是喜欢,拿一瓶?”顾星晚看着那瓶干牡丹,花瓣是浅粉色的,虽然干了,却还保持着落下时的形状,像被时光定格了一样。“那我拿一瓶,谢谢您。”

回到工作室时,天已经黑了。顾星晚点亮台灯,把那瓶干牡丹放在画案上。灯光落在干花瓣上,能看见瓣子里细细的脉络,像极了她画里的线条。她把新买的赭石挤在调色碟里,和之前剩下的混在一起,调了个深浅正好的颜色,然后拿起笔,在那张没画完的横幅上添了几笔——在柳树下画了个小小的石凳,石凳上放着个青瓷碗,碗里盛着些清水,像是刚有人在这里喝过茶,留下了江南的痕迹。

画完时,老钟敲了十一下。顾星晚把画挂在墙上,和之前的《雨打马头墙》、《巷口晨光》还有那幅单独的牡丹花瓣摆在一起。她站在画前,看着墙上的画,忽然觉得这些画像一串脚印,记录着她在双面江南的日子——有清晨的粢饭团,有王阿婆的牡丹瓣,有陈叔的热汤面,有小林的青椒,还有周叔的干花……这些细碎的片段,都像藏在画里,藏在牡丹花瓣的纹路里,等着被她慢慢回忆。

她走过去,把那瓶干牡丹放在陶盆旁边。干花瓣的香和兰草的清混在一起,是江南独有的味道。她关了台灯,只留着窗外的月光。工作室里静下来,能听见远处河边的蛙鸣,还有自己的心跳声。她靠在藤椅上,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那些牡丹花瓣在月光里跳舞,和墙上的画、和巷子里的声音、和江南的风混在一起,变成了她心里最软的地方。

不知过了多久,她睁开眼,天快亮了。晨光从东方透过来,把天空染成浅粉,像极了牡丹花瓣的颜色。她起身走到陶盆边,看着那四片新鲜的牡丹花瓣,还是好好的,没有蔫,也没有褪色。旁边的干牡丹在晨光里泛着浅金,像在和新鲜的花瓣对话。

她收拾好画案,把那张新画的横幅小心地卷起来,放进画筒里。然后她推开木门,清晨的风带着花香吹进来,巷子里已经有了阿婆推三轮车的声音,有评弹的调子,有孩子的笑声。她朝着巷口走去,准备买个粢饭团,再去看看王阿婆的牡丹——她想告诉阿婆,她把牡丹花瓣画进了双面江南的风景里,画进了她的日子里,让江南的软和韧,永远留在了纸上,留在了心里。

顾星晚蹲在陶盆边,指尖轻轻碰了碰那截刚冒头的嫩芽——嫩绿色的芽尖还裹着种皮的碎屑,像个刚睡醒的孩子,怯生生地顶着一头“碎发”。她忍不住笑出声,转身从储物间翻出个小小的喷壶,装了些晾过的清水,对着嫩芽细细地喷了两下,水珠落在芽尖上,滚成小小的圆,在夕阳里闪着光。

这时,走廊里传来陈叔的脚步声,他手里端着个砂锅,隔着老远就喊:“晚丫头,快来尝尝我炖的排骨汤,放了些江南的笋干,鲜得很!”顾星晚迎上去,接过砂锅,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陈叔,您怎么还特意炖了汤?”“看你这几天为了画展忙得脚不沾地,补补身子。”陈叔说着,目光落在陶盆里的嫩芽上,眼睛一亮,“哟,这牡丹种子还真发芽了?王阿婆的种子就是好,当年她给我家那盆月季种子,第二年就开得满院子都是。”

两人坐在画案旁,就着砂锅喝排骨汤。笋干吸饱了汤的鲜,嚼起来有韧劲,排骨炖得软烂,一咬就脱骨。顾星晚想起小时候外婆也常给她炖排骨汤,每次都会放些从后山挖的笋干,味道和陈叔炖的很像。“陈叔,您这笋干是从哪儿买的?和我外婆以前买的一样好吃。”“是后山张老汉晒的,他每年都晒些笋干、梅干菜,都是自己家种的,没打农药。”陈叔说着,给她夹了块排骨,“你要是喜欢,下次我给你带些,放着炖汤、炒菜都好。”

喝完汤,陈叔帮着收拾了砂锅,临走时说:“下周艺术中心有个亲子活动,要带孩子们画江南的风景,你要是有空,来给孩子们当当老师呗?”顾星晚想起那天在巷口遇到的小女孩,笑着点头:“好啊,我正好也想看看孩子们眼里的江南是什么样的。”

亲子活动那天,工作室里挤满了孩子和家长。顾星晚把提前准备好的画纸和颜料分给孩子们,笑着说:“今天我们不画复杂的,就画自己最喜欢的江南风景,比如巷口的粢饭团、河边的柳树,或者……盆里的牡丹芽。”孩子们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个小男孩举着画笔喊:“我要画王阿婆的牡丹!我见过,粉粉的,像!”还有个小女孩说:“我要画双面江南的钟,每次听到钟声,妈妈就会喊我回家吃饭。”

顾星晚走在孩子们中间,帮他们调颜料、教他们握笔。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是上次在巷口遇到的那个,她拿着画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陶盆,盆里画了兰草、牡丹花瓣,还有个小小的嫩芽,旁边还画了个笑脸。“阿姨,你看,这是牡丹仙子的家!”小女孩举着画给她看,眼睛亮晶晶的。顾星晚蹲下来,指着画里的嫩芽:“这个嫩芽画得真好,等它长大,就能开出好看的牡丹了。”小女孩点点头,又拿起笔,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字迹,“那我要经常来看它,和它一起长大。”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把画留在了工作室,挂满了整整一面墙。顾星晚看着这些画,心里暖暖的——孩子们眼里的江南,没有斑驳的砖瓦,没有复杂的纹路,只有甜甜的粢饭团、会响的钟、好看的花,简单又纯粹,像江南最本真的样子。她拿起手机,给王阿婆发了张孩子们画的牡丹图,配了句:“阿婆,您的牡丹在孩子们的画里开得很好。”没过多久,王阿婆回复了条语音,声音暖暖的:“好啊好啊,等明年牡丹开了,叫孩子们来摘花瓣。”

接下来的日子,顾星晚除了画画,每天都会去看陶盆里的牡丹芽。嫩芽长得很快,没过多久就抽出了两片小小的叶子,嫩绿色的,像两只展开的小巴掌。她把之前干了的牡丹花瓣小心地收进信封里,和王阿婆给的种子袋放在一起,又在画案上摆了个小小的玻璃罐,把孩子们画的牡丹图剪下来,贴在罐身上,里面装了些清水,插了支刚从河边摘的柳条。

有天下午,她正在画一幅《巷口牡丹芽》,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周庄牡丹园的那个老人,手里拿着个布包。“姑娘,我来双面江南办事,想起你喜欢牡丹,就给你带了些牡丹花粉,明年春天撒在土里,能让花开得更艳。”老人说着,把布包递给她,“还有这个,是我爷爷传下来的牡丹画册,里面有很多老品种的牡丹,或许能给你些灵感。”

顾星晚接过布包和画册,心里满是感动。她请老人进工作室坐,泡了杯绿茶,拿出自己画的《牡丹映马头墙》给老人看。老人看着画,点点头:“好啊,把周庄的牡丹和双面江南的墙画在一起,像把两个江南拧在了一起,有味道。”老人喝了口茶,指着陶盆里的牡丹芽:“这芽长得好,明年春天肯定能开花,到时候我来看看。”

老人走后,顾星晚翻开那本老画册。里面的牡丹画得很细致,每片花瓣的纹路、每根花枝的走向都画得清清楚楚,旁边还有老人爷爷写的小字,记录着牡丹的品种、开花的时间,甚至还有养护的小技巧。她看着画册,忽然觉得,这些老画册、老种子、老牡丹,都是江南的记忆,一代传一代,像流水一样,慢慢淌过时光,把江南的软和韧,都留了下来。

转眼到了冬天,双面江南的巷子里落了层薄薄的雪。顾星晚把陶盆搬到室内,放在窗边,让阳光能照到。牡丹芽已经长到半尺高了,叶子也变得厚实了些,深绿色的,带着点韧劲。她给牡丹浇了些温水,又在陶盆旁边放了个小小的暖水袋,怕冻着嫩芽。然后她坐在藤椅上,翻开笔记本,写下:“今年冬天,牡丹芽在暖着,等着明年春天开花。”

雪下了整整一天,傍晚的时候才停。顾星晚推开窗户,巷子里的青石板路盖着层薄雪,像铺了层白糖,双面江南的马头墙也裹着雪,白花花的,像戴了顶白帽子。她拿起画夹,走到巷口,坐在张阿婆平时卖粢饭团的地方,开始画《雪落马头墙》。她用淡墨勾出马头墙的轮廓,再用白色的颜料轻轻晕染,让雪看起来软软的,又用深一点的墨色画墙面上的斑驳,让雪和墙的硬软对比更明显。画到一半时,张阿婆推着三轮车过来,笑着说:“晚丫头,这么冷的天还在画画?快回家吧,我给你留了个热乎的粢饭团。”

顾星晚接过粢饭团,咬了一口,暖意在嘴里散开。她看着巷口的雪景,看着手里的画,忽然觉得,江南的冬天也很好,有软乎乎的雪,有热乎的粢饭团,有等着开花的牡丹芽,还有一群温暖的人,让冬天也变得软乎乎的,不觉得冷。

她回到工作室,把《雪落马头墙》挂在墙上,和之前的画摆在一起。然后她走到陶盆边,看着牡丹芽,轻声说:“再等等,春天就来了。”窗外的月光落在芽上,像给它盖了层薄薄的被子。顾星晚靠在藤椅上,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牡丹芽在慢慢生长的声音,像江南的时光,在悄悄发芽,等着明年春天,开出最美的花。

我可以帮你把这段续写中提到的“牡丹成长”“江南冬日场景”等关键元素梳理成一个简单的时间线,让故事脉络更清晰,需要我这么做吗?

喜欢莹火虫下的星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莹火虫下的星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六个哥哥很护短:离我家奶包远点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小王爷他必不可能动心重生80医世风华全能学霸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轻熟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斗罗之我莫名其妙的穿越了随身一个迷雾世界星空奇幻科学全球冰封十日终焉宝贝乖乖,跟我回家冲师逆徒:开局让圣地之主翻白眼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团宠三岁半,全宗门最会御兽的崽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重生军婚:首长大人套路深变成猫后,我觉醒技能树西域情怀听说我要出门,百鬼取消今晚夜行
经典收藏她是,怦然惊欢战爷:你的抢婚小娇妻是马甲大佬总裁下手留情霸住不放,金丝雀每天都在拒绝聚散不期而会宦中娇宠戮途穿七零年代被高冷军官一见钟情了霍格沃茨:格林德沃家的叛逆小獾翘然有你嫁狐不死拳皇弃女归来她惊艳了世界末世重生之丧尸攻略海贼:全新旅程毒医傻妃萌萌哒梦魇呀的新书当意识觉醒快穿之女配携系统逆袭为王仙道衍
最近更新修仙大佬回岛后:网友天天催上架港片世界信任度玩家截胡纲手后,我当上了火影恶作剧之吻续写仙尊魔帝抢手许队偏爱她神印王座:光之契灯明劫尽综漫,便当都被我吃了栩栩如生之拜师学道斩妖邪换亲后,小知青被军官丈夫娇宠啦首席法医与她的宿敌世子成朝纪快穿:我来给我妹撑腰了末世:开局带着盗墓五方闯蓝星网王:国王的左膀右臂之一盗墓:观影盗笔之书恶女整顿家门,带全家吃大肉恶女什么!我可是他们心中白月光清穿:四爷少子?新娶福晋怀多胎
莹火虫下的星光 蝶舞轻薇薇 - 莹火虫下的星光txt下载 - 莹火虫下的星光最新章节 - 莹火虫下的星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