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克扣的风波平息了,朱婉清依旧每日读书习字,低调行事,只是暗中与刘宝林的来往密切了些,偶尔也能从张选侍那里得到几句不咸不淡、却暗含信息的提醒。
她像一只敏锐的蜘蛛,在角落悄无声息地编织着自己微弱却坚韧的情报网。
这日午后,她依着前两日收到的、经由秋月哥哥辗转送入宫的信件提示,前往御花园靠近太液池的一处偏僻角落,寻找一种名为“石见穿”的草药。
信中提及,此草于这个时节在太液池畔的湿滑石缝间或有生长,其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效,尤其对于小儿急热惊风有奇效。
她前世因缘际会下略通草药,知晓此物虽不名贵,但在特定时候或许能派上用场,便留了心。
秋日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青石小径上投下了大片的光影。
太液池畔水汽氤氲,芦苇枯黄,显得格外寂静。
朱婉清带着秋月,仔细地在潮湿的石头缝隙间寻觅。
就在她们专注于寻找草药时,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和压抑的哭喊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片宁静。
“快!快去请太医!快去禀告皇上和太后!”
“三皇子!三皇子您醒醒啊!”
“呜……娘娘,您别急,太医马上就来了……”
朱婉清心中一动,三皇子?她记得三皇子生母似乎是位姓周的美人,位份不高,性子也温婉,并不如何得宠。
她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小径上,一群宫女太监围作一团,乱成一锅粥。
被围在中间的,是一个衣着素净、此刻已哭得几乎晕厥的年轻宫妃,正是周美人。
她怀中紧紧抱着一个约莫四五岁、面色潮红、双眼紧闭、正不住抽搐的男童,那便是三皇子萧景琰。
一个老嬷嬷急得直跺脚,声音带着哭腔:“这可如何是好!太医署离得远,等太医来了,只怕……只怕……”
朱婉清不及细想,立刻快步走了过去。
“参见周美人。”她匆匆行了一礼,目光迅速落在三皇子身上。只见孩子牙关紧咬,四肢痉挛,呼吸急促,额头滚烫,显然是急热引发的高热惊厥。这种情况,若处理不当,极易损伤大脑,甚至危及生命。
“朱才人?”周美人抬起泪眼,看到是她,眼中闪过一丝茫然与绝望,此刻也顾不得礼数了,“我的琰儿……琰儿他……”
“美人莫慌,让臣妾看看。”朱婉清语气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让慌乱的人群下意识地安静了几分。她上前一步,伸手探了探三皇子的额头,触手滚烫,又轻轻掰开他紧咬的牙关,防止他咬伤舌头。
“是急惊风!”朱婉清迅速判断,心中立刻有了计较。她记得清楚,“石见穿”正是对症的草药之一,而她们方才,恰好采到了几株!
“秋月!快,把我们刚采的石见穿拿来!”朱婉清急声道,同时环顾四周,“可有随身携带的干净帕子和水?”
一个机灵的小太监连忙递上自己的汗巾和一个水囊。
秋月迅速将草药递上。
朱婉清接过,也顾不得许多,直接将那几株鲜草在干净的石头上捣烂,挤出青绿色的汁液,浸湿了汗巾的一角。
“快,用这个擦拭三皇子的额头、脖颈、腋下和手心脚心!可以帮助降温!”她将汗巾递给周美人身边那个看起来最镇定的老嬷嬷,语速极快地吩咐,“再去找些冰块或者最凉的井水来,用帕子包了敷在额头!”
老嬷嬷见她指挥若定,言语清晰,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照做。
朱婉清又对周美人道:“美人,请将皇子平放在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顺畅。千万抱得太紧。”
周美人此刻已是六神无主,全然听从朱婉清的安排,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放在宫女们临时铺在地上的披风上。
朱婉清蹲下身,持续观察着三皇子的情况。
她用指甲轻轻掐按孩子的人中穴,动作轻柔却带着力道。
这是刺激醒神开窍的急救之法。
她又不断用沾了草药汁的帕子辅助擦拭,物理降温。
时间一点点过去,每一息都显得格外漫长。周围宫人大气不敢出,周美人紧紧攥着衣角,眼泪无声滑落,目光死死盯在儿子身上。
终于,在朱婉清持续的努力下,三皇子剧烈的抽搐渐渐平复下来,紧咬的牙关也松开了些,虽然依旧昏迷,但呼吸似乎顺畅了不少,额头的温度在冰敷和草药的双重作用下,也略有下降的迹象。
就在这时,太医署的院判带着两个太医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后面还跟着闻讯赶来的皇帝和太后宫中的心腹太监!
“太医来了!太医来了!”宫人们如同见了救星。
太医匆忙上前,检查三皇子的情况,又看了看朱婉清正在使用的草药汁,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他连忙取出银针,进行更专业的施救,同时吩咐徒弟准备汤药。
一番忙碌后,太医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紧张万分的周美人及赶来的御前太监回禀道:“美人、公公放心,三皇子乃是急热惊风,万幸……万幸发现及时,处理得当,这高热已初步控制,惊厥也已平息。方才所用的草药汁和降温之法,极为对症有效,为下官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若再晚上片刻,恐伤及心脑,后果不堪设想!”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朱婉清身上。
周美人“噗通”一声跪倒在朱婉清面前,泣不成声:“多谢朱才人!多谢才人救命之恩!若不是才人,我的琰儿……琰儿他……”她激动得语无伦次,就要磕头。
朱婉清连忙侧身避开,伸手将她扶起:“美人快请起,折煞臣妾了!臣妾不过是恰巧略知一二,碰上了岂能袖手旁观?三皇子洪福齐天,定能逢凶化吉。”
她态度谦逊,将功劳归于巧合和孩子自身的福气。
那御前太监深深看了朱婉清一眼,语气客气了许多:“朱才人仁心妙手,咱家定会如实回禀皇上和太后娘娘。”
很快,三皇子被小心翼翼地抬回周美人的宫苑,太医紧随其后。
周美人临走前,紧紧握住朱婉清的手,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千恩万谢方才离去。
事情很快像风一样传遍了后宫。
傍晚时分,太后宫中的赏赐便到了,一对品相极佳的羊脂玉镯,并几匹上用的宫缎。
传旨的嬷嬷笑容满面:“太后娘娘听闻才人仁心救助三皇子,心中甚慰,特赐下此物,望才人永保此等仁善之心。”
紧接着,皇帝的赏赐也到了,除了金银绸缎,还有一套珍贵的紫檀木嵌螺钿文具,并一句口谕:“朱才人临危不乱,通晓医理,于皇子有救护之功,朕心甚悦。”
接连来自后宫最顶层的两份厚重赏赐和肯定,再次将朱婉清推到了风口浪尖。
但与上次因侍寝得赏不同,这一次,伴随着嫉妒和审视的目光里,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她展示的不仅是恩宠,更有实实在在的、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价值”。
静嫔那边也派人送来了慰问和一份厚礼,态度比之前更加亲和。
连一向没什么往来的德妃、淑妃宫中,也遣人送了不轻不重的礼过来,以示姿态。
最实在的,还是周美人。
她不顾自己位份高于朱婉清,亲自带着虚弱三皇子前来道谢,言辞恳切,态度几乎是将朱婉清视作了恩人兼姐妹,明确表示日后定当报答。
喜欢重生之婉清传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之婉清传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