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895年4月28日,上午10时。
地点:日本东京,原首相官邸。
三日期限转眼就即到。这七十二小时,对于东京的日本统治核心而言,无异于是一场煎熬。这几日大夏军舰的重炮不间断地“例行”的炮击声,如同敲响丧钟一样,彻底粉碎了他们最后一丝侥幸。在绝对武力的威逼和内部濒临崩溃的压力下,除了接受,他们已无路可走。
“原首相官邸那间经过紧急清理的签字大厅内,气氛格外凝重。象征着大夏帝国的金色龙旗与一面代表日本的旭日旗,分别悬挂于长桌两端,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大厅一侧,大夏帝国代表团在外交部长唐绍仪的率领下,准时入席。成员包括军方代表刘福将军、财政专家、法务官及记录人员。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神情肃穆冷峻,带着胜利者不容置疑的威严。
而大厅另一侧,日本代表团则显得有些狼狈。为首的是伊藤博文,这位曾主导日本维新崛起的政治家,此刻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身形佝偻,面色灰败,眼神空洞地望着桌面。旁边是面色灰败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他代表着皇室。内大臣土方久元、以及几位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僚紧随其后,个个如同待宰的羔羊,不敢与夏方人员对视。
同时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座位。已被剥夺“天皇”称号、降格为“倭王”的睦仁,身穿简单的黑色和服,在几名大夏士兵的“护卫”下,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他目光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是一个没有灵魂地躯壳。他没有发言权,他的存在,只是为了见证帝国的彻底屈服。
没有多余的仪式,没有虚伪的客套。
唐绍仪径直走到长桌一端站定,目光扫过对面的日本代表,最后在睦仁身上停留了一下,随即开口,声音清晰而冰冷:“好了,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了,开始吧!”
两名大夏文书官立即将两份制作精良、分别以汉语和日语书写的 《大夏帝国与日本国终结战争状态及关系基本条约》(即《神都条约》)正式文本,放置在长桌中央。
这份文本,象征着日本未来百年乃至更长时间都无法挣脱的枷锁。
伊藤博文颤抖着手,拿起那份日文译本的最后几页,逐字逐句地再次确认那些令人绝望的条款:
割让九州、四国、琉球(冲绳等)、奄美、伊豆七岛、小笠原群岛……
战争赔款三十亿龙元……
天皇降格为“倭王”,剥夺一切政治权力……
大夏帝国永久驻军,日本非军事化……
零关税、龙元为唯一法定货币、帝国资本优先权……
拆除军工、限制工业、推行汉语教育……
每看一行,他的脸色就更白一分。最终,他颓然放下文本,看向对面的唐绍仪,声音干涩说道:“……大夏帝国……提出的条件……日本……全面接受。”
这句话彷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既然如此,那就请签字用印吧。”唐绍仪声音平静地说道。
签署工作立即进入执行阶段。
首先,伊藤博文作为日本政府首脑,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土方久元作为副署人的见证下,用一支钢笔,在两份条约的政府代表签署栏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加盖了日本首相官印。他的动作缓慢而沉重,那支笔仿佛有千斤之重。
接着,唐绍仪代表大夏帝国政府,则利落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加盖外务部大印。
随后,刘福将军则以大夏帝国皇帝全权军事代表的身份,在涉及军事占领、驻军、非军事化等条款的附加议定书上副署。
最后,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幕。文书官将条约文本拿到睦仁面前。一名侍从(日方)递上一支笔。睦仁的手指微微颤抖,他看了一眼伊藤博文,又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唐绍仪和刘福,最终,在那份将“天皇”称号永久废除、将其降格为“倭王”的文本上,用微微发抖的手,写下了“睦仁”两个字,并加盖了“倭王之玺”。
当他放下笔的瞬间——意味着那延续了千年的、以“万世一系”自诩的日本天皇制,在此时此刻彻底终结了。
所有签署程序完成。文书官仔细检查无误后,向唐绍仪点头示意。
唐绍仪拿起属于大夏帝国的那份正式文本,面向全场,朗声宣布:“《大夏帝国与日本国终结战争状态及关系基本条约》签署完毕,即时生效!自此刻起,两国战争状态正式结束,条约所有条款,具有绝对约束力!”
他没有说“和平降临”,因为这不是和平,这是征服者强加的秩序。
伊藤博文等人一个个如同虚脱般,瘫坐在椅子上,北白川宫能久亲王闭上双眼,不忍再看。而那位新任的“倭王”睦仁,依旧目光空洞,仿佛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唐绍仪不再理会他们,与刘福对视一眼,带着大夏代表团成员,手持那份象征着胜利的条约文本,大步离开了这间充满衰败气息的大厅。
大夏帝国的金龙旗,在皇宫各处高高飘扬,俯视着这片已被彻底征服的土地。
对日战争,至此,画上了句号。一个旧的时代被彻底埋葬,大夏帝国主导的东亚新秩序,由此奠定。
喜欢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