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会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大夏帝国的战争机器并未停歇。
经过近两个月的休整,时间来到了1889年5月。远东的黑土地已彻底解冻,一片万物复苏的景象。
海参崴,这座沙俄经营了三十年的远东堡垒。金角湾内残留着去年被炮击的伤疤,但其庞大的要塞群和密集的岸防炮台大部分依然存在。
城内聚集了从各处败退下来的残兵、水手、民兵以及守备部队,总兵力约一万八千余人,由沙俄老将格里戈里·费多罗维奇·斯克尔斯基中将坐镇。他们囤积了相当数量的粮食和弹药,企图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一场困兽之斗。
然而,大夏军下了必破的决心,拔掉这颗“最硬”的钉子,彻底终结沙俄在远东的组织抵抗。
他调集了麾下几乎所有的主力精锐:第3、第4、第5师,以及重炮部队,总兵力近四万人,将海参崴围得水泄不通。而海军“龙旗舰队”负责封锁海湾并提供舰炮火力支援。
5月10日,清晨。海参崴上空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大夏军的总攻开始了。
首先进攻的是海上的巨炮。“定国”、“镇国”号铁甲舰的主炮,以及其他巡洋舰的副炮,将炮弹不断的轰向俄军的炮台和外围防御工事。巨大的爆炸声连绵不绝,山头上俄军炮台不时腾起巨大的火球和浓烟,碎石四处飞溅。舰炮火力虽然难以完全摧毁深藏于山体内的核心工事,但有效压制了其火力,并为陆军进攻清扫了部分障碍。
而真正的残酷,发生在地面进攻。 “命令炮兵群,集中火力,轰击一号、三号堡垒之间的连接点!给老子炸开一道口子!”第3师师长张豹在前沿指挥所吼着嗓子下令道。
大夏军集中了超过200门重炮和野战炮,对选定的突破区域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毁灭性炮击。等炮火延伸后,步兵发起了冲锋。
“冲啊!”士兵们怒吼着跃出堑壕,向俄军阵地冲去。
迎接他们的是从残存工事和废墟中射出的密集子弹和炮弹。俄军也知道已无退路,抵抗异常疯狂。机枪火力像镰刀一样扫倒冲锋的士兵。大夏军每前进一米,都付出沉重的代价。
战斗迅速演变成了惨烈的近距离绞杀战。手榴弹在堑壕和坑道内爆炸,惨叫声不绝于耳。工兵铲劈砍,双方士兵在泥泞和废墟中翻滚搏斗。大夏军凭借兵力优势和“火神炮”的火力,一点点啃食着俄军的防线。
经过三天血战,大夏军终于在外围防线撕开了数个口子,部队突入到了城区。更残酷的巷战开始了。
海参崴城内,俄军利用每一栋建筑、每一个街角、每一堆瓦砾设置了火力点。狙击手从窗户或屋顶进行冷枪射击,造成了大量伤亡。 “二班左边!机枪压制那个窗口!三班从右边绕过去,用手榴弹炸掉它!”基层军官声嘶力竭地呼喊指挥。
士兵们快速以小分队形式,逐街逐屋清剿。爆破筒和炸药包成了摧毁坚固据点的首选。经常为了争夺一栋楼房,双方要反复拉锯数次,留下满地的尸体和残肢断臂。鲜血染红了街道,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血腥混合的刺鼻气味。
5月18日,大夏军已控制住了大部分城区,将残余俄军压缩至金角湾沿岸的码头区和最后几个核心堡垒。斯克尔斯基中将试图组织最后一次反扑,甚至下令炸毁港口设施,但此时军心基本瓦解了,已无力回天了。
“龙旗舰队”的炮火变得更加疯狂了,直接轰击俄军最后的集结地和指挥部。 第4师师长马盛亲率精锐突击队,在舰炮火力掩护下,向俄军司令部大楼发动了最后的强攻。激烈的交火甚至在大楼内部逐层展开。
下午4时许,一面白旗终于从司令部楼顶升起。身负重伤的斯克尔斯基中将自知大势已去,为了避免无谓的全军覆没,下令投降。
海参崴攻坚战,历时8天,其残酷程度远超之前的任何一场战斗。
此役俄军阵亡超过7000人,重伤4000余人,被俘约6000人(大多带伤)。斯克尔斯基中将伤重被俘后死亡。
大夏军阵亡高达4100余人,重伤5500余人,轻伤无数。这是开战以来大夏陆军单次战役伤亡最大的一次,可见战斗之惨烈。
随着海参崴的陷落,沙俄在远东历时数十年的经营算是彻底土崩瓦解了。基本的主要港口、战略要地和交通枢纽均已落入大夏帝国手中。虽然零星的抵抗和游击战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沙俄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主体已被彻底粉碎。
1889年5月20日,大夏帝国的金龙旗在海参崴要塞最高处缓缓升起。士兵们站在满是瓦砾和血迹的街道上,望着这片曾经不可一世的俄国堡垒,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尽管代价沉重,但帝国终于实现将影响力实质性地扩展到了亚洲大陆东北角。
消息传回大夏神都,举国欢庆。洪天佑下令嘉奖前线将士,并开始着手规划战后的治理和边界划定事宜。
持续近一年的夏俄远东战争,以大夏帝国的胜利而告终。东亚的格局,从此被彻底改变了。
喜欢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