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安全处的密令,伴随着帝国第一批秘密援助物资,通过大夏皇家航运公司伪装成普通货轮的船只,历经波折,最终抵达了暹罗(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附近一处隐蔽的小港湾。
开始向英属缅甸境内输送“养分”,滋养着那里的反抗火种。
时间来到了1884年10月。(按照原历史(1885年),距离第三次英缅战争还有近1年时间。)
英国对缅甸的蚕食早已步步紧逼。上缅甸的贡榜王朝在曼德勒苟延残喘,国王锡袍试图周旋于英法之间以求生存,但朝政腐败,国力衰微,基本名存实亡了。
下缅甸(勃固省、阿拉干、丹那沙林)早已在1852年的第二次英缅战争后就被英国吞并,沦为英属印度的一个行省,遭受着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缅甸各地的反抗力量从未停止过活动。大夏安全处经过数月的筛选和接触,最终选定了三个最具潜力和合作意愿的组织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第一个是克伦民族保卫军;主要活动于下缅甸东部的克伦山区(今克伦邦)。其领导人波克耶,年轻时曾接受过少量英式教育,但却对殖民者的掠夺深恶痛绝。
其大约有600-800名核心战斗人员。
武器援助:500支淘汰下来的“大夏1876式步枪,配发10万发子弹;1000枚木柄手榴弹;20具炸药包和引爆装置。
其它物资:2000人份的奎宁(抗疟疾)、磺胺粉(消炎)、止血带等战场急救药品;50吨大米;1000套耐磨的丛林作战服和军靴。
同时派遣5名通缅语和游击战的陆军教官,潜入克伦山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战术培训,重点教授伏击、爆破、侦察、规避扫荡。
2. 钦邦山地联盟;主要活动于缅甸西部与英属印度接壤的钦山脉。其领导人萨林加,一位传奇的钦族猎手和部落联盟酋长,擅长使用毒箭和设置陷阱。
其大约有400-500名骁勇的战士。
武器援助:300支“大夏1876式”步枪,配发6万发子弹;500把开山刀;大量铁制箭头和猎弩配件(投其所好,增强其传统战斗力);30具炸药包。
其它物资:5吨食盐、10吨铁器、2000套军服及奎宁等药品;承诺用武器交换他们采集的珍贵药材和兽皮(建立长期交易渠道)。
同时派遣了3名擅长野外生存、近战格斗和爆破的教官,重点教导如何将现代爆破技术与传统陷阱结合,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伏击装备优良的敌军。
3. 缅甸义兴公司;这是一个以缅甸(主要在下缅甸仰光、勃生等港口城市)华人为主的秘密会社(洪门分支)。其领导人陈启源,一位颇具威望的仰光华商,明面上是成功的米商,暗地里是义兴公司的“大佬”,精明强干,人脉广泛。
其大约有核心成员约200人,多为青壮年,必要时能动员数千名缅甸华人。
武器援助:200支“大夏1876式”步枪和50把转轮手枪;以及50套定时炸药和纵火材料。
其它物资:主要是通讯器材(密码本)、药品和部分粮食,支持其地下网络运转。承诺为其经营的商业活动提供便利和保护。
同时派遣了2名安全处特工,指导其如何进行秘密情报搜集、建立安全屋、实施隐蔽破坏(如破坏铁路扳道岔、工厂锅炉)、反跟踪技巧。
……
安全处主事黄三和总参情报局为这三个组织制定了初步的“搅局”计划:
克伦保卫军:重点破坏毛淡棉至仰光一线的铁路和电报线,袭击萨尔温江流域的英国航运,制造下缅甸东部地区的持续混乱,牵制驻仰光的英印军队。
钦邦联盟:在钦山区加大袭击频率,制造“蛮荒之地难以征服”的印象,阻止英国向印度-缅甸边界增兵和修筑战略公路,消耗英印边境部队的精力。
义兴公司:重点搜集英军在缅甸的布防、物资仓库、军舰调动情报,并及时传递出来。伺机在仰光、勃生等城市制造小规模爆炸、纵火事件,扰乱治安,打击英国殖民者的气焰,并在华人中宣传大夏帝国的支持。
……
1884年的雨季末期,第一批武器、物资和人员,通过隐秘的通道,一批批进入了缅甸的山林与城市。
波克耶、萨林加、陈启源,这些原本只能在局部挣扎的反抗者,突然获得了来自南方那个新兴帝国的强力支撑,他们的腰杆也挺直了许多。
一场由大夏帝国在幕后操控,旨在英国远东殖民地点燃烽火的“缅甸风波”,悄然拉开了序幕。
喜欢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