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的风沙,吹了七年。
当年王庭惊变,陆昭与沈青桐虽侥幸逃脱,却也彻底暴露了身份。突厥可汗震怒,下达了不死不休的追杀令。而中原方向,武皇帝派出的接应队伍(千牛卫、金吾卫)屡屡在边境遭遇“马匪”或“意外”,全军覆没,显然是墟教或其在朝中的同党从中作梗,既要灭口,也要切断陆昭二人归路。
进退维谷,归途已绝。两人深知,此刻若贸然返回长安,非但自身难保,更可能给皇帝带来巨大压力,甚至牵连远在昆仑的孩子。无奈之下,只得凭借一身本事,隐姓埋名,深入漠北与中原交界处的荒凉地带,最终在一个名为“栖霞”的偏僻山村悄然落脚。
这一待,便是七年。
七年来,他们以游方郎中与绣娘的身份掩饰,陆昭化名“林昭”,为人看看风水、治治虚病、占卜吉凶;沈青桐化名“秦青”,刺绣手艺精湛,偶尔也帮村妇们看看小恙。夫妻二人深居简出,与人为善,渐渐融入了村中生活,无人知晓他们的过往。
唯有夜深人静时,陆昭会于院中观星,沈青桐则会起卦推演,他们最牵挂的,便是远在昆仑的两个孩子。
…
昆仑山,玉虚宫。
七年光阴,昔日的稚童已长成少年。
明心身姿挺拔,面容清秀,眼神清澈中多了一份沉静。在云虚真人的悉心教导下,他已能较好地控制自身超凡的灵觉,不再轻易被远方厄难所扰,于道经修心与基础吐纳上进展神速,周身隐隐有灵气流转。
灵生则更加沉稳内敛,身形比明心略高壮些,常年在后山与玉石为伴,双手覆着一层薄茧。他对玉石的感应与沟通能力已不再是懵懂本能,而是成为一种独特的天赋。他能轻易感知玉石内部蕴藏的能量与“情绪”,甚至能通过长时间佩戴蕴养,略微改变玉石的质地与气场。云虚真人曾叹道:“此子若生于上古,或为卞和一流的人物。”
这一日,明心修行时忽觉心潮涌动,难以平静。他取出三枚师父(陆昭)早年赠他的护身铜钱,下意识地为自己卜了一卦。
卦象显示——“家人团聚,云开见月”。
几乎同时,在后山琢磨一块新发现玉料的灵生,也心有所感,指下温润的玉料似乎传来一种欢欣雀跃的情绪。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一丝莫名的期待。
…
栖霞村小院。
陆昭亦在观星。紫微帝星旁的晦暗虽未完全消散,但已不再被血色狼星紧逼,显示突厥南下的危机因当年血祭失败而暂缓。他心中稍安,又想起今日是明心生辰,不由心中酸涩,取出几枚随身携带的龟甲,为远方的儿子占卜一卦。
沈青桐在一旁静静刺绣,绣的却是一幅昆仑云海图,图中两个小小的人影依偎在一起。
陆昭的卦象已成,竟是“鸿雁南归,稚子牵衣”之象!他猛地一怔,与同样抬起头的沈青桐目光交汇,两人眼中皆是不敢置信。
沈青桐放下绣绷,取出几根蓍草,默默为灵生起卦。卦象显示——“顽石点头,璞玉归真”。
夫妻二人双手紧握,身体微微颤抖。两个卦象皆指向团圆!难道……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以及一个带着几分迟疑、却又无比熟悉的清朗少年声音:“请问……林先生、秦夫人可在?小子途经此地,想讨碗水喝……”
另一个略显沉稳的声音接着道:“……并请教几个关于……玉石的问题。”
陆昭与沈青桐猛地站起身,瞬间红了眼眶!那声音,虽褪去了稚嫩,但他们绝不会听错!
沈青桐颤抖着手打开院门。
门外,站着两个风尘仆仆却难掩灵秀的少年郎。稍高些的,眼神沉稳,手中紧握着一块温润的玉佩;稍矮些的,眉眼依稀有沈青桐的影子,正睁着一双清澈纯净的眼睛,紧张又期待地望着他们。
七年分离,母子师徒,终于在卜卦与星象的指引下,于此偏僻山村重逢!
…
消息通过特殊渠道,很快呈至深宫。
武皇帝看着密报上“母子师徒已团聚于栖霞村”的字样,良久沉默。他想起七年间派出的精锐皆有去无回,想起朝堂上下的暗流涌动,想起自己对这对夫妇的利用与那未曾明言的质押,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是朕……亏欠他们。”他对身旁的老宦官道,“传旨,栖霞村之事,密不外传。令当地官府暗中照拂,非旨意不得打扰。另……从朕内帑拨银,重修玉虚宫,以为补偿。”
皇帝的愧疚与补偿,陆昭一家人暂不知晓。对他们而言,历经磨难后的团聚,远比任何赏赐更为珍贵。
小小的山村院落,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完整的温暖。
然而,他们都明白,墟教未除,危机犹在。这份宁静,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短暂的间歇。
---
下章预告:
团聚之后,陆昭夫妇开始正式教导明心与灵生术法。明心主修灵觉感知与道门心法,进步神速;灵生则专注玉石沟通与阵法基础,另辟蹊径。一家四口隐居山村,其乐融融。
喜欢我以祝由镇百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以祝由镇百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