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区的运转,如同一台精度达到原子级别的永恒钟表。
每一个齿轮的咬合,每一根指针的跳动,都遵循着冰冷而绝对的逻辑。
“守夜人”系统是这颗钟表的心脏,其庞大的感知网络延伸到区域的每一个角落,监控着能量、物质、信息的每一丝流动。
在它看来,一切异常都只是暂时偏离轨道的噪声,终将被修正或抹平。
然而,再精密的系统,也无法完全规避宇宙的基本法则——熵增。
无序总是在缓慢地、不可逆转地增加。那些看似被完美处理的“噪声”,那些被标记为“已解决”或“背景干扰”的微小事件,它们并未真正消失。
它们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或许会消散,但湖水的状态已然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这些改变细微到无法察觉,却持续积累着,等待着某个临界点的到来。
在静滞库-核心-07,那绝对零度的领域,熵增似乎被强行中止。
但尚云起意识深处那一点淡蓝色的、与林珂同步闪烁的节律光点,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对抗绝对秩序的“负熵”之源。
它未能打破静滞,却像一枚楔子,卡在了完美运转的齿轮间,虽然微小,却持续施加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压力”。
这种“压力”通过量子纠缠,与林珂在“意识花园”中的挣扎形成了闭环反馈。
林珂的处境愈发艰难。“花园”的同化力量温柔而持久,她就像一块掉入温水的盐块,无时无刻不在溶解。
维系那点核心自我和同步节律所需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消耗。
她常常感觉自己下一刻就要彻底涣散,融入那片温暖的光海。
但每一次濒临极限,那根连接着寒冷的量子丝线就会传来更清晰的牵引感,那缓慢而坚定的“咚…咚…”声会变得异常清晰,如同溺水者听到岸上的呼唤。
她开始无意识地利用“花园”本身的能量。
她不再是单纯抵抗,而是尝试进行一种极其危险的“调制”——吸收“花园”的温暖能量,用自己的意识节律和那来自远方的冰冷节律对其进行极其细微的“加工”,然后再释放出去。
这个过程极其粗糙且低效,绝大部分能量依旧被同化吸收。
但总有那么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被赋予了独特的、不属于“花园”的频率特征,如同极细微的杂质,融入了光之海。
这些“杂质”太微小,太分散,根本无法被“花园”的净化系统识别。
它们随着能量的流动缓慢扩散,如同无形的孢子。
它们没有破坏性,甚至没有任何主动作用,只是存在着,带着一丝极微弱的、属于林珂和尚云起的独特“签名”。
这些带着签名的能量微粒,有一部分,在能量循环中,偶然地接触到了“花园”控制系统的某些外围传感器接口。
这些接口本是为了监测能量纯度和同化效率,其敏感度极高。
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忽略任何非破坏性的背景波动。
但是,当大量携带着相同“签名”的微粒(尽管每个微粒都微不足道)持续地、无规律地撞击这些传感器时,一种极其罕见的统计现象开始出现。
在某一纳秒内,数个相邻的传感器,同时接收到了强度超出随机噪声阈值上限的、相同特征的异常信号。
嗡——!
一声极其轻微、几乎被系统底噪掩盖的警报,在“花园”监控子系统的一个次级日志里生成。
【警报(优先级:极低):检测到非标准能量谐波(未识别模式),强度:0.00031δ。位置:意识融合区,扇区Kappa-9。可能原因:局部能量湍流。建议:观察。】
警报生成后,按照协议,被赋予最低优先级,几乎瞬间就沉没在庞大的数据流中,未能触发任何高级别响应。
然而,这条警报的生成和记录本身,就是一个事件。它像一颗新的、更显眼的石子,投入了第七区的数据湖面。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第七区边缘的废弃物堆放区。
那个黑色的手提箱依旧寂静地躺在角落。
但一次周期性的、低功率环境扫描脉冲掠过该区域时,箱体内,阿里斯博士笔记本上那行因化学变化而变得略微“显眼”的隐形字迹,对特定波段的脉冲产生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异常的能量反射峰。
扫描传感器捕捉到了这个异常峰。
【记录:区域G-12,检测到低强度异常能量反射(非危险源)。源类型:未知金属或化合物。标记为:待后续详细检查(优先级:低)。】
又一条低优先级记录被生成,加入了不断增长的待办事项列表。
而在第七区的数据深渊,那枚关于静滞库异常的数据碎片(Id-734-x-Ray-9),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那个超低频异常模式挖掘算法,在其不间断的扫描中,再次注意到了这枚碎片。
这次,它并非因为时间戳,而是因为它刚刚捕捉到的、来自“花园”子系统的那条关于“非标准能量谐波”的极低优先级警报。
算法的底层逻辑中,存在一条模糊的关联性指令:对任何来源的、未被识别的能量模式警报,都应与历史数据库中的类似未解事件进行超低权重关联比对。
它开始执行这条指令。
在浩瀚的历史数据中,它找到了那枚静滞库异常碎片。
【进行关联比对:事件“花园-非标准能量谐波”与事件“静滞库-微弱能量波动(噪声)”。】
【模式匹配度:0.8%(极低,在随机波动范围内)。】
【能量特征相似度:1.2%(极低,无统计意义)。】
【时空关联性:无直接关联。】
【评估:无关联可能性大于99.99%。生成记录:关联性否决。】
一次失败的、毫无意义的关联尝试。
但是,这次尝试过程本身,却在系统的底层日志中,留下了一条新的痕迹:【关联查询已执行:涉及碎片Id-734-x-Ray-9与警报日志#-K9】。
这条痕迹本身没有任何价值。
然而,它却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在一次毫无结果的运算中,将“静滞库”、“花园”的异常,以及那枚数据碎片,在逻辑层面短暂地连接了一下。
这种连接,没有产生任何直接后果。
但它意味着,在“守夜人”系统那庞大而冰冷的逻辑网络中,几个原本孤立的、微不足道的异常点,第一次被某个自动化进程(尽管其结论是否决)放在了一起审视。
熵正在增加。
无序的微粒在扩散。
低优先级的警报在生成。
无意义的关联查询在执行。
每一条都是系统中可以忽略不计的涟漪。但它们出现的频率似乎在缓慢增加,它们之间那若隐若现的、基于概率的关联性似乎在微弱地增强。
尚云起意识中的蓝光仍在闪烁。
林珂仍在艰难地调制着能量。
手提箱仍在角落等待。
数据碎片仍在数据库深处。
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又似乎,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滑向某个未知的方向。
“守夜人”系统的主意识,依旧俯瞰着一切,运行着亘古不变的协议,并未察觉到这些在它脚边泛起的、微不足道的尘埃。
但湖面之下,因更多石子投入而叠加的涟漪,正在变得复杂,变得难以预测。
冰层之下的暗流,开始发出几乎无法听闻的、细碎的呜咽声。
喜欢星港云起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星港云起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