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晟王府书房。窗外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涌入,却吹不散室内凝重而兴奋的氛围。朱高晟刚刚与他的核心幕僚——于谦、钱谷、卜士仁议定完皇家银行最后的筹备细节,一名风尘仆仆、身着海军陆战队服色的信使便被小柱子引了进来。
“报——殿下!汉王殿下八百里加急密信!”信使单膝跪地,呈上一个用火漆密封的铁盒,火漆上压着汉王的独特徽记。
朱高晟精神一振,接过铁盒,验明封印无损后,用力掰开。里面并非书信,而是一块用软布包裹的、沉甸甸、黄澄澄的物事——那是一块未经充分打磨,但已然光芒夺目的狗头金!其下压着一封短信。
朱高晟拿起那封信,迅速浏览,脸上的表情从期待变为难以抑制的喜悦,最终放声大笑:“好!好二哥!果然不负众望!”
他将信递给于谦等人传阅,自己则摩挲着那块沉甸甸的狗头金,感受着那冰凉而坚实的触感,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信是汉王朱高煦亲笔所书,字迹狂放,洋溢着武人的豪迈与得意:
四弟钧鉴:
仰赖陛下洪福,兼承贤弟神算与舆图指引,我军于壹岐岛西山坳深处,果得巨金之脉!矿藏丰饶,远逾所期。自获首矿以来,昼夜不辍,初炼赤金五千两、纹银三万两,此乃首批之捷也!
工匠言,此脉方启,若增役徒、改良器用,岁入倍之易如反掌。今首批金锭,已命“镇远”舰并二巡洋舰护送,不日抵津。哈哈!自此大明内帑充盈、国库丰实,可无匮乏之虞矣!
兄羁旅海外,必为弟、为父皇竭取此岛之金,以扬大明天威!
兄 高煦 手书
“五千两赤金!三万两白银!”于谦纵然沉稳,此刻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仅是首批!汉王殿下真乃福将!”
钱谷虽然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手指已经不由自主地在空中虚点,显然是在心算这笔巨额贵金属注入后,对宝钞信用、银行准备金以及未来财政规划的惊人影响。
卜士仁则慵懒地笑了笑,道:“恭喜殿下。有此实物为基,我等先前所谋之金融大业,便是有了定海神针。那些还在暗中非议银行、质疑宝钞新政的宵小,可以闭嘴了。”
朱高晟紧紧攥着那块狗头金,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力量,一种“大势已成”的豪情充塞胸臆。他立刻下令:“小柱子,备车!本王要即刻进宫,向父皇献上此金,禀明喜讯!”
乾清宫内,朱棣正在与太子朱高炽商议大明皇家银行黄金筹措之事,虽表面平静,眉宇间却隐现忧色。连年大工兼海外用兵,国库确实不似往年充盈。就在这时,内侍来报,晟王有紧急喜讯求见。
朱高晟快步走入,甚至来不及行全礼,便将那封密信和那块黄澄澄的狗头金高高举起:“父皇!大哥!海外捷报!二哥在壹岐岛,采得首批金矿,已炼得赤金五千两,白银三万两!现正由舰队护送,不日抵京!”
“什么?!”朱棣猛地从御座上站起,几步便跨到朱高晟面前,一把夺过那块沉甸甸的狗头金,放在掌心仔细端详。那金黄的光芒映照在他脸上,将他眼中的震惊、喜悦映照得无比清晰。他掂了掂分量,又拿起汉王的信快速看了一遍,脸上的皱纹都仿佛舒展开来。
“好!好!好!”朱棣连说三个好字,声震屋瓦,“高煦这小子,总算干了件让朕省心的大事!五千两赤金!三万两白银!还是首批!哈哈哈!天佑我大明!”
太子朱高炽也满脸喜色,拊掌道:“恭喜父皇!二弟此番立下大功,海外金矿一开,实乃我大明千秋万代之基业!”他看向朱高晟,眼中满是欣慰,“四弟,你力主东征,勘探矿脉,此功亦是不小!”
朱高晟趁热打铁,躬身道:“父皇,此乃上天赐予我大明开启新局之契机!儿臣正有一事禀奏。大明皇家银行与专司海外贸易结算之大明海事银行,各项章程、人员、场地均已齐备,拟定于初八,同时挂牌开业!”
他走到朱棣面前悬挂的舆图前,意气风发地阐述:“父皇,大哥,请想!昔日我大明财政,往往捉襟见肘,欲行大事,常困于钱粮。然自今日始,格局将彻底不同!”
“其一,海外金矿、银矿,乃至未来其他资源,将经由海事银行结算,源源不断输入大明,此乃开源!”
“其二,皇家银行凭借此贵金属储备,发行信用稳固之新宝钞,统一国内金融,调控经济,此乃固本!”
“其三,两大银行并行,一内一外,如同帝国之双翼!内则稳定民生,集聚资本,支撑各项建设、改革;外则吸纳万国财富,掌控贸易枢纽,以经济之手段,行无形之征服!”
他回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朱棣和朱高炽:“自此以后,国库与内帑,将再无缺钱之虞!父皇之北征,大哥之惠民新政,乃至儿臣所构想的铁路、电报、新式学堂、远洋舰队……一切富国强兵之策,皆有了坚实的财力支撑!大明之崛起,将势不可挡!”
朱棣听着儿子描绘的宏伟蓝图,再看着手中沉甸甸的金块,只觉得胸中块垒尽去,豪情万丈!他仿佛看到了无尽的黄金白银从海上涌来,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在自己手中、更在儿子们手中开启!
“准!统统准!”朱棣大手一挥,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初八,双行并立,昭告天下!朕要亲自为银行题写匾额!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我大明之财力,何其雄厚!朕之子,何其英伟!”
初八,南京城与天津卫,两处不同地点,同时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典礼。
南京城,大明皇家银行总部门前,人山人海。御笔亲题的“大明皇家银行”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太子朱高炽代表皇帝亲临剪彩,内阁首辅杨荣、户部尚书夏原吉等重臣悉数到场。钱谷作为首任行长,身着崭新的三品官服,虽依旧面色刻板,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前所未有的锐气与责任。他当众宣布了银行章程,强调了储备金制度与信用至上原则,并展示了部分由壹岐岛金矿熔铸的、印有“永乐”年号的标准金锭,引得围观的百姓和商贾阵阵惊呼,对新宝钞的信任度瞬间飙升。
与此同时,天津卫港口区,大明海事银行总部同样张灯结彩。晟王朱高晟亲自主持典礼,到场的除了天津卫的文武官员,更多的是来自满剌加、旧港、朝鲜、琉球乃至更遥远地区的番商代表。于谦代表朝廷宣读了旨在促进贸易、保障番商权益的海事银行条例,其中最核心的一条便是:“凡与大明进行大宗贸易之番商,需至海事银行或其指定代理点,将金银兑换成‘永乐宝钞’,方可进行交易。” 条例同时公布了清晰的金银兑换牌价和优惠税率,引得番商们议论纷纷,既有对新鲜事物的疑虑,更有对便利结算和优惠政策的向往。
也正是在这一天,由“镇远”舰护航的运金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天津港。一箱箱贴着封条、沉重无比的金锭银锭,在重兵护卫下,直接运入了海事银行那坚固无比、由卜士仁亲自参与设计安保系统的地下金库。
当金库大门轰然关闭的那一刻,象征着大明帝国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消息传回京师,朱棣在乾清宫内,听着王景弘的详细禀报,看着户部呈上的、盖有皇家银行印信的、第一份关于贵金属储备和宝钞发行量的正式报告,久久不语。
他挥退了所有人,独自走到那幅巨大的寰宇图前,手指轻轻拂过天津卫和壹岐岛的位置,最终落在广袤的北方。有了这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撑,他扫平漠北、永绝边患的雄心,从未像此刻这般坚定和接近。
“仪华……你看到了吗?”他低声自语,仿佛在与逝去的爱妻倾诉,“我们的儿子……他们都很出色。高煦勇猛,高晟……更是了得。大明在他们手中,会变得更好,远超你我的想象。朕……也可以放心地去完成那最后一战了。”
帝国的经济巨轮,已然鸣笛起航,向着那深不可测却又充满无限可能的金融蓝海,破浪前行。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朱棣的麒麟逆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