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劈波斩浪,航程已过大半,根据六分仪和航海钟的精确定位,距离预定的第一个目标——位于对马海峡附近、倭寇时常盘踞的壹岐岛,只剩下不到五日的航程。海面上的空气仿佛都随之紧绷起来,一种大战将至的肃杀气息悄然取代了此前航行中的轻松与活跃。
然而,与旧式军队临战前常见的压抑与恐慌不同,这支新式舰队展现出的,是一种有条不紊、充满自信的战前准备。而主导这一过程的,除了各级军事指挥官,还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被称为“教化使”。
这是朱高晟仿照其理念中的“政委”角色,在军队中设立的文职军官,主要负责思想教育、士气鼓舞、军纪监督以及……战前情报与生存知识的普及。此刻,他们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定远”舰的军官餐厅(临时充作讲堂),教化使李振邦,一位年约三旬、面容儒雅却目光坚定的前天津卫学堂教员,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倭国九州北部及对马海峡区域的详图前。图上不仅标注了山川河流、城镇村落,更用不同颜色清晰标示了倭寇已知的活动范围、可能的据点、淡水水源地,甚至还有潮汐规律和洋流走向的简要说明。
台下坐满了即将执行登陆作战的陆战队军官和士官长们,朱高煦也坐在后排,默默地听着。
“诸位同袍,”李振邦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吾等即将兵临倭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晟王殿下曾言,‘倭地之险,半在气候水土,半在人心诡诈’。今日,我便与大家分说清楚。”
他首先指向地图上的壹岐岛及九州北部区域:“此地,虽纬度与我大明山东相近,然四面环海,气候更为潮湿多雨,且瘴疠之气尤盛于内陆。林间多毒虫,尤需警惕一种名为‘恙虫’的极小之物,叮咬后可致高热皮疹,重者致命!”
他拿起一个特制的小布袋,展示给众人:“此乃晟王殿下命研究所特制的‘驱虫防疫囊’,内装雄黄、艾草、以及殿下亲定配方的驱虫药粉。每人一个,务必随身佩戴,并于宿营时在帐篷周围洒上药粉。此外,所有饮用水,必须煮沸!切记,不可贪图一时之快饮用生水,倭地水士不服,易生痢疾霍乱等恶疾!”
接着,他又拿起几种不同的药瓶:“此乃预防瘴气(疟疾)的金鸡纳霜粉,数量稀少,仅配发给斥候及先锋部队,出现疑似症状立即服用。这是消炎止血的白药粉,效果诸位皆知。这是治疗腹泻、退烧的丸剂……所有药物,用法用量已详细标注,各队教化使需确保每位兵士了然于胸!”
李振邦讲得极其细致,从如何辨别可食用野菜(配有图谱),到如何搭建防潮垫高的营帐,从处理轻微刮伤到应对中暑休克,几乎涵盖了热带海岛作战可能遇到的所有非战斗减员因素。其准备之充分,考虑之周全,让在场的所有军官,包括朱高煦,都深感震撼。
这哪里是简单的战前动员?这简直是一部热带岛屿生存与作战的百科全书!朱高煦心中波澜再起:“四弟……你连这些细枝末节,都算计到了吗?你这已不仅仅是运筹帷幄,而是真正的算无遗策!”
随后,李振邦开始介绍敌情,而他对倭寇的了解程度,再次让朱高煦惊叹。
“倭寇作战,并非乌合之众全无章法。其核心多为落魄武士(浪人),精于刀术,悍不畏死,尤擅‘拔刀术’于近距离突发难。其常用战术,乃是诱敌深入,依托山林、村落复杂地形,进行伏击与袭扰。其弓矢虽不及我大明强弓硬弩,然淬有剧毒者亦需小心。更有甚者,会驱使被掳掠的我大明百姓为前驱,或伪装成妇孺乞怜,近身后暴起伤人,此乃其最为奸诈之处!”
他结合地图和简易沙盘,详细分析了倭寇可能在壹岐岛采用的几种防御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之道,其思路之清晰,对倭人心理把握之准确,仿佛他亲自在倭国生活过一般。
“殿下早有明示,”李振邦最后肃然道,“对倭寇,当以雷霆手段,碾碎其抵抗意志!然对于被掳百姓,当尽力解救;对于愿降者,亦可暂留性命,以探听情报。切记,我等乃王者之师,既要展现无敌兵锋,亦需彰显大明气度!具体分寸,汉王殿下与各位上官自有明断,然此精神,需贯彻至每一名兵士!”
讲堂结束后,军官们带着满满的笔记和深深的震撼离去,开始向麾下士兵传达。朱高煦单独留下了李振邦。
“李教化使,”朱高煦目光复杂地看着他,“这些关于倭国气候、地理、乃至倭寇习性的详尽知识,尤其是那些生存技巧和药物,都是晟王殿下……?”
李振邦恭敬而自豪地答道:“回王爷,十之八九,皆出自晟王殿下亲定的《海外作战手册》及对倭情报汇总。殿下于数年之前,便已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倭国乃至南洋诸邦之情报,并命研究所针对其气候特点,研制相应药物与装备。下官等教化使,亦是在天津卫经过数月专门培训,方能熟知此中关窍。”
朱高煦默然良久,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其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由衷的敬佩:“未雨绸缪,至于此极……四弟之深谋远虑,真是……真是让本王叹为观止。” 他此刻才真正明白,四弟那句“开拓海疆”并非空谈,其背后是长达数年的、极其扎实和细致的准备。这份耐心与远见,让他这个习惯了战场冲杀的兄长,感到了一种维度上的差距。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朱棣的麒麟逆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