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联赛激发的活力尚未平息,一个更深层次影响舰队灵魂的举措,在朱高煦的推动下,于北大明水师第一舰队中全面展开——“星火讲堂”。
这一次,朱高晟的目的更加明确。他不仅要让士兵明白为何而战,更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能够如此无后顾之忧地去战斗,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源自于谁。
首次讲堂,依旧由朱高煦亲自主持。他身着与官兵同款的深蓝色常服,站在“定远”舰前甲板那片曾被足球激情点燃的空地上,面前是盘膝而坐、目光灼灼的官兵们。海风拂过,带着咸腥气息,也带来了他沉稳而有力的声音。
“兄弟们!”朱高煦开门见山,没有丝毫迂回,“咱们撇家舍业,在这茫茫大海上,顶着风浪,要去干什么?”
“打倭寇!报仇!”
“拿回金矿!”
“听王爷号令!”台下响起参差不齐却充满热血的回答。
“好!都是好样的!”朱高煦赞许地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沉,“报仇雪恨,开疆拓土,这是军人的荣耀,也是我大明男儿的血性!但是,兄弟们有没有想过,咱们凭什么能去报仇?凭什么有信心跨海远征,去拿下那倭国的金山?”
他停顿了一下,让问题在每个人心中回荡,然后指向脚下:“凭咱们脚下这钢铁巨舰!‘定远’、‘镇远’,披坚执锐,无惧风浪!凭咱们手中这新式火器,巨炮一响,倭寇的破船便灰飞烟灭!凭咱们身上这笔挺的军装,兜里这足额的饷银,家里那盼着咱们建功立业、也盼着咱们平安回去的爹娘妻儿!”
他的声音逐渐拔高,充满了引导性:“可这些东西——这天下无敌的战舰,这威力无穷的火炮,这按时发放、从不克扣的粮饷,乃至咱们日后受伤、牺牲了,朝廷对你们家人的优厚抚恤和奉养……所有这些,是凭空变出来的吗?”
台下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士兵们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他们习惯了拥有,却很少去想来源。
朱高煦没有让他们猜测太久,他深吸一口气,用无比清晰、无比崇敬的语气,掷地有声地说道:“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带来的!是他在天津卫殚精竭虑,创办工厂,才有了这钢铁战舰的龙骨与装甲!是他在研究所日夜不休,改良工艺,才有了这精准犀利的巨炮与火铳!是他在朝堂之上力排众议,推行新政,才有了这充盈的国库和咱们手中实实在在的饷银!也是他,亲自制定了《军人抚恤优抚条例》,让咱们流血牺牲之后,家人能有所依,幼子能有所养!”
他环视全场,目光扫过每一张逐渐变得激动和恍然的脸庞,一字一顿地说出了那个名字:
“他,就是本王的四弟,是大明的晟王——朱高晟殿下!”
“嗡——”台下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和议论声。许多士兵,尤其是非天津卫籍的,直到此刻,才将他们所享受的一切,与那位远在京师、传说中如同麒麟降世般的王爷清晰地联系起来。
“是晟王殿下!”
“原来咱们的船、咱们的炮,都是晟王殿下造的!”
“还有那抚恤条例……俺娘上次来信还说了,村里都知道当晟王殿下的兵,家里有保障!”
朱高煦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继续加深这种印象,他的语气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敬佩与感慨:“兄弟们!本王可以告诉你们,没有晟王殿下,就没有咱们这支纵横四海的无敌舰队!没有晟王殿下,咱们可能还在用着老旧的福船,拿着锈蚀的刀枪,为了一点微薄的粮饷,去跟凶悍的倭寇以命换命!是他,给了咱们最强的矛,最坚的盾!是他,让咱们能够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地告诉那些倭寇:这万里海疆,是我大明的!那倭国的金山,也该是我大明的!知道“星火学堂”的意思嘛,因为本王的弟弟说:“星火讲堂”的意思是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希望你们可以为大名以及大名的军队带来新的变革,希望你们可以看更多的人,也希望你们可以保护到更多的人,让我们用一起星星之火把这腐朽的世界燎原”。
他成功地将在场所有官兵的情绪,从对装备的自豪、对使命的热血,引导向了对其源头——朱高晟的感恩与崇敬。
“王爷!”一个来自浙江、家人曾遭倭害的年轻水兵猛地站起来,眼眶通红,激动地喊道,“晟王殿下对俺们恩重如山!俺这条命,以后就是王爷和晟王殿下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对!愿为汉王殿下、晟王殿下效死!”
“誓死报答晟王殿下恩德!”越来越多的士兵被感染,纷纷起身,发出狂热的呼喊,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面对这汹涌的感恩浪潮,朱高煦却出人意料地抬起手,缓缓压下了众人的声音。
他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和认真:“兄弟们,你们这份心,本王替四弟领了!但是,你们要记住!”
他加重了语气,目光如炬:“晟王殿下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让你们报答他个人!他胸怀的是整个大明,是咱们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他让咱们强大,是为了让大明不再受外敌欺辱,是为了让咱们的子孙后代,能永享太平富足!他不需要你们为他个人赴死,他需要的是你们,用他给予的利器和勇气,去完成大明赋予你们的使命!去守护你们想要守护的一切!”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敲在每个士兵的心头。他们第一次意识到,那位高高在上的晟王殿下,其格局和胸怀,竟是如此广阔和无私!这非但没有削弱朱高晟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反而使其形象变得更加高大、更加光辉,近乎于一种理想的化身。
朱高煦趁热打铁,做出了他那庄重的承诺,但这次,他将承诺与朱高晟的意志紧密绑定:“本王在此,对着苍天碧海,也对着晟王殿下对咱们的期许立誓!凡我北大明水师将士,无论官兵,在此次远征中受伤、致残者,其一切医治、抚恤,皆按晟王殿下制定的最高标准执行,由本王与朝廷一力承担!若有不幸牺牲者,其父母,本王奉养终老!其子女,本王抚育成人!此乃晟王殿下定下的规矩,亦是本王的承诺!绝不让任何一位为大明流血的兄弟寒心!”
这一次,承诺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远比上一次更为强烈。因为这不仅仅是汉王的承诺,更是晟王殿下早已为他们谋划好的保障!一种被强大力量精心庇护、无需为后路担忧的巨大安全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
“誓死效忠大明!报答汉王、晟王殿下天恩!”
更加整齐、更加狂热、更加发自内心的呐喊,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舰队。许多铁汉热泪盈眶,他们不仅找到了战斗的意义,更找到了为之奋斗和效忠的明确对象——那个赐予他们力量与保障的晟王殿下,以及带领他们践行这份力量的汉王殿下。
在后续的讲堂中,他并不总是亲自上场,而是鼓励识字的军官、甚至是从士兵中发掘出的有见识者(比如那个读过《瀛涯胜览》的书生兵)来分享。他们讲倭国的风土人情、地理气候,讲海战的注意事项,也继续深化“为何而战”的主题。
让朱高煦感到思想受到冲击的是,朱高晟通过密信,送来了一套简化的、图文并茂的“新兵思想教育纲要”。里面不仅阐述了国家、民族的概念,强调了军队是“人民的卫士”,更引入了一些基础的兵法思想,而且是深入浅出地讲给士兵听!
比如,纲要里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仅仅是让军官知道,而是要求每个士兵都要了解自己手中武器的性能,了解舰艇的结构,甚至了解倭寇常用的战术和弱点。
再比如,强调“协同作战”,不是抽象的命令,而是具体到“你的炮位和隔壁炮位如何形成交叉火力”、“登陆时小队成员之间如何互相掩护”。
甚至提出了“战场救护”的重要性,要求每个士兵都要学会最基本的包扎止血,因为“多救回一个战友,就是为大明多保存一份力量”。
这种将兵法战术下放到士兵层面进行普及教育的做法,对朱高煦来说是颠覆性的。他自幼学习的兵法,是《孙子兵法》、《吴子》,是运筹帷幄、奇正相合,是将领的智慧。他从未想过,可以让最底层的士兵也明白这些道理!这带来的,将是士兵在战场上的主观能动性和理解力的极大提升!他们不再是被动执行命令的木偶,而是能够理解战术意图、甚至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正确判断的聪明士兵!
“四弟……你这是在打造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啊……”朱高煦抚摸着那本纲要,心中充满了震撼与叹服。他仿佛看到,当一支拥有崇高信念、明确目标、深厚情谊,并且每个成员都具备一定战术素养的军队出现在战场上时,将会爆发出何等可怕的战斗力!
朱高煦看着这群情激昂、忠魂已塑的场面,心中波澜起伏。他成功地将在四弟的无上权威和光辉人设,深深地植入了这支军队的灵魂深处。从此以后,这支军队的凝聚力,不仅来自于共同的使命和利益,更来自于对朱高晟个人的无限敬仰与忠诚。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支舰队不仅是大明的利刃,更是他四弟朱高晟最坚实、最狂热的拥护者。他用自己的威望和承诺还有四弟送过来的军人思想指导方针为四弟打造了一支无论在朝堂还是在疆场,都无可动摇的忠诚力量。这,或许是他这个兄长,在领悟了四弟的格局与付出后,所能做出的最好回报。思想的星火,已然点燃,并且清晰地映照出了唯一的核心——朱高晟。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朱棣的麒麟逆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