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安民告示与戒严
睦州城内的最后一声零星抵抗的惨叫,终于在巷陌深处彻底平息下来。空气中弥漫的,除了那驱之不散的血腥味和焦糊味,更多了一种大战之后的死寂与不安。仗,算是打完了。可对于城里的老百姓来说,这心,却比打仗的时候还要悬得高。
为啥?因为未知啊!
以前赵官家再不好,苛捐杂税再多,官府再腐败,好歹是个熟面孔,规矩大家都懂,日子再怎么难,总还有个盼头,知道底线在哪儿。可现在呢?城头变幻大王旗,来了一伙号称“替天行道”、“均田免赋”的“天策府”反贼……哦,现在得叫义军了。这伙人到底啥路数?是真如传言所说,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还是比童贯那帮人更狠、更贪、更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谁心里也没底啊!
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胆子大的,扒着门缝、窗棂往外瞧;胆子小的,直接拖了柜子顶住门,一家人缩在墙角,听着外面巡逻队沉重的脚步声和甲胄摩擦的铿锵声,吓得瑟瑟发抖。商铺更是没一家敢开门的,掌柜的抱着账本和细软,躲在地窖里,心里盘算着这辈子的积蓄会不会一夜之间打了水漂。有些地痞无赖和溃兵倒是想趁这权力真空的当口再捞一把,可看着街上那一队队眼神锐利、刀口染血的天策府士兵,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大多还是把那份贼心给暂时按了回去。
整个睦州城,就像一口烧红了突然被扔进冷水里的铁锅,外面看着是凉了,里头却还在滋滋作响,滚油乱蹦,指不定啥时候就炸了。
这节骨眼上,方腊和他手下那帮核心人物,脑子清醒得很。他们知道,刀把子能打下城池,可光靠刀把子,坐不稳江山。这攻城后的第一脚,要是踩歪了,前面流的血就算白流了。当下最紧要、比追剿残敌还紧要的事,就是安民!就是告诉这满城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天,变了!但变的,不全是坏事!新来的主子,有规矩!讲道理!
于是,就在控制住府衙、库房等要地的当天下午,一队队天策府的士兵,就在各营文书(大多是投诚过来的落魄秀才或吏员)的带领下,扛着刚熬好的、还冒着热气的浆糊桶,捧着一卷卷墨迹未干、盖着鲜红大印(暂时用的是缴获的睦州府印,新的还在刻)的告示,出现在了睦州城的大街小巷。
“贴告示了!天策府贴安民告示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死寂的城里传开。那些紧闭的门窗后面,无数双眼睛紧张又好奇地注视着外面的动静。
贴告示的士兵们,尽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和善些(虽然效果有限),动作麻利地在各处城门、十字路口、府衙外墙、集市口等显眼地方,刷上浆糊,“啪”地一声,把大幅的告示端端正正贴了上去。
有些胆大的百姓,忍不住悄悄打开一条门缝,或者慢慢凑近些,伸长脖子去看那告示上到底写了些啥。识字的人不多,但总有那么一两个老童生或者账房先生,被众人推举出来,磕磕巴巴地念给大家听。
告示的抬头,不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天策府讨逆安民谕”。内容,更是让所有竖着耳朵听的百姓,又惊又疑,又隐隐生出一丝难以置信的期盼。
告示的核心意思,大致有这么几条,说得是大白话,力求让没啥文化的老农都能听懂:
1. 定性:首先声明,我们天策府是“吊民伐罪”,打的是童贯、王仁那帮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跟咱们普通老百姓没关系!大家不要怕,该干啥干啥,只要不犯新规矩,天策府保你们平安!
2. 纪律:宣布了极其严厉的“战时戒严令”和“军规五条”:
* 实行宵禁:即日起,每日日落至次日日出,严禁任何人等上街行走!违令者,巡逻队有权当场擒拿,甚至格杀!(这条最狠,直接掐死了趁夜作乱的可能)。
* 严禁劫掠:天策府将士,有敢擅入民宅、抢夺财物、奸淫妇女者,立斩不赦!欢迎百姓举报,查实有赏!(还留了举报的口子,显出一丝底气)。
* 严禁私斗:城内恩怨,一律暂停!有敢挟私报复、聚众斗殴者,严惩不贷!
* 保障治安:天策府士卒即日起接管全城巡防,打击趁乱打劫之地痞流氓,格杀勿论!(明确了打击对象,安抚良民)。
* 管控物资:城内粮店、药铺等,需正常营业,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违者严惩!天策府将开设粥棚,接济断粮贫民。(又打又拉,显出新政权的管理能力)。
3. 承诺:大致意思是,待局势稳定,将推行“新政”,包括清算恶霸豪强、减免赋税劳役、乃至“均田”等等(画了一张大饼,但极其诱人)。
4. 警告:最后也撂下狠话,敦促藏匿的溃兵、衙役三日内自首,可酌情宽大处理。负隅顽抗或继续作恶者,一经抓获,定斩不饶!
这告示一贴,效果是立竿见影,但又十分微妙。
老百姓们听完,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真的假的?不准抢东西?不准祸害女人?还有这好事?”
“听着是挺好……可别是糊弄人的吧?等咱们放松警惕了,再……”
“宵禁好啊!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前几天晚上那动静,吓死个人!”
“均田?真的能分田地?俺家祖孙三代都给张老爷扛活,要是真能分几亩自己的田……”
“再看看,再看看……谁知道这帮人能待多久?万一童贯打回来……”
怀疑、观望、期盼、恐惧……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但无论如何,一股紧绷的、令人窒息的气氛,总算因为这份告示的出现,而稍微松动了一丝丝。至少,新来的这群“反贼”,看起来是打算讲点规矩的,不是那种杀光抢光就跑的流寇。
光有告示还不够,行动得跟上。天策府的军队,立刻按照告示的要求,雷厉风行地动了起来。
戒严令被严格执行。 一队队士兵在街上巡逻,日头刚一偏西,就开始驱赶街上零星的行人。“快回家!宵禁了!再乱逛按奸细论处!” 喊话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到了晚上,除了巡逻队火把移动的光影和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整个睦州城死寂一片。这种高压管控,虽然让人感到压抑,但也确实有效遏制了夜晚的犯罪和骚乱,让普通百姓,尤其是家里有女眷的,稍微安心了一些。
军纪被反复强调。 庞万春和方百花下了死命令,各级军官层层施压。确实有几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蛋子,或者是收编的降兵里管不住手脚的,趁乱摸进民宅想顺点东西,甚至调戏妇女,被巡逻队抓个正着。方腊得知后,毫不手软,就在府衙前的广场上,当着一些被“请来”观礼的百姓代表的面,直接砍了脑袋!血淋淋的人头挂出来,旁边再贴上其罪状。这招杀鸡儆猴,效果极其显着。天策府军队的纪律性,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也让百姓们真正开始相信告示上的话不是放屁。
治安管理同步进行。 针对地痞流氓和溃兵的清剿还在继续,但方式变了。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搜索,而是根据告示精神,重点打击那些仍在作奸犯科的。同时,开始接纳百姓的举报(虽然一开始没人敢来,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精准打击。
初步的救济也开始展开。 邵仙英亲自负责,在城内几个点开设了粥棚,每天定时施粥。虽然粥稀得能照见人影,但至少饿不死人。这对那些在战乱中失去生计、家无余粮的贫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同时,军中的医官也被组织起来,在固定的地点为百姓提供简单的伤病治疗(主要是战伤和恐慌引发的疾病)。
这一套“安民告示 + 严厉戒严 + 严格军纪 + 初步救济”的组合拳打下来,只用了短短两三天时间,睦州城那股大战之后惶惶不安、随时可能爆炸的紧张气氛,就被强行压制了下去,并开始向着一种紧张但有序的状态转变。
老百姓们虽然还是不敢完全放心,但至少知道新来的这群人是有组织的、有规矩的、并且暂时愿意维持秩序的。这就给了他们一点点喘息和观察的时间。方腊用最直接、最不容置疑的方式,向睦州城的百姓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并为接下来更深层次的“新政”推行,打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由武力和秩序共同构筑的基础。安民,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艺术。
喜欢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