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火器研发的困境
第一次洞外反击的小胜,如同在沉闷的围困中投下了一颗石子,在帮源洞内激起了振奋的涟漪。缴获的物资虽不算多,但那份主动出击、并成功凯旋的象征意义,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然而,在这股胜利的暖流之下,一股冰冷的暗流,却始终萦绕在天策府核心层的心头,尤其是那位被寄予厚望的“天机院”负责人心头——那便是火器研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天机院的“工坊”,设在帮源洞深处一个相对独立、通风较好的巨大石窟内。这里终日炉火不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硝石、木炭粉末混合的刺鼻气味,以及金属锻打后的焦糊味。几十名被方腊网罗来的铁匠、木匠、以及少数对炼丹术略知一二的匠人,在此日夜不停地忙碌着。他们是方腊实现技术碾压、对抗官军人海战术的最大希望所在。
然而,希望的火花,此刻却被现实的冷水一次次浇熄。
石窟中央的空地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几名核心工匠围着一具刚刚经历过试射的“震天雷”原型铳,个个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挫败与焦虑。那铳管依旧滚烫,散发着青烟,而距离铳口三十步外的厚木靶子上,只有寥寥几个深浅不一的凹坑,最近的一个弹孔,也偏离了靶心足有半尺远。更令人心惊的是,铳管靠近尾部的接缝处,出现了一道细微但清晰的裂纹,若非及时发现,下一次试射极有可能就是炸膛的惨剧。
“王师傅,这……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一个年轻些的学徒哭丧着脸,对为首一位头发花白、手臂上满是烫伤疤痕的老铁匠说道,“射程超不过四十步,精度全无,十发里能有一发打中靶子就算老天爷开眼!这……这玩意还不如咱们的猎弓好使啊!”
王铁匠,是天机院目前技术最精湛的老师傅,他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触摸着铳管上的裂纹,脸色铁青,长长叹了口气:“唉……药量稍大就炸膛,药量小了又没劲。这铳管打造已是极难,要内壁光滑如镜,厚度均匀,谈何容易?还有这火药,配比稍有不均,力道就差之千里,烟还大得熏死人……”
旁边一个负责火药配比、原是本地点硝制炭的老师傅也摇头道:“硝石、硫磺、木炭,比例试了无数次,不是劲道不足,就是燃烧太快容易炸。咱们这土法提纯的料,终究是比不了官家的精料啊。”
沮丧的情绪在工匠间蔓延。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甚至有人因试射意外而受伤,但成果却如此不堪。这种超越时代的武器,仿佛一道无形的壁垒,横亘在眼前,让人感到绝望。
“圣公到!” 洞口传来守卫的通报声。
工匠们连忙起身,垂手肃立。方腊在庞万春和赵普的陪同下,大步走了进来。他显然已经听说了试射失利的情况,脸上看不出喜怒,目光直接落在了那支问题百出的火铳和远处的靶子上。
“不必多礼。”方腊摆了摆手,走到火铳旁,仔细端详起来。他没有先责怪任何人,而是拿起铳管,掂量了一下重量,又凑近观察内壁的光滑度和那道裂纹。他的动作专注而专业,让原本紧张的工匠们稍稍松了口气。
“王师傅,把遇到的问题,详细说说。”方腊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王铁匠连忙上前,将射程不足、精度太差、以及最要命的炸膛风险,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一遍,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方腊静静听着,不时问几个关键细节,比如铳管的锻造工艺、钢材质地、闭气结构、火门的形状位置、弹丸与铳管的契合度、火药的研磨细度和混合方式等。他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让王铁匠等匠人暗自心惊,没想到圣公对工匠之事也如此在行。
听完汇报,方腊沉默了片刻。他深知,这不是工匠们不努力,而是时代的局限。现有的技术条件、材料工艺,制约了火器的性能飞跃。但他更知道,火器是未来,是天策府能否杀出重围、乃至争霸天下的关键。他必须利用自己超越时代的见识,打破这个困境!
“诸位辛苦了。”方腊终于开口,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工匠,语气肯定,“遇到的困难,都在意料之中。若火器如此易得,童贯早已用它来轰击我帮源洞了。正因其难,一旦成功,我天策府便将拥有克敌制胜的法宝!”
他走到石台边,拿起一根炭笔,在准备好的平滑石板上画了起来。工匠们好奇地围拢过来。
“困境,需从根子上解决。”方腊一边画,一边讲解,语速不快,却条理清晰,仿佛早已胸有成竹,“问题有三:铳管、弹药、火药。我们逐一破解。”
首先是统管问题。
方腊在石板上画了一个长长的圆筒,然后在中间部位画了几道螺旋线。“现有铳管,多为熟铁缠绕锻打,或直接钻凿而成,内壁粗糙,易有砂眼,厚薄不均,故而易炸膛,射程近。”他指着螺旋线说,“欲增其坚、延其寿、提其程,需从两方面入手。”
他看向王铁匠:“其一,改进锻造法。尝试‘双层复合’之法,以韧性好的熟铁为内胎,外包硬度高的钢材,反复锻打合一,或可增强抗压。其二,”他加重了语气,“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铳管制成后,需用特定规格的螺旋钢锉,蘸取金刚砂,伸入管内,反复旋转刮磨!此谓‘镗光’!务必使内壁光滑如镜,口径均匀一致!此时耗时耗力,但至关重要!”
王铁匠眼睛一亮,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镗光?螺旋钢锉?妙啊!圣公!如此一来,内壁阻力大减,弹丸出膛更顺,射程必增,炸膛风险也小多了!”
其次是弹药的问题。
方腊在铳口画了一个圆球,又画了一个略带锥形的长条。“现用圆形铅弹,与铳壁有缝隙,闭气不佳,火药推力浪费,故射程不足,精度全无。且装填繁琐。”
他画了一个新的图形,一个与铳管内径几乎完全吻合的圆柱体,底部有一个凹槽。“我们需铸造‘定装药筒’!”他解释道,“用浸蜡的硬纸或薄铜皮,预先制成小筒,内装定量火药,底部嵌入底火(需另研配方),顶部用木塞压紧,再放入与铳管内径匹配的圆柱形铅弹。使用时,士卒只需咬开纸壳,将火药倒入铳管,再将铅弹连同剩余纸壳一同塞入,用通条压实即可。”
他看着目瞪口呆的工匠们:“如此,装填速度极大加快,且药量固定,弹丸与铳壁贴合紧密,闭气性极佳,推力集中,射程、精度、射速,皆可倍增!此谓‘定装弹药’!”
负责弹药的老匠人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圣公……此……此法闻所未闻!若成,真乃神器也!只是这底火、这纸筒……”
“底火配方,我稍后给你。纸筒制作,交由后勤司配合。”方腊果断道,“此乃方向,细节可慢慢摸索改进。”
最后是火药的问题。
方腊在石板上写下“硝、硫、炭”三个字,然后在下面画了几个坛子和一套类似石磨的装置。“火药之力,源于其瞬间燃烧产生的气体。欲使其力大而稳,关键在‘纯’与‘匀’!”
他指向那套装置:“现有火药,手工研磨,颗粒粗细不均,混合不匀,故燃烧不稳定。需改进工艺!硝石、硫磺,需多次溶解、结晶提纯,去除杂质。木炭需选用特定木材,密闭焖烧,取其最佳炭质。”
“之后,”他重点强调,“将提纯后的三种原料,分别用重石碾,加水反复湿磨成极细浆糊状!对,是湿磨!可防意外,且磨得更细!磨好后,按比例混合成泥,过筛,晾干,再破碎成均匀的小颗粒!此谓‘颗粒化火药’!”
“颗粒火药,燃烧更充分,推力更均匀,烟雾减少,残渣也少!威力与稳定性,绝非现在粉末火药可比!”
炼丹师傅听得如痴如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圣公真乃神人也!湿磨……颗粒化……小人……小人怎么没想到!此法必成!”
方腊扶起老师傅,目光扫过群情激动的工匠们,最后定格在那支失败的火铳上,声音沉浑有力:“诸位,我所言之法,或许前所未闻,或许艰难重重。但,这是我天策府能否凤凰涅盘的关键一步!不要怕失败,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百次!需要什么材料,找赵司长!需要什么人手,找庞将军!我只要结果!”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无比的坚定和信任:“我相信,凭借诸位巧手,辅以新法,定能攻克难关!届时,手持利铳,轰破童贯重围者,非诸位之功莫属!天策府的未来,系于尔等之手!”
“愿为圣公效死!定不负重托!” 以王铁匠为首,所有工匠热血沸腾,齐声怒吼。原本弥漫的沮丧和迷茫,被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希望所取代。圣公不仅指明了方向,更给出了清晰可行的路径!这已非简单的工匠技艺,而是点石成金的神仙手段!
方腊的亲自指导,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座灯塔。天机院的火器研发,虽然前路依然漫长而艰辛,但终于突破了盲目摸索的阶段,驶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正确航道。一场围绕着火铳、弹药、火药的全面技术革新,在这幽深的洞窟中,悄然拉开了序幕。这小小的火铳,承载的,将是未来战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喜欢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