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一年一月,虽然时局动荡,但宜宾码头却显得格外热闹。
一艘从重庆开来的客轮缓缓靠岸,一群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穿着呢子大衣、神色严肃的外国人,提着皮箱,格外引人注目地走下了舷梯。
为首的一人,约莫四十多岁年纪,鼻梁高挺,眼神锐利,嘴唇紧抿,带着一种日耳曼军人特有的严谨和刻板气质。
他正是张阳花费重金聘请的德国军官团团长,冯·埃里希·施密特上校。
在码头上等候多时的张阳,立刻带着陈小果、刘青山等军官迎了上去。
张阳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校官军服,显得精神抖擞。
“冯·施密特上校!欢迎您和您的团队来到宜宾!一路辛苦了!”
张阳用提前练习过的、略显生硬的德语打招呼,并主动伸出了手。
旁边的翻译立刻进行同声传译。
冯·施密特上校看到如此年轻的张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但很快就被职业素养所掩盖。
他立正,挺直腰板,用戴着白手套的手与张阳用力一握,语气刻板而礼貌:
“张团长,很高兴见到您。感谢您的盛情邀请。一路航行很顺利。”
他的目光扫过张阳身后的军官们,微微点头致意。
那些德国军官也纷纷立正敬礼,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极高的军事素养。
张阳热情地介绍道:
“这位是陈小果少校。这位是刘青山少校。这位是钱禄少校……”
他将主要军官一一介绍给对方。
冯·施密特也简短地介绍了自己的团队成员:
两名中校,三名少校,五名上尉,以及五名中文翻译。
每个人的军衔、职责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毫不拖泥带水。
寒暄过后,张阳亲自引领德国顾问团前往早已准备好的住处——那是紧邻新修建的“四川军事学院”校舍的一排宽敞舒适的二层小洋楼,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配备了西餐厨师。
“各位远道而来,想必已经很疲惫了。请先好好休息,倒一下时差。晚上,我在城内最好的酒楼设宴,为各位接风洗尘!”
张阳安排得十分周到。
冯·施密特上校对此表示满意和感谢:
“张团长考虑得很周到,非常感谢。”
晚上,接风宴席开得十分隆重。宜宾当地能找到的最好的菜肴和美酒都端了上来。
张阳、陈小果、刘青山、李栓柱、李猛等军官作陪。
席间,张阳再次表达了对德国顾问团的热烈欢迎和殷切期望。
“……我们新编第九团,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亟需学习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军事思想和训练方法。各位都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我希望在各位的指导下,能够将我们的部队,训练成一支能够保家卫国的强军!”
张阳举杯致辞。
冯·施密特上校也起身回敬,他的发言简洁而直接:
“感谢张团长的款待。我们受聘于此,必将恪尽职守,将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体系和经验,尽数传授给贵部。我们期待与各位的合作。”
宴会气氛热烈,虽然语言不通需要翻译,但酒精和美食是最好的沟通媒介。
李栓柱、李猛这些粗豪的军官,虽然对洋鬼子有些好奇甚至轻微的排斥,但在张阳的约束下,也都表现得颇为客气。
第二天,张阳又做了一件让德国顾问团十分满意的事情——提前支付了三个月的薪金。
在团部会议室,张阳让陈小果捧上来一包美元现钞。
张阳微笑着对冯·施密特上校说道:
“冯·施密特上校,这是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给您和您团队的首期三个月薪金。全部按照当前汇率,兑换成了美元支付。请您清点一下。”
他递过去一份清单:
军事顾问上校(1名):月薪1000大洋,按1:3汇率,合333.33美元\/月,三个月共1000美元。
军事顾问中校(2名):月薪650大洋,合216.67美元\/月,三个月每人为650美元,两人共1300美元。
军事顾问少校(3名):月薪500大洋,合166.67美元\/月,三个月每人为500美元,三人共1500美元。
军事顾问上尉(5名):月薪300大洋,合100美元\/月,三个月每人为300美元,五人共1500美元。
德语翻译(5名):月薪200大洋,合66.67美元\/月,三个月每人为200美元,五人共1000美元。总计支付:6400美元。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美金现钞,以及张阳如此爽快和守信的做法,即便是以刻板和骄傲着称的德国军官们,脸上也都露出了惊讶和满意的神色。
他们漂洋过海来此,除了职业追求,高额薪金也是重要原因。雇主如此大方守信,无疑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冯·施密特上校仔细清点无误后,脸上的表情柔和了许多,他郑重地向张阳敬了一个礼:
“张团长,您的诚信和效率令人印象深刻。我代表我的团队,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们一定会用最专业的工作来回报您的信任。”
“我相信这一点。”
张阳笑着回礼。
“接下来,学院和部队的事情,就拜托各位了!”
支付薪金后,张阳又亲自陪同德国顾问团参观了已经建设完毕的“四川军事学院”校舍。
校舍按照张阳的要求,修建得坚固实用,有教室、宿舍、食堂、操场、靶场,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战术沙盘教室。
看着这规模不小、设施齐全的军校,冯·施密特上校再次点头表示认可:
“硬件条件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张团长,您是有长远眼光的人。”
张阳趁势提出:
“上校先生,我打算尽快举行一个学院的成立仪式,并正式聘请您担任学院的院长,其余校级军官为教授,五位上尉担任专业军事教官,分别负责炮兵、工兵、通讯、辎重和军医等专科教学。您看如何?”
“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冯·施密特上校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不过,张团长,我认为正式开学的时间,最好放在三个月之后。”
“哦?为什么?”张阳问道。
“我们需要时间。”
冯·施密特解释道:
“首先,我需要深入了解您的部队现状、士兵素质、军官水平以及现有的训练体系。其次,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贵部需求的教学大纲、训练规范和考核标准。第三,我们需要编写和翻译相应的教材。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来完成。仓促开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
张阳深以为然,这位德国上校确实专业且负责。
“您说得对!就按您说的办!需要什么支持,您尽管提!”
冯·施密特立刻从随身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清单,递给张阳:
“这是初步拟定的教学所需器材清单,包括通讯器材、工兵器材、测绘器材、医疗教学模型等等。这些是开展现代化军事教学所必需的,请张团长尽快采购。”
张阳接过清单扫了一眼,上面罗列的项目繁多且专业,估计价格不菲。
但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转身将清单交给了陈小果:
“小果,立刻通过重庆洋行的关系,按照清单采购,不惜代价,尽快运回来!”
“是!团座!”
陈小果接过清单,粗略一看,心里估算了一下,起码又得五六万大洋出去了,但他没有任何异议,立刻领命而去。
看着张阳如此雷厉风行且不惜投入,冯·施密特上校和身后的德国军官们眼中都露出了赞赏和更加认真的神色。
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中国团长,或许真的能成就一番不同寻常的事业。
喜欢穿越抗日1937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越抗日1937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