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河项目最终评审会的日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上源县的空气都凝重了几分。
决战前夕,看不见的硝烟已然弥漫。
赵逸飞深谙舆论造势之道。
在评审会前三天,省城一家颇具影响力的经济报刊登了一篇署名某“知名水利专家”的评论文章。
文章高屋建瓴,大谈特谈大型生态项目引入“先进资本和管理经验”的必要性,隐晦地批评了某些地方“固守陈旧观念,排斥市场化运作”,可能导致“项目效率低下,甚至半途而废”。
紧接着,云城市内几个活跃的网络论坛和本地公众号,开始集中出现“吹捧”飞骏投资方案、质疑清江镇方案“保守落后”、“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帖子,虽未点名,但矛头清晰指向何尘。
这些声音经过精心包装,看似客观理性,却像无形的软刀子,切割着公众的认知,也给即将参与评审的专家和领导施加着心理压力。
“何书记,外面的风声……对我们很不利啊。”苏晓拿着几份打印出来的网络文章,忧心忡忡地走进何尘办公室。
何尘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眼神格外锐利。
“跳梁小丑,黔驴技穷。”他放下材料,语气沉稳。
“他们越是这样,越是说明心里没底。我们的方案是经过扎实调研和科学论证的,不怕比较。”
他立刻召集项目组核心成员开会。
“不要被外界干扰,”何尘给团队打气,也像是在告诫自己。
“最后关头,我们要做的不是推翻重来,而是让我们的方案更加无懈可击。
把所有数据再核对一遍,把所有可能被质疑的细节,都准备好至少三种以上的解释和备选方案。
我们要在专业上,让他们无话可说!”
与此同时,何尘也迅速地启动了他精心构建的应对网络。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拨通了秦娅的电话。
电话拨通的瞬间,他的心跳略微加快了一些,毕竟接下来的对话至关重要。
“秦书记,您好。关于舆论上的动静,您应该已经看到了吧?”何尘的语气显得有些急切,但还是尽量保持着镇定。
电话那头,秦娅的声音传来,一如既往地冷静:
“嗯,我看到了。
方县长那边,已经拿着这些文章到我这里来‘探讨’项目风险了。”
何尘心中一紧,他知道方县长此举的意图,无非是想通过舆论压力来影响项目的进展。
但他相信秦娅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一切。
“县里这边我会稳住的,评审会的公平性必须得到保证。”秦娅继续说道。
“你只管做好你的事情,其他的,不必过分担心。”
听到秦娅如此坚定的话语,何尘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感激地说道:“谢谢秦书记,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
挂断电话后,何尘稍稍松了一口气。
秦娅的话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仿佛县里所有的暗流和压力,都由她一人挡在了外面。
紧接着,何尘联系了宋静宜。
“静宜,最后的冲锋了。”他言简意赅。
宋静宜立刻领会:
“放心,市级层面的政策口径我已经协调好了,‘生态优先、民生为本’是基本原则,不会变。
评审专家的名单和背景,我也帮你留意了,有几个是真正做学问、有风骨的,关键是你的陈述要能打动他们。”
她在市里编织的信息网和影响力,为何尘提供了关键的后援和情报支持。
然而,舆论阵地上的被动,依然需要打破。
这时,何尘想到了林薇。
但他犹豫了,他知道林薇为了那篇深度报道承受了很大压力,此时再让她卷入舆论漩涡,是否合适?
仿佛是心有灵犀,林薇的电话主动打了过来。
“何大书记,是不是在发愁那些嗡嗡叫的苍蝇?”林薇的声音依旧带着她那特有的、看透一切的轻松语调。
何尘苦笑:“什么都瞒不过你林记者。”
“清江河有些情况,通过电视屏幕无法深入展现,我写了一篇稿子,联系上了报社总编,已经签发了。”林薇的语气变得认真起来。
“明天,就在《云城日报》第二版,整版。标题是《一条河的两种未来:清江河治理中的民意与资本博弈》。”
何尘心头一震。
整版!在这个关键时刻!
“林薇,太好了!但是……这样会不会让你……”
“打住!”林薇打断他。
“这是我的工作。
我只是呈现事实,记录真相。
至于有些人看了会不会不舒服,那不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
她的声音里带着记者应有的傲骨和担当。
第二天,《云城日报》第二版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林薇的文章没有刻意褒贬任何一方,而是用大量的一线采访实录、详实的数据对比,客观呈现了清江镇方案“基于民意、生态可持续、注重长远效益”的特点,也与飞骏投资“资本驱动、技术至上、追求短期亮点”的思路进行了深入对比。
文章最后,她引用了那位老渔民的话:“治理要顺着河流的脾气来”,以此点题,发人深省。
这篇文章,像一阵清风吹散了之前的乌烟瘴气。
报道一出,迅速被多家媒体转载,在市民和网络上也引发了热烈讨论。
“民心”、“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些词汇,伴随着清江镇扎实的调研数据和村民质朴的期盼,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一下子扭转了之前的被动局面。
县委大楼里,方川江看着报纸,脸色阴沉。
周本生气急败坏地打电话给赵逸飞:“赵总,这……这姓林的记者坏我们好事啊!”
赵逸飞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声音冷得像冰:“一篇报道而已,改变不了大局。评审会上,才是真刀真枪!”
而在清江镇,何尘仔细读完了林薇的每一个字,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他知道,这篇报道不仅是专业上的支持,更是对他所坚持道路的一种肯定。
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远方,清江河在阳光下静静流淌。
舆论的攻防暂告一段落,他凭借各方的支持,尤其是林薇这关键的一击,守住了阵地,甚至赢得了更多的民意分。
但他知道,真正的决战,在明天的评审会上。
那里,没有媒体的喧嚣,只有方案的优劣、数据的真假、理念的高下,以及,背后权力的最终较量。
喜欢我本想躺平,却成官场红人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本想躺平,却成官场红人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