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的任命文件下达得很快,公示期在平静中度过。
没有悬念,也没有波澜。
何尘的办公室,搬到了宋静宜的那一间。
办公室更宽敞,采光极好,那张厚重的实木办公桌,象征着清江镇最高的权力和责任。
他没有急着让人重新装修,只是让工作人员彻底打扫了一遍,将宋静宜留下的个人物品妥善打包寄走,然后搬入了自己的书籍和文件。
窗台上那盆宋静宜带走的绿萝,空出的位置,他暂时没有填补,仿佛留白,是对过去那段并肩岁月的一份尊重。
此刻,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双手背在身后。
这里的视野,确实比他原来的办公室开阔太多。
可以俯瞰大半个镇区,远处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清江、以及更远处黑山村方向依稀可见的崭新旅游设施,尽收眼底。
“党委书记……”何尘在心中默念着这个新头衔。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权力感,更是一种沉甸甸的、如同山岳般的责任。
当镇长时,他思考的多是具体的事务:这个项目如何推进,那笔资金如何落实,某个矛盾如何化解。他的视线,更多地聚焦在“点”和“线”上。
而现在,他需要思考的,是“面”,是“体”,是清江镇的未来。
他回到办公桌后,坐下。
桌上摊开着清江镇的行政区划图、最新的经济数据报表、干部名册以及他自己梳理的下一步发展思路。
经济层面,不能再满足于“一花独放”。
黑山村旅游是突破口,但绝不能是终点。
清江镇其他村子有什么?
东部几个村有不错的竹林资源,是否可以发展竹制品加工或生态康养?
北部山区的中药材种植一直不成规模,能否引入药企合作,建立标准化基地?
西部那片丘陵,土质适合种茶吗?
他需要在全镇范围内,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同时,营商环境的优化必须常态化,要让外来投资者感到安心、舒心,让本土创业者有信心、有干劲。
民生领域,欠账还很多。
镇中心小学的校舍需要加固扩建;
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老旧,急需更新;
还有几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这些,都是他接下来要推动解决的“硬骨头”。
发展经济最终是为了造福百姓,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
干部队伍,是这一切的保障。
他拿起那份干部名册,一个个名字看过去。
谁有能力、有干劲,可以委以重任?
谁还在观望,需要敲打和引导?
谁可能是唐定忠时代的余孽,或者暗中与方川江眉来眼去,需要警惕甚至调整?
培养和打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是他这个党委书记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他想到了高剑,想到了苏晓,也想到了那些在扫黑、在发展一线涌现出来的年轻面孔。
如何搭建一个合理的梯队,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是他必须深思熟虑的课题。
思绪流转间,他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潜在的挑战。
县长方川江。
这次党委书记的任命,秦娅力排众议,方川江表面服从,心里必定憋着一股火。
可以预见,在未来县级层面的资源分配、政策倾斜上,清江镇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阻力。
与方川江的博弈,将从之前的暗中较劲,转变为更直接、更频繁的正面过招。
他需要更加谨慎,也更加智慧。
而更远处,还有一个阴影——赵逸飞。
这个因为宋静宜而结怨的省城公子哥,能量不容小觑。
上次的商业施压被自己化解,以赵逸飞睚眦必报的性格,绝不可能善罢甘休。
他下一次出手,会是什么方式?
会从哪个角度攻来?
是继续在商业上制造麻烦,还是动用其家族在政界的影响力?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x因素”,像一颗不知道何时会引爆的炸弹。
应对赵逸飞,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层级的力量,或许……需要借助秦娅,甚至更高层的关系。
想到这些,何尘非但没有感到畏惧,内心深处反而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和冷静的评估。
他知道,权力之路,从来都不会平坦。
越是高位,风浪越大。
他拿起笔,在崭新的工作笔记本扉页上,缓缓写下了八个字:如履薄冰,奋勇前行”。
这既是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期许。
他不再是那个可以偶尔“躺平”、只需负责单线任务的镇长何尘了。
他是清江镇三万百姓的带头人,是这片土地上所有期望的承载者。
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整个办公室,也照亮了他坚毅的侧脸。
他缓缓靠向椅背,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广阔的土地。
新的起点,已经在他脚下展开。
喜欢我本想躺平,却成官场红人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本想躺平,却成官场红人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