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这次行动的评估报告……你来写。”将军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难掩激动。
陈启明抬起头,微微一笑……
地下实验室加工厂
“绞索计划”此刻尚未正式命名,但其核心思想,早已在陈启明预料之中。
他有一个更宏大的梦想,一个他称之为“新纪元”的计划。
这个梦想,是要让龙国迈向宇宙、迈向星辰大海,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
而要实现这一切,强大的国力是基础,能源、动力和材料,则是重中之重。
在这之前,龙国各领域必须能够达到世界第一,不被任何外部势力掣肘。
因为他清楚,那些白皮黑皮祖上做的那些事情,必定会有动作。历史经验告诉他,对一个即将崛起的挑战者,旧霸主总会倾尽全力进行遏制。
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当他决定将龙国科技推向巅峰,将“新纪元计划”付诸实施的那一刻,就已经预见了所有可能的反扑和围剿。
致刘利伟:工业之盾,智造之刃
刘利伟收到的信息,核心关键词是“极致工业母机”和“柔性智造系统”。
“极致工业母机?老陈这是要干嘛?把地球上的所有零部件都给重新定义一遍吗?”刘利伟摩挲着下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立刻明白了陈启明的深意。丑国人想在高端数控机床方面卡脖子?那就直接颠覆整个高端制造业的生态!
“工业母机?高达工厂?这小子,真会起名。”他嘟囔着,“不过,说得没错,若是一身史诗级装备全靠副本掉落,迟早有一天要被版本更新给淘汰掉。”
经过这么多日子的经历,他比谁都清楚,龙国的高端制造业,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根基不稳。
许多核心部件,比如高端数控机床的“大脑”数控系统,和“眼睛”光栅尺,依旧严重依赖德意志和脚盆的进口。人家一断供,你这边生产线上造出来的战斗机发动机叶片,精度可能就得从“丝”退回到“毫米”,那不是开玩笑,是会出人命的。
丑国的第一刀,必然会砍向这里。这是阳谋,也是最难解的题。
但对刘利伟而言,这道题的解法只有一个字
“肝”。
刘利伟的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充满了身为顶级“技术宅”的兴奋。
至于林溪和顾知夏,陈启明给他们的消息是有关于开发西北地区种粮食相关的内容。
龙国最大的软肋之一,就是粮食安全。
18亿亩耕地红线,养活14亿人,压力巨大。
而丑国的第二刀,砍向龙国的“胃”,几乎是必然选项。通过操纵国际大豆、玉米等期货价格,引发国内通胀,是他们屡试不爽的金融战术。
如何破局?节流不如开源。
龙国并非没有土地,广袤的西北地区,有大片的沙漠和戈壁滩,面积是现有耕地的好几倍。问题是,那里缺水,缺土壤。
陈启明的思路简单粗暴,甚至带着一丝科幻色彩:既然缺,那就去创造。
她们的研究,正是这个疯狂计划的两大支柱。
刘利伟、林溪、顾知夏的工作,是确保龙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全球绞杀中活下来,并且活得更好。
至于陈启明自己,就是确保这些所有的研发,能够在敌人的“炮火”中,活下来。
哪怕现在的时代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博弈是经济战、信息战等。
但是如果有一方在众多科技上摆脱现在的全球化互相牵制,就不能够保证曾经的霸主狗急跳墙要发起真正的S3了。
……
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其他人来说,解决那些问题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对于陈启明以及他的团队来说,实在是过于轻松。
依赖有系统,没什么不可能,三个月的时间,说不定都有些晚了。
地下实验室内,陈启明在办公区电脑前看着眼前自己画的图纸,“真理”,微微一笑。
这是电磁轨道炮的图纸。
真理的这个代号,是陈启明自己取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射程之内,皆为真理。
这不仅仅是一门大炮,更像是他对于未来格局的终极宣言。
要让这门“真理”成为真正的“终极说服力”,首先要解决的是能量问题。就好比你玩游戏,再好的技能也得有蓝条支持。“没蓝放屁,有蓝才是王道!”陈启明深谙此道。
真理大炮的能源使用微型核聚变电池,采用了氘氚燃料,通过高能激光阵列进行惯性约束聚变。
电池单次脉冲输出能量能达到1.5太焦耳(tJ),室温超导线圈构成的磁约束场能确保等离子体稳定运行。
有了充沛的能源,接踵而至的就是一个物理学上的经典难题:散热。
就好比你玩游戏开超高画质,显卡温度瞬间飙升。能量输出越大,热量就越恐怖。
陈启明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仿生微循环散热系统。这套系统堪称“工业界的大自然馈赠”。
炮管和轨道内部不再是笨重的实心金属,而是覆盖着一层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基材。
这材料,听起来就高端大气上档次,兼具轻薄与坚韧。
而更绝的是,里面嵌入了数百万条仿照植物叶脉的微通道,比发丝还细。
植物叶脉的微通道更是像人体毛细血管般,能够有极高的散热效率。
冷却液也非寻常之物,而是液态金属(如镓铟合金)。这种物质在微通道内以极高速度流动,热导率是水的数百倍,能瞬间将轨道发射时产生的瞬时高温带走。
要知道,电磁轨道炮发射的射程与提供的能源是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而越是射程远,需要提供的能源越高,尤其要是用电磁轨道炮发射诸如洲际导弹那样射程的导弹,所需要的能源至少也得到核聚变的级别了。
这么高的能源,加之发射时炮弹的高速与炮管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巨量的热,因此散热是重中之重。
陈启明满意地看着设计图上的热力学模拟曲线。整个系统热能耗散功率可达1吉瓦(Gw),确保轨道在连续射击后仍能保持稳定。
有了能源和散热,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轨道与弹丸了。这直接决定了“真理”能打多远、打得多准。就好比你游戏里武器的攻击力和命中率,这两项数据不过关,前面一切都是白搭。
轨道材料的选择,更是黑科技满满:由“碳-碳化钽”复合材料3d打印而成。
这材料有点逆天,它在超高温下,强度反而会增加!
弹丸的设计更是集成了多种顶尖科技,简直是“科技树点满”的产物。它是一种智能动能弹丸。弹头罩是cVd金刚石,硬度mAx,穿透力一流。内部核心是一个钨铀合金动能体,这玩意儿砸下去,直接就是“物理超度”。
弹丸中部还集成了量子惯性导航模块和等离子脉冲矢量推进器。
这意味着弹丸飞出大气层后,还能进行至少5次弹道修正!“什么叫‘指哪打哪’?这就是‘指哪打哪’的终极诠释!
由以上设计,陈启明将电磁炮的射程达到了洲际导弹级别,同时短程和中程的电磁炮设计也完成设计。
“真理”的设计图在屏幕上熠熠生辉,陈启明眼神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它在未来战场上,那无可匹敌的身姿。
喜欢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