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国,年过半百,作为江南二中执教三十余年、担任语文组组长近十年的老教师,早已练就了一颗古井无波的心。他见过的天才学生不少,文笔斐然的更是过江之鲫。因此,当许知言带着一脸被颠覆了认知的表情、声音颤抖地将一篇作文递到他面前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些不以为然。
“知言啊,别这么激动,坐下慢慢说。”张振国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目光从一沓教案上移开,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见怪不怪的平淡,“又是哪个学生写出了让你眼前一亮的好文章了?”
“张主任,不是‘眼前一亮’那么简单……”许知言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仍然激荡的心情,她将那几页稿纸推到张振国面前,“您先看看这个,看完您就明白了。”
张振国心中略感好奇。许知言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得意门生,向来眼光颇高,能让她如此失态的文章,想必确有其过人之处。
他拿起稿纸,目光首先落在了封面的名字上——陈启明。
“哦?就是这次十校联考的第一名?”张振国来了兴趣,“理科状元,文笔也能这么好?我倒要看看。”
他的眼神中带着审视,带着一个资深教育工作者惯有的挑剔。然而,当他的目光从第一行字开始往下移动时,他脸上的那份从容与平淡,便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开始一圈圈地瓦解。
办公室里陷入了极致的安静,只剩下夕阳透过百叶窗,在地面上切割出一条条斑驳的光影。
张振国的阅读速度很慢,非常慢。他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品”,在“咂摸”。
当他看到“掌中刺与心口雾”这个比喻时,他那握着稿纸的手指,不易察觉地收紧了。
当他读到文章对“做了”与“没做”两种遗憾的深刻剖析,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却又与个人感悟和故事熔于一炉时,他扶着老花镜的手,缓缓地放下了,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几乎要贴到稿纸上。
许知言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组长的表情变化。她看到张主任的眉头越锁越紧,但那不是不满,而是一种极致专注下的凝重。他的嘴唇微微翕动,仿佛在无声地跟读着那些文字,感受着其中的力量。
当张振国读完最后一个字,他没有立刻说话。
他缓缓地、郑重地将那几页稿纸放回桌面,动作轻柔得仿佛那不是纸,而是一件易碎的瓷器。他摘下老花镜,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整个办公室,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许久,张振国才重新睁开眼,他的眼神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平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撼、欣赏,甚至是一丝敬畏的复杂光芒。
“知言,”他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这篇文章……你确定,是一个十八岁的学生写出来的?”
这个问题,和许知言看到文章时的第一反应,一模一样。
“我确定。”许知言用力地点头,“我是看着他在课堂上,用一个半小时写完的。”
“一个半小时……”张振国喃喃自语,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三千多字,结构如此宏大,逻辑如此严谨,思想如此深邃……这哪里是在写应试作文,这分明是在写一篇可以传世的哲理散文!”
他再次拿起稿纸,用指尖轻轻抚摸着上面的文字,像是在触摸一件艺术品。
“你看这里,”他指着其中一段,“‘遗憾是我们人性中“向善”与“向上”的本能所投下的影子’,这个观点,这个提炼!没有对人性和生活极深的洞察,是绝对写不出这种句子的。这已经不是文笔的问题了,这是思想的深度,是境界!”
张振国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拿着文章在办公桌前来回踱步。
“还有这篇散文的整体架构,从个体的情感到时代的乡愁,从心理的剖析到哲学的思辨,最后落脚于生命的和解与珍惜。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这小子的胸中,藏着一片远比同龄人要广阔得多的山海啊!”
办公室里其他几位正在备课的语文老师,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了过来。
“老张,什么文章让你这么激动?”一位老师好奇地问道。
张振国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将文章递了过去,“你们都看看,都看看我们高三(1)班陈启明的这篇随堂作文。”
很快,小小的办公室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声。
“天哪,这文字的质感……”
“他对昆德拉和马尔克斯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引用层面,是真的化为了自己的东西!”
“这篇散文,完全可以直接拿去发表了,不,是任何一家顶级文学期刊都会抢着要的水平!”
许知言听着同事们的赞叹,心中既骄傲,又感到一丝恍惚。她想起今天早上,那个在全校瞩目下走进教室的少年,想起他平静而专注地写下这些文字的侧脸。
她原本以为,他的变化只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成绩优异、外形出众的学神。
直到此刻,她才真正明白,这个学生的内在世界,远比他外在所展现的一切,要来得更加深邃,更加……令人敬畏。
“张主任,”许知言看向激动不已的组长,“您看这篇文章……”
张振国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
“这篇文章,不能只被我们几个人看到。”他斩钉截铁地说,“知言,你回头联系一下陈启明同学,就说我想把他的这篇文章,投稿到《高中文学天地》!不,以这篇文章的质量,甚至可以冲击一下《萌芽》或者更高级别的全国性文学杂志!”
“这……”许知言有些犹豫,“这会不会太……”
“不会!”张振国打断了她,“真正的好作品,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也是对一个创作者最大的尊重。”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回稿纸上那个名字,眼神变得愈发深邃,轻声地,仿佛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所有人:
“只是……我真的很好很好奇……”
“这个叫陈启明的小子,他的心里,到底装着怎样的故事?他到底……经历过什么?”
喜欢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