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吧,兄弟!》阶段性休整的公告,如同一阵轻柔而坚定的风,吹过了喧嚣已久的综艺江湖。外界的热议、猜测与不舍,最终都沉淀为一份安静的期待。而在“仲基制作”那间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的核心办公室里,时间的流速却仿佛悄然加快。杜仲基并没有沉浸在告别的情绪中,于他而言,一个时代的华丽幕布缓缓落下,正意味着另一片更广阔舞台的灯光,即将骤然亮起。
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橙红,杜仲基独自一人站在公司大楼顶层的露台上。远处,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勾勒出天际线的轮廓,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星河。他手中拿着的,不是《狂奔吧》辉煌过往的纪念相册,而是一叠还散发着打印机微热、布满手写批注的A4纸——那是新项目 “极挑” 的初步构思框架和极度保密的候选人评估报告。
晚风拂面,带来初夏微醺的气息。他低头凝视着纸上的字句:
* 核心悖论: “在绝对自由的规则下,人性的博弈将走向极致的合作,还是彻底的混沌?”
* 关键变量: “mc的选择标准:超越‘综艺感’,寻找具备‘生存智慧’与‘策略大脑’的‘玩家’,而非‘艺人’。”
* 技术边界: “实时数据交互系统能否支撑起一个‘活’的规则宇宙?AI编剧辅助的伦理边界在哪里?”
* 风险预警(用红笔标出): “失控的风险极高。可能诞生神作,也可能彻底失败。受众接受度是未知数。”
这些冰冷、甚至有些尖锐的文字,在他眼中,却跳跃着令人心潮澎湃的火焰。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失控”那两个红字,嘴角反而勾起一丝近乎挑战的笑意。他享受这种感觉,这种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在未知领域开垦的刺激感。这感觉,一如当年在天台上,面对邓潮、李辰他们那一张张充满不确定性的面孔时,内心涌起的那股纯粹的创造欲和冒险的冲动。
告别与启航的交叉点
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何灵。她端着一杯温水走来,站在他身边,一同望向璀璨的都市夜景。
“都安排好了?”何灵轻声问。
“嗯。”杜仲基点点头,“‘狂奔吧’的团队进入维护性运营期,阿坤和小敏能独当一面了。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
他的语气平静,没有丝毫不舍,只有一种交接完毕后的释然与对新挑战的专注。
“心里……真的能完全放下吗?”何灵的语气里带着关切。毕竟,《狂奔吧》倾注了他太多心血。
杜仲基转过身,背靠着栏杆,目光明亮地看着何灵,也仿佛是在对自己宣告:
“灵哥,不是‘放下’,是 ‘存档’ 。《狂奔吧》就像我们亲手养大的孩子,现在他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命轨迹。而我们,”他扬了扬手中的那叠纸,眼神中燃烧着比城市灯火更炽热的光芒,“该去生第二个孩子了。”
这句话,带着杜仲基式的幽默与决绝,让何灵会心一笑,也彻底打消了所有的疑虑。她知道,那个永远向前看的杜仲基,已经完成了心态上的切换。
目光所及,皆是星辰大海
杜仲基重新转向远方,他的目光越过眼前繁华的都市,仿佛投向了更遥远、更未知的领域。那里,可能荆棘密布,也可能藏着前所未有的风景。
“灵哥,你看,”他声音不高,却充满了力量,“《狂奔吧》让我们证明了,我们可以把‘真情实感’做到极致,可以打造出有温度、有凝聚力的团队品牌。但现在,我想挑战一个更根本的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我们抽掉‘情感’这根最稳定的缆绳,把人放在一个复杂、甚至冷酷的规则迷宫里,还能不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东西?人性的光辉,是否能在极致的博弈中,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这个问题,宏大而艰深,却正是“极挑”的灵魂所在。
何灵没有回答,因为她知道,答案需要杜仲基和他未来的团队,用行动去探索,去书写。
杜仲基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文件紧紧握在胸前。夕阳的最后一道金光,正好落在他坚定的侧脸上,那眼神,与多年前那个在简陋剪辑房里彻夜不眠的年轻导演,一模一样——依旧充满激情,依旧无所畏惧,依旧对“讲故事”这件事,抱有最虔诚的信仰与最旺盛的好奇心。
夜色渐渐笼罩城市,露台上的灯自动亮起。杜仲基转身,与何灵并肩走回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那叠关乎未来的构思图,被他郑重地放在办公桌的正中央,取代了之前《狂奔吧》的收视数据图。
喜欢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