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集结见面会与杜仲基那场颠覆性的“战前宣言”结束后,“极致男人帮”的五人各自散去。表面上的寒暄与热闹褪去,真正的暗流才开始涌动。对于黄垒这样走一步看十步的“棋手”而言,混沌并非敌人,而是需要梳理的棋局。他回到家中书房,没有开大灯,只留一盏台灯,昏黄的光线笼罩着书桌,也笼罩着他沉思的面容。
他铺开一张白纸,拿起钢笔,笔尖悬停片刻,然后利落地写下了五个名字,并用不同的线条和符号标注其间可能的关系:
* 孙宏雷(破坏源\/不可预测变量): 线条粗重,箭头向外辐射,标注“需引导而非压制,其混乱可创造机会”。
* 黄博(弹性变量\/潜在盟友): 线条灵活,与自己的名字有双向箭头,标注“可沟通,可合作,需保持信息对称”。
* 张一兴(成长变量\/稳定因子): 线条较细,指向自己,标注“可塑性强,需建立信任,是可用的‘净手’”。
* 热芭(未知变量\/破局因素): 线条带问号,标注“观察,女性视角可能打破男性思维定式”。
审视着这张关系图,黄垒的嘴角浮现出一丝了然的笑意。杜仲基要的“真实”与“失控”,其魅力正源于此——在规则模糊的战场上,信息、信任与临时结盟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他不能坐等混乱降临,必须提前落子。而首要目标,就是锁定那个最有可能与他形成智力共振的盟友——黄博。
他没有打电话,而是发了一条看似随意却暗含机锋的信息给黄博:“博儿,杜导这棋盘摆得够大,棋子也够野。开局之前,喝杯茶,聊聊棋谱?”
信息发出去不到一分钟,黄博的回复就来了,同样言简意赅,却心照不宣:“垒哥邀约,必须到场。地方你定,茶要好,棋可以慢慢下。”
次日午后,两人出现在一个极其隐秘的茶室。没有寒暄,黄垒亲手烫杯、沏茶,动作行云流水。茶香氤氲中,他开门见山:“宏雷那枚‘炸弹’,杜导算是亲手把引信交到他手里了。首期录制,交通规则说改就改,这风向,你怎么看?”
黄博吹开茶沫,嘿嘿一笑:“垒哥,你这是考我啊。风向?我看是杜导想把房顶掀了,看咱们是跟着一起疯,还是自己能找出条路来。宏雷是明枪,咱们得防着流弹,也得学会借他的火力。”
“英雄所见略同。”黄垒点头,“乱局之中,信息最贵。我找你,就是想搭个临时的‘信息共享通道’。不搞小团体,但在关键时刻,通个气,避免内耗,甚至……可以适当引导一下局势的走向,别真成了一锅粥,没法看。”
黄博眼中精光一闪,放下茶杯:“垒哥痛快。我也觉得,真要是完全失控,节目效果未必好。咱们俩,一个算天时地利,一个通人情世故,适当给这匹野马套个缰绳,不是坏事。不过,”他话锋一转,露出狡黠的笑,“这联盟可得是动态的,对付宏雷的时候咱是一伙的,万一后期宝箱只有一个,该抢还得抢。”
“那是自然。”黄垒也笑了,“游戏精神要有。联盟的目的,是让游戏更精彩,不是让游戏没法玩。心里有杆秤就行。”
三言两语间,一场基于理性与默契的“智者联盟”已悄然达成。没有契约,却比契约更牢固。
离开茶室,黄垒的第二步棋,落在了张一兴身上。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一次前辈对后辈的、看似随意的关怀。他拨通了张一兴的电话,语气温和:“一兴啊,没别的事,就是想到过两天要录节目了,宏雷哥那风格你也见了,别有什么压力。遇到搞不定的情况,或者被你那几位哥哥绕晕了,随时给我打电话。多听,多看,多动脑子,少吃亏。”
电话那头的张一兴受宠若惊,连连道谢:“谢谢垒哥!我一定好好学!有什么不懂的,我一定请教您!” 语气中的感激和依赖清晰可辨。黄垒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年轻人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这可能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收获意想不到的忠诚。
挂掉电话,黄垒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他的布局已经悄然展开:与黄博建立了战略级的默契,在张一兴这里埋下了信任的伏笔。对于孙宏雷,他决定以静制动,观察其行为模式。对于热芭,他暂时持开放态度,视其表现再定策略。
他不需要一个固化的团队,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因势利导、灵活应变的关系网络。杜仲基想要一场充满意外的人性观察,那么,他黄垒,就在这片精心设计的“丛林”里,率先扮演好那个最清醒的猎手与建筑师。棋局已布,只待开场。
喜欢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