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五,清晨。
薄雾尚未散尽,乐安城东门已是一番热闹景象。
江浩一身简便的青布衣衫,跨坐在黄骠马上,身后跟着二十名手指关节粗大的专业木匠,以及三十名眼中充满好奇与朝气的学徒。
这是乐安郡木匠行当中的一部分精华。
全郡两百余名在册专业木匠,上千名学徒,其中七成的人,此刻正日夜不停地挥汗如雨,疯狂打造着一样即将改变农耕格局的神器——曲辕犁。
为了这曲辕犁,江浩几乎把自己在乐安城那个小院的后院田地犁了上千遍。
那块可怜的田地,被他反复折腾,试验了数十种不同弯曲弧度、辕杆长度、犁铧角度的模型。
试验曲辕犁过程中,江浩时而蹲在田埂,蹙眉观察;时而拉着老农,仔细询问耕作的感受;时而又与木工组的骨干们激烈讨论,在沙地上写写画画。
最终,一款省力最深、翻土最匀、转向最灵的“最佳型号”被确定下来。
他没有急于推广,而是在下一盘大棋。
一郡之地的效益有限,他的目标是明年,是半个青州!
他要一口气打造出五十万副曲辕犁,待到明年春耕时节,通过官府直接发放强制推广的方式,瞬间将整个刘备势力范围内的耕作效率提升数倍!
至于保密?
他从未奢望。
这等要普遍使用之物,诸侯们的暗探迟早会得到风声。
但他打的就是时间差!
等诸侯们费尽心思拿到样品,春耕已过;等他们反应过来,开始大规模仿造、艰难地向民间推广时,刘备的大军,恐怕早已兵临城下。
届时,或许只需喊一句:“拿来吧你!”便能省去无数功夫。
五十万副,这是经过精密核算的数字。
按五口之家、两人操作一副计算,足以覆盖百万人口,绰绰有余。
这意味着日均需产出近两千副!
即便采取了江浩提出的“流水化作业”法,将制作过程分解为打造犁铧、弯曲辕木、组装调试等不同工序,由专人负责,效率大增,且原材料供应充足,这一千多号木匠依旧压力巨大。
也正因如此,今年以来,刘备集团采购的生铁,几乎全部用在了农业上,镰刀、锄头、曲辕犁……
军营的武库中,竟未添一个新的枪头,真可谓“铸剑为犁”的典范。
除了那七成忙碌的“工蚁”,剩下一成木匠分布在各县,应对日常所需。
而最后那数十名被江浩亲自挑选出来的、头脑最为灵活、善于思考和创新的木匠,则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部门——科技部。
有个效应叫做懒蚂蚁效应,就是蚁群中80%是勤劳朴实的工蚁,有20%懒蚂蚁,这些看似懒惰悠闲的懒蚂蚁,在困境中能挺身而出带领蚁群寻找新的食物源头。
按照这个比喻,江浩就是乐安那头最大的“懒蚂蚁”,全郡高官中最悠闲的一个但也是贡献度最大的一个。
而科技部的创新者们也是他带领的“懒蚂蚁”。
江浩深知自己这个“废物大学生”动手能力有限,他的最大价值在于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方向性的指导。
科技部,就是他实现想法的“手”和“脚”。
下设造纸组、制盐组、木工组、冶炼组等若干小组,江浩只给出模糊的概念和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比如“一种更轻便省力的犁,应该是下面的直杆转为弯曲”,剩下的,便交由这些能工巧匠去摸索、试验。
为了点燃这些“懒蚂蚁”的智慧之火,江浩制定了极其优厚的激励措施。
在这个时代搞“专利”不现实,但他可以“一次性买断”。
任何发明创新,一经证实有效,并根据其贡献大小,赏赐十金至百金(十万至百万钱),外加十亩至百亩不等的良田!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科技部内,人人干劲冲天,废寝忘食。
只要江浩指出了一个方向,他们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雪花盐、曲辕犁,便是他们的杰作。
而此次江浩带到广饶的,是他们的最新成果——流刺网。
此行广饶,江浩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临近前线的广饶县实际情况,二是发展渔业。
随着流民涌入和军队扩编,粮食压力始终悬在头顶。
节流非他所愿,开源才是正道。
除了屯田,这浩渺大海、滔滔水系,不就是现成的粮仓吗?
用渔获替代部分粮草,不仅能降低消耗,甚至还能改善士兵和难民们的伙食,补充肉食,增强体质。
约莫一个时辰后,江浩一行已在广饶县的官署内,拜会了在此坐镇的程昱、太史慈等人。
“惟清此行,又是为何般奇巧物事而来?”
他这位治政能臣,对江浩那些看似“奇技淫巧”却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法子,早已收起了最初的怀疑。
江浩拱手笑道:
“仲德,此次非为奇巧,乃为‘口粮’而来。欲向这淄水与大海,借些鱼虾。”
“哦?向水借粮?”
程昱挑眉。
一旁的郭嘉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凑上前笑道:
“莫非惟清又要效法古人,效姜太公垂钓?只是这淄水入海,波涛汹涌,恐非直钩可钓啊。”
他依旧是那副洒脱不羁的模样,宽大的衣袍随风轻摆,显然,有鲁肃在乐安总揽政务,他这位军师乐得清闲,专爱跟着江浩看热闹。
江浩也不多言,直接引众人来到淄水注入渤海的那片滩涂。
时值下午,阳光西斜,海天相接处一片辉煌。
浩瀚无垠的大海,在夏日的熏风中轻轻起伏,浪尖上跳跃着万点金光,如同一匹缀满了金鳞的绸缎在缓缓飘动。
偶尔有不知名的大鱼跃出水面,银白色的身躯在阳光下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又“噗通”一声砸回水中,激起圈圈涟漪。
江浩一声令下,随行的兵士和木匠们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将一卷卷奇特的渔网从车上卸下。
那渔网与常见的手抛网大不相同,主体并非麻绳,而是用细密坚韧的竹片精心编织而成,只有少数几副用的是麻绳布料。
网沿上方,绑着一长串密封不漏水的空心竹筒,作为浮标;下方,则缀满了收集来的废铁块,用以沉底。
这便是科技部木工组和编织组的心血——竹制流刺网。
原理来自江浩的描述:利用潮汐,在河床底部横截布网,待潮水涨落,鱼儿洄游经过时,会被竹片上特意留下的分叉或劈裂形成的倒刺挂住鳃部或扎住身体,无法脱身。
“惟清,”
郭嘉看着军士们喊着号子,将那些看起来颇为粗糙的竹网一段段放入浑浊的江海交汇处,每隔五丈布下一张,足足布下了百张,忍不住用手指了指。
“你莫不是诓我?渔网……还能用竹子编造?这玩意儿,真能上鱼?”
他脸上写满了“这不科学”的表情——虽然这个词尚未出现,但意思已然到位。
江浩看着郭嘉那将信将疑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如同看到了鱼儿即将咬钩的渔夫:
“奉孝,看来你对此颇多疑虑啊。既然如此,可敢与我打个赌?”
郭嘉闻言,本能地感觉一阵心虚,江浩鬼点子太多,上次打赌输掉的酒钱还没还清呢。
但他郭奉孝何时在嘴上皮输过阵?
当即挺了挺并不厚实的胸膛,强自硬气道:
“赌便赌!怕你不成?你说,赌什么?”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