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初赴青岛
覃允鹤睡了个难得的整觉。从前天晚上七点到今早七点,折腾了两天两夜的他终于补足了精神。本想好好休息一天,可昨天快下班时,公司办公室突然通知:今天早上八点在石墨厂召开现场会议,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务必参加。他洗漱完毕,简单吃了点东西,便匆匆赶往会场。
会议由周副经理主持。他首先阐明主题:介绍石墨厂如何克服困难,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领导班子带领职工因陋就简,如期完成公司交办的任务;表彰设备安装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号召大家学习他们连续两天两夜加班加点、最终实现设备试运行的拼搏精神。周副经理强调,石墨产品是全公司乃至全矿务局首个出口产品,对公司和矿务局的发展意义重大。最后,在众人注视下,石墨厂负责人按下启动开关,两台水泵随即抽水注入水槽,很快,黑色的石墨粉末便漂浮在水面上。周副经理伸手捞起一撮,展示给大家看:“这就是石墨,能为国家换取外汇的宝贝!”
周副经理滔滔不绝的演讲让覃允鹤坐不住了。他得赶紧去火车站填表盖章,明天是铁路局审批追加车皮计划的日子,下午还要乘火车去青岛。他悄悄凑到办公室武秘书身边,说明情况想提前离场。武秘书看了看台上的周副经理,点头表示同意。
离开会场,覃允鹤一路小跑赶往火车站。第一次办理审批手续、第一次去青岛、第一次去铁路分局,连运输处的具体位置都不知道,他心里既紧张又茫然。
火车上拥挤不堪,无座的乘客挤得水泄不通,连去厕所都要艰难地挤过人群。售货员推着小车过来时,人们纷纷避让,好不容易让出路来,卖盒饭的又接踵而至,又是一阵混乱。就这样挤了八个小时,列车终于抵达青岛站。
青岛,这个从小就听说过的美丽城市,一直是覃允鹤的向往之地。他曾无数次梦想着看大海、站在栈桥上。此刻,天色尚早,他随着人流向海边走去。
来到栈桥,覃允鹤眺望大海深处。湛蓝的海水碧波荡漾,微风吹来,带着淡淡的咸腥味,瞬间沁入心脾。浅海处微波粼粼,清澈见底,清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夕阳西下,云海被染成火红色,像一团燃烧的火球,与海平面相接,映红了整片海面。他沉醉在这空旷无垠的海景和绚丽的晚霞中,直到暮色渐浓,才猛然想起该找住处了。
几家宾馆的价格都超出了他的预算,最终,他在一家地下室宾馆住了下来,每天十块钱的价格让他觉得很划算。刚入住时还没什么感觉,晚饭后却觉得房间闷热潮湿,弥漫着一股霉味,胸口一阵发闷,只想呕吐。他决定出去透透气,便来到附近的广场。
广场上人头攒动,覃允鹤四处张望,想找几个 “真正的青岛人” 聊聊。在他的记忆里,青岛人还是十几年前的模样 —— 上中学时见过的青岛知青,留着菊花头,穿着喇叭裤,裤脚拖到地上,走路时紧贴着地面。可眼前的人没有一个是这样的,他不禁有些失望。正要转身回去,突然被两个年轻人拦住,拉到一边。一个人把他推到树干上,另一个人则四处张望。覃允鹤一下子懵了,还没等他开口,那人先说话了:“哥们,有批好看的‘黄书’,要不要来一本?” 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本用报纸包着的书。
覃允鹤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问:“多…… 多少钱一本?”“不贵,三十块。” 他连忙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三十块钱递过去,接过书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跑回了住处。关上门,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报纸,里面竟然是《红与黑》!他气得骂了一句 “骗子”,把书狠狠摔在床铺上 —— 这本书他十几岁就看过了。
躺在床上,覃允鹤回想起当年的青岛知青。记得有一次,一个知青与村民发生口角被围殴,二百多名青岛知青立即抬着伤者在村里游行,还在墙上贴大字标语,扬言要 “抄村”、严惩打人者。最让他惊讶的是,写标语的人竟然是把纸贴在墙上直接用刷子写,当时他觉得这人真有能耐。后来还是当地政府和矿务局出面才平息了事态。从此,他对青岛人的印象就是:不好惹,有能人。
喜欢北大井人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北大井人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