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凤抛出的“张明远案新线索”,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直刺吴石系统的心脏。三日期限,压力如山。但吴石的反击指令,却让聂曦看到了破局的希望——釜底抽薪,将计就计,把毛人凤点燃的这把火,引向他自己的人!
聂曦立刻行动起来。他避开了所有与吴石关系密切的军官,而是精心挑选了三名背景特殊的中层军官,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内部核查小组”:
李科长(作战部训练科): 此人业务能力扎实,性格耿直,曾因训练物资分配问题与总务处(张明远原部门)发生过激烈冲突,对张明远及其背后势力素无好感。
赵参谋(情报部分析处): 分析能力极强,为人清高,因工作理念不同,与徐处长、赵副主任等保密局派驻人员多有龃龉,且对保密局外行指导内行的作风颇为不满。
钱少校(后勤部监察处): 负责内部监察,原则性强,曾多次就物资管理漏洞提出整改意见,但屡遭张明远等人敷衍塞责,积怨已久。
这三个人,各有专长,性格刚直,且都与张明远或保密局系统存在矛盾。由他们来负责“核查”,既能保证表面上的公正性,又能确保调查方向会自然而然地朝着“深挖张明远余毒”以及“触碰保密局敏感神经”的方向发展。
聂曦将小组召集到一间僻静的会议室,传达了“上级指示”(隐去了毛人凤直接批示的细节,只强调案情重大,要求彻查),并将那份含糊的“新线索”材料分发下去。
“诸位,”聂曦神色严肃,“张明远案虽已定性,但此份新材料暗示其背后可能仍有隐情,甚至可能牵扯到内部人员。参谋长指示,务必在三日内,查清这些线索的真伪,给上面一个明确交代。调查过程,务必客观、公正、深入,不放过任何疑点!”
李、赵、钱三人拿到材料,仔细翻阅后,眉头都皱了起来。
“聂副官,”赵参谋率先开口,指着那份模糊的凭证复印件,“这所谓的‘账目往来’,凭证不清,中间人无名无姓,仅凭这个就怀疑内部人员,未免太过儿戏了吧?”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以为然。
“赵参谋说的是,”钱少校接口道,“不过,既然有线索,就不能不查。张明远此人手脚不干净是出了名的,我看,不如借此机会,把他经手的所有有疑点的账目和物资流程都重新梳理一遍!说不定能挖出更大的蛀虫!”他的目标直接指向了张明远的旧部乃至其保护伞。
李科长也点头附和:“我同意钱少校的看法。要查就查个彻底!尤其是他之前负责的那些灰色地带的物资调配,很多程序都不清不楚,正好可以厘清责任!”
三人的反应,完全在聂曦的预料之中。他心中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诸位言之有理。既然要查,就要查个水落石出。我建议,调查分两步走:第一,核实这份‘新线索’的真伪,重点追查凭证来源和中间人身份;第二,扩大调查范围,对张明远任职期间所有存在管理漏洞的环节进行复查,尤其是涉及与外部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保密局下属一些关联单位)的往来账目和物资交接记录!”
他特意强调了“外部单位”和“保密局下属关联单位”,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也是将火引向敌人的关键一步。
李、赵、钱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某种决心。他们早就对内部的一些乌烟瘴气不满,这次有机会名正言顺地深挖,自然不会手软。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
核查小组立刻高效运转起来。赵参谋利用情报分析手段,对模糊凭证进行技术研判,并试图追溯信息来源;李科长调阅了大量与张明远相关的训练物资记录;钱少校则直奔后勤档案库,封存了张明远在职期间的所有敏感账目。
调查的矛头,在聂曦的巧妙引导和小组成员自身倾向的共同作用下,很快越过了最初的“指向聂曦”的肤浅线索,深入到了张明远案更复杂的背景中,开始触及一些与保密局外围组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公司和人员。
一时间,参谋本部内部风声鹤唳,但与之前针对吴石系统的紧张不同,这次恐慌的情绪明显蔓延到了与张明远关系密切的其他部门,甚至隐隐波及到了与保密局有利益往来的某些环节。
徐处长和赵副主任显然没料到事情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他们原本想借题发挥,敲打吴石,却没想到吴石直接掀了桌子,把调查变成了对整个系统腐败面的清算!眼看火要烧到自己脚下,他们坐不住了。
第二天下午,赵副主任就急匆匆地找到聂曦,语气带着不满:“聂副官,核查小组的调查范围是不是太宽了?这样下去,会影响正常工作的!有些陈年旧账,何必再翻出来?”
聂曦一脸公事公办:“赵副主任,参谋长指示要彻查,给上面明确交代。既然有线索,自然要一查到底。否则,如何证明清白?如何杜绝后患?这也是为了维护整个部门的声誉嘛。”
赵副主任被噎得说不出话,脸色铁青地走了。
聂曦知道,第一回合,他赢了。毛人凤的“釜底”之火,被他成功地“抽”走,反而烧向了纵火者自己。但这只是开始,更激烈的反扑,恐怕还在后面。
三日期限将至。
喜欢梦回沉默的荣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梦回沉默的荣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