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离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聂曦沉重的呼吸声。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敲击在他紧绷的神经上。四天,他只有四天时间准备。前往7号哨所西侧三号哨位,这绝非易事。他一个参谋本部的中校副官,若无充分理由,擅离岗位前往一个前沿观察哨,本身就是极度可疑的行为,必然引来徐处长乃至毛人凤的警觉。
必须有一个天衣无缝的借口,一个足以掩盖真实目的、合情合理的“绝密任务”。
聂曦的目光再次投向墙上的军事地图,大脑飞速运转,将近期所有情报、战报、计划在脑中过滤、拼接。7号哨所所在区域……并非主要战线,敌我活动相对平静……但近期有情报显示,敌军小股部队在该区域侧翼有异常调动迹象,虽未证实,但值得警惕……
一个计划的雏形,在他脑中逐渐清晰。风险极大,但或许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他立刻铺开稿纸,开始起草一份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关于前沿观察哨所协同侦察效能及防渗透漏洞的突击检查预案》。
在报告中,他详细阐述了当前敌我态势下,确保前沿观察哨所预警有效性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例行检查易被摸清规律,难以发现真正问题。因此,他建议由参谋本部组织一次小规模、不预先通知的突击检查,随机抽取数个非主要方向但位置关键的哨所,实地检验其战备状态、观测流程及应对突发敌情的反应能力,以期发现潜在漏洞,完善防御体系。
在备选的抽查哨所名单中,他巧妙地将7号哨所列入其中,并特别备注其“位置突出,视野开阔,但侧翼相对暴露,需重点评估其反渗透及应急通信能力”。这个理由充分、专业,符合他作为作战参谋的职责范围。
报告写完后,聂曦没有立即呈送。他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并确保这份报告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引起吴石的重视,进而获得批准。
第二天上午,一次关于前线防御部署的例行会议上,聂曦抓住一个讨论间隙,以补充发言的形式,简要陈述了突击检查的构想。他刻意将提议泛化,强调其普遍意义,避免过早暴露对7号哨所的特别关注。
果不其然,他的提议引起了与会几位负责作战训练军官的兴趣,但也遭到了后勤和通讯部门代表的质疑,认为会增加前线负担且效果存疑。会议未做决定。
散会后,聂曦注意到吴石在离开时,看似无意地瞥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询问。聂曦微微垂首,避开了目光接触,但心中了然,老师已经收到了信号。
下午,聂曦将精心撰写的正式报告,混在其他几份需要吴石批阅的常规文件中,呈报了上去。他相信,以吴石的洞察力,一定能看出报告中隐藏的真实意图。
等待批复的时间格外漫长。聂曦表面平静地处理公务,内心却如坐针毡。他必须做好两手准备:如果计划获批,如何细化行动方案,确保万无一失;如果被否决,又该如何应对7号哨所那边的期待,避免联络线断裂。
傍晚时分,吴石的勤务兵来到聂曦办公室,送回了那叠文件。聂曦强作镇定地接过,快速翻阅。当看到那份突击检查预案时,他的心跳骤然加速——在报告的末尾,吴石用红笔批了两个字:
“可行。拟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小组,由你负责。方案细节另报。石。”
批复下方,还附了一行小字:“检查时间可灵活掌握,重在实效,注意安全。”
成功了!聂曦紧紧攥着文件,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吴石不仅批准了计划,更将指挥权交给了他,并暗示了时间上的灵活性,这为他操作15日的接头留下了空间!“注意安全”四个字,更是饱含深意的嘱托。
他立刻投入下一步行动。以“绝密”为由,他亲自从吴石嫡系的、背景可靠的人员中挑选了三名助手,组成了一个精干的检查小组。行动方案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出行理由(检查非主要方向哨所战备)、路线规划(避开敏感区域)、在哨所停留的公开活动流程(检查装备、查阅记录、观摩演练),甚至准备了应对可能盘查的说辞。
一切公开的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又合乎常规地进行着。聂曦知道,徐处长和赵副主任的眼睛一定在盯着他。他必须确保整个“突击检查”任务看起来真实、专业、无懈可击。
而在绝密的层面,他心中反复推演着抵达7号哨所后,如何利用公开检查的掩护,寻找机会单独前往西侧三号哨位。那将是整个行动中最危险、最关键的几分钟。
出发前夜,聂曦检查了随身物品,特别是那把配枪。他将子弹压满,又悄悄在鞋跟的夹层里藏了一枚小巧却致命的刀片。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他的眼神冰冷而坚定。
绝密任务,即将开始。此行,要么打通生天之路,要么,便是踏上不归之途。
喜欢梦回沉默的荣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梦回沉默的荣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