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的迷雾虽暂时散去,但“堡垒”行动引发的涟漪,却开始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扩散。港口那场“意外”的火灾,虽然成功掩护了核心文件的交接,却也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了层层疑窦。
火灾本身被迅速扑灭,损失不大,调查结果被定性为“装卸工乱丢烟蒂引燃棉纱”,处理了几个倒霉的临时工,表面上算是有了交代。但聂曦和吴石都清楚,这件事绝不会如此轻易了结。保密局不是傻子,尤其是毛人凤,他有着猎犬般的嗅觉。
果然,行动结束后的第三天,一场小范围的、非正式的“复盘会”在参谋本部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行。与会者除了吴石和几位直接参与行动的高级军官外,还有保密局的赵副主任,以及一位聂曦未曾见过、但气场更为阴郁的中年男人——保密局内部调查科的一位处长,姓徐。聂曦作为吴石的副官,负责记录。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有些微妙。赵副主任先是公式化地肯定了“堡垒”行动整体顺利完成,但话锋随即一转,指向了港口的“意外”。
“此次行动虽告成功,但基隆港的火灾,暴露了我们后勤管理和现场管控的严重漏洞!”赵副主任语气严厉,目光扫过在场负责后勤的几位军官,“若非扑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仅是失职,更是对党国财产的极大不负责任!”
几位后勤军官面色尴尬,低头不语。吴石面色平静,缓缓开口:“赵副主任所言极是。此事我已责令后勤部门深刻反省,严肃追责。不过,所幸火势未波及核心区域,重要文件安然无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吴石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结果”——文件安全,这是行动成功的底线。
“文件安全自然是首要,”那位一直沉默的徐处长突然开口了,声音沙哑,像砂纸摩擦,“但过程,往往更能说明问题。吴参谋长,据现场报告,火灾发生前,贵部下属的警备司令部巡逻队,与总务处三科的人员,似乎发生过一些……摩擦?”
来了!聂曦心中凛然。保密局的矛头,果然开始指向行动流程本身,尤其是吴石力主的那次“分工调整”。
吴石眉头微蹙,语气依旧沉稳:“摩擦谈不上。只是泊位临时变更,双方对职责范围的理解略有偏差。现场指挥官处置果断,并未影响大局。此事也反映出,我们在应对突发状况的预案上,确有不足,需要完善。”
徐处长皮笑肉不笑地说:“职责范围理解偏差?呵呵,我倒是听说,是警备司令部的人,态度强硬,甚至不惜动枪,才逼退了总务处的人。吴参谋长,您不觉得,这种‘果断’,有些……过于敏感了吗?好像生怕别人靠近似的。”
这话几乎是在明示警备司令部在刻意阻拦总务处接触核心文件!会议室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聂曦知道,自己必须开口了。他不能直接反驳徐处长,但可以从侧面提供“事实”支持吴石的决策。他放下笔,用一种客观陈述的语气说道:
“徐处长,关于现场情况,根据事后多方核实,当时五号码头区域因临近民船区,人员混杂,警戒压力较大。警备司令部王队长为确保卸载区绝对安全,依据条例划定警戒线,要求非必要人员退后,是符合战时港口管理规定的常规操作。张科长可能急于履行核对职责,双方沟通上产生了些许误会。参谋长当时也在现场,已及时进行了协调处置。”
聂曦的话,将冲突定性为“依规操作”与“沟通误会”,并将吴石置于“及时协调”的公正位置,滴水不漏。
徐处长阴冷的目光转向聂曦,上下打量着他:“这位就是聂副官吧?听说这次行动的很多细节,都是聂副官协助吴参谋长筹划的?年轻人,思虑很周全嘛。连泊位变更后的分工调整建议,都提得很是……‘专业’。”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怀疑和试探了!聂曦感到背脊一阵发凉,但他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徐处长过奖了。在下只是根据规章和现场情况,提供一些参考分析,最终决策全凭参谋长定夺。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行动顺利。”
吴石适时地接过话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好了,关于分工调整,是基于当时最优判断做出的决定,程序上并无不妥。结果是文件安全运抵,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至于火灾和现场摩擦,都是需要吸取的教训,但不应因此否定整个行动的成果。当前局势艰难,我们更应精诚团结,而不是互相猜疑,自乱阵脚。”
吴石的话掷地有声,既肯定了结果,也堵住了进一步的纠缠。赵副主任和徐处长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再继续施压。会议在不甚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会后,聂曦跟着吴石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吴石走到窗边,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敬之,看到吗?他们已经开始怀疑了。这次虽然挡了回去,但毛人凤,绝不会轻易放手。”
聂曦沉重地点了点头:“是,老师。他们盯上了分工调整的环节,也盯上了我。”徐处长最后那几句话,敌意已十分明显。
“树欲静而风不止。”吴石叹了口气,“接下来的日子,要更加小心。‘堡垒’虽成,但我们脚下的路,恐怕会更难走。”
聂曦望着老师略显佝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同舟共济的决心。基隆港的危机暂时解除,但保密局布下的疑云,却更加浓重地笼罩在他们头顶。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喜欢梦回沉默的荣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梦回沉默的荣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