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京官南巡
江南省的深秋,天高云淡,气候宜人。一场不期而至的秋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省委大院内的气氛,却比往常多了几分肃穆与紧张。原因无他,中央派出的一个高规格调研组,即将抵达江南省,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带队的,是素有“经济智库”之称、在中央决策层颇具影响力的某重要政策研究机构负责人,郑明远副主任。调研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江南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国家实验室建设等创新举措的进展与成效。
消息传来,江南省委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沈一鸣亲自部署接待和汇报工作,明确指示:要实事求是展示成绩,不回避问题,诚恳听取指导。所有人都清楚,这次调研,既是对江南省工作的全面检阅,也可能关系到后续一些重大政策资源的倾斜,甚至是对省级领导班子和重点工作成效的一次重要评估。作为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特别是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操盘手,秦墨自然成为了此次汇报和陪同调研的关键人物之一。
调研组抵达当天,沈一鸣书记、李强省长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机场迎接。简单的欢迎仪式后,调研组不顾旅途劳顿,立即投入工作。在省委会议室举行的首次工作汇报会上,沈一鸣书记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全面汇报。秦墨则重点补充汇报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国家实验室从谋划、申报到建设的全过程、当前进展、遇到的挑战以及下一步思路。他的汇报数据翔实、案例生动、思路清晰,既展现了成绩,也不回避改革中遇到的深水区难题。
郑明远副主任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插话询问细节。他问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创新具体体现在哪里?如何保证科研人员的持续创新活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你们对省内相对落后地区有什么具体的、可操作的扶持政策?”“加入wto后,面对国际竞争,你们觉得最迫切的短板是什么?” 这些问题,既宏观又具体,考验着汇报者的功底和对实际情况的把握。
秦墨一一作答,回答既有政策高度,又紧密结合省情,语言平实,不空泛,得到了郑明远副主任的微微颔首。会议结束时,郑明远对江南省的工作给予了初步肯定,特别是对国家实验室建设“思路清、力度大、进展实”表示赞赏,并希望接下来几天的实地调研能看到更多鲜活的经验。
随后几天,调研行程紧凑而充实。秦墨全程陪同调研组,考察了国家实验室建设工地、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清河市传统产业升级示范点、以及位于相对欠发达的江州市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每到一处,秦墨不仅熟悉情况,还能结合具体点位的实践,深入阐述背后的政策考量、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的规划,展现了极强的业务能力和务实作风。
在陪同过程中,秦墨敏锐地察觉到郑明远副主任的调研风格:不喜欢听提前准备好的“标准答案”,更愿意与一线科研人员、企业家、基层干部甚至普通群众随机交流,从中捕捉真实信息。因此,秦墨悄悄调整了安排,在保证安全和日程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些“计划外”的环节,比如在国家实验室工地,与几位青年科研骨干简短座谈;在清河市机械厂,与“大师工作室”的马师傅聊技术改造的体会。这些安排,让郑明远看到了更立体、更生动的江南,也让他对秦墨的细致周到和务实灵活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次晚餐后的非正式交谈中,郑明远看似随意地问秦墨:“秦墨同志,你在江南省工作多年,从地方到省直,经历丰富。依你看,当前江南省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什么?下一步突破的关键在哪里?”
这是一个开放而深刻的问题,答案可能见仁见智。秦墨略作思考,诚恳地回答:“郑主任,我认为,江南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经济总量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提升,但最大的瓶颈,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下一步的突破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和‘协调联动’。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机遇,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打造强劲的增长极;另一方面,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特别是要提升像江州这样后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不能只在省会周边打转。这需要省级层面更强的统筹力度、更精准的差异化政策,以及…可能需要一批真正懂经济、敢担当的干部,沉到一线去攻坚克难。”
秦墨的回答,没有停留在已有成绩上,而是直指深层次矛盾,并提出了带有个人思考的破解思路,尤其最后关于“干部”的提法,含蓄而意味深长。郑明远听后,未置可否,只是深深看了秦墨一眼,点了点头,转换了话题。
一周的调研转眼结束。在调研反馈会上,郑明远副主任对江南省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特别指出江南省在培育新动能、推动改革开放方面“方向对、措施实、有亮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开局良好,值得期待”。同时,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发展不平衡、部分领域改革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并代表调研组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送走调研组的当晚,沈一鸣书记特意将秦墨留下,在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简短谈话。
“秦墨同志,这次陪同调研,你表现得很出色,给中央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沈一鸣语气欣慰,“郑主任私下跟我交流时,对你评价很高,认为你大局观强,思路清晰,作风扎实,是位有潜力的干部。”
秦墨谦逊道:“沈书记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分内工作。调研组的指导非常宝贵,我们要好好消化落实。”
“嗯。”沈一鸣点点头,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中央调研组的肯定,是对我们全省工作的鼓励,也是对像你这样实干干部的认可。省委经过通盘考虑,并报经中央有关部门初步沟通,有一个重要的决定,想先跟你谈谈。”
秦墨心中一凛,知道事关重大,凝神静听。
“江州市,是我省典型的传统农区、人口大市,但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转型的任务异常艰巨。”沈一鸣神色凝重,“省委认为,江州的发展,事关全省共同富裕大局,必须下决心选派一名得力干部去主政,打开局面。经过慎重研究,省委准备推荐你,担任江州市委书记。”
江州市委书记!虽然此前已有风声,但此刻从省委书记口中正式说出,秦墨仍感到心头一震。这意味着,他将离开工作了数年、已打开局面的省发改委,离开相对熟悉的宏观管理和省会城市环境,去到一个情况复杂、发展困难、全省倒数的地级市,担任主官,直面基层最尖锐、最复杂的矛盾。
“这是一副重担,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沈一鸣目光锐利地看着秦墨,“江州的问题盘根错节,工作难度极大。但省委认为,你经历过地方和省级机关多岗位锻炼,主持过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大项目,有改革锐气,也有统筹能力,是合适的人选。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难得的、全面主持一个地方工作的历练,对干部成长至关重要。你有什么想法?”
短暂的沉默后,秦墨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沈一鸣:“沈书记,感谢省委的信任!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我知道江州困难多、担子重,但我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江州市广大干部群众,竭尽全力,扭转局面,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江州人民的期望!”
“好!要的就是这个决心和担当!”沈一鸣满意地点点头,“具体事宜,组织部门会按程序和你谈。当前首要任务是配合好调研组后续的联络工作,同时做好在省发改委的工作交接。赴任之前,要深入调研,把江州的情况吃透,把思路理清。”
走出省委大楼,夜已深沉。秋夜的凉风吹在脸上,秦墨却感到心潮澎湃。京官南巡,是对他过去工作的检阅,也为他打开了新的、更广阔的舞台。从省直宏观部门负责人,到地方主政官,这是角色定位、工作方法的巨大转变。前方,江州等待他的,不会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沉重的债务、滞后的产业、贫困的乡村、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一次真正的“赶考”。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林芷若的电话。
“芷若,还没睡吧?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电话那头,林芷若静静地听着,然后轻声而坚定地说:“无论你去哪里,我和路安都支持你。家,永远是你的大后方。”
挂了电话,秦墨仰望星空,深深吸了一口气。新的征程,即将开始。他知道,这将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页,但他已做好准备,去迎接这场必将载入他生命史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喜欢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