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末的兰考,麦穗已泛出深黄,风过时麦浪翻滚,连空气里都飘着浓得化不开的麦香。村民们忙着检修镰刀、修补麦囤,连孩子们都知道,再过十日半月,就能收新麦了。苏晚正和张婶在院里筛麦种,准备留着明年再种,院外却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安宁。
两人抬头望去,就见一名身着青色驿卒服的人翻身下马,手里举着明黄的卷轴,高声喊道:“高铭远大人何在?京城八百里加急,圣上口谕,即刻返京,不得延误!”
高铭远刚从麦田回来,听闻喊声快步出门。见驿卒手中的明黄卷轴,他立刻整了整衣袍,上前接旨。驿卒展开卷轴,声音洪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工部员外郎、都察院都御史高铭远,携皇子赵珩即刻返京,事关紧急,不得延误。钦此。”
高铭远双手接旨,躬身应道:“臣,遵旨。”直起身时,眉头已微微蹙起——圣旨只说“事关紧急”,却未提半句缘由,京中到底出了何事?
苏晚也凑过来,轻声问:“要不要先准备些东西?赵珩还在虎子家玩呢。”高铭远点头,刚要让苏晚去叫赵珩,就见那驿卒又开口:“高大人,陛下有令,需今日启程,驿马已在村口备好。”
无奈之下,高铭远只能让苏晚快去叫赵珩,自己则简单收拾了些衣物和之前写好的书信。没一会儿,苏晚就带着赵珩回来了,赵珩手里还攥着个没编完的草蚂蚱,一脸茫然:“师父,师母,咱们要去哪啊?”
“回京城。”高铭远摸了摸他的头,“等忙完了,再带你来兰考收新麦。”赵珩虽有些不舍,但见高铭远神色严肃,还是点了点头,乖乖地跟着苏晚上了驿马。
一行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在三日后抵达京城。刚进城门,高铭远就先把苏晚和赵珩送回住处,自己则带着驿卒的回执,直奔都察院——他心里实在不安,想先找周御史问问情况,毕竟周御史在京中消息灵通,又是他的老同僚。
到了都察院,周御史正在书房看公文,见高铭远进来,赶紧放下笔,笑着迎上去:“铭远,你可算回来了!这几日京里都快乱了!”高铭远坐下,接过周御史递来的茶,急切地问:“周兄,陛下急召我回京,到底是何事?圣旨里半句未提,我心里实在没底。”
周御史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是倭国来人了。说是来朝见,可实则没安好心——他们提出要和咱们比文学,还出了个楹联,说是若咱们对不上,就要在朝堂上羞辱咱们大朝,说咱们没人了。”
高铭远一愣,随即皱起眉:“不过是个楹联,满朝文武难道还对不上?”周御史摇了摇头,苦笑道:“你是不知道,那上联极刁钻。倭国使臣说,这上联是他们国主亲自拟的,若咱们三日内对不上,就要咱们承认不如他们倭国。陛下一开始也没放心上,可让翰林院的学士们试了好几日,都没一个能对出工整的,陛下这才急了,下令让在外的官员都回京,看看能不能有人想出对策——你是都察院都御史,又素有才名,陛下自然要召你回来。”
高铭远心里一沉,连忙问:“周兄,那上联到底是什么?竟如此难对?”周御史放下茶碗,一字一句地说:“那上联是‘骑奇马 张长弓’。你品品,‘骑’字拆开来是‘奇’和‘马’,‘张’字拆开来是‘长’和‘弓’,既要拆字工整,又要意境相合,实在太难了!”
高铭远默念了几遍“骑奇马,张长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上联确实刁钻,拆字精准,又带着几分豪迈,若想对出工整的下联,不仅要拆字对应,还得兼顾词性和意境,确实不容易。他沉思片刻,抬头看向周御史:“陛下给了咱们多少时间?”
“还有两日。”周御史说,“明日陛下会在朝堂上召集群臣商议,你今日刚回来,先歇一歇,明日咱们再一起去朝堂,看看能不能想出对策。”高铭远点头,心里却没歇着——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个楹联的事,更是关乎大朝颜面,若真对不上,怕是要让倭国看了笑话,他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高铭远传奇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