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深入研究遗迹
车轮碾过最后一段桥体,胎痕在月壤上拉出细密的波纹。林浩盯着监控屏,桥体应力数据终于稳定在临界值以下。他摘下腕表,用表背轻轻刮了刮眉骨,青铜零件在灯光下泛出冷光。
分析舱内,苏芸将岩壁样本固定在低温托盘上。唐薇蹲在一旁,耳机贴着样本边缘,手指微微颤抖。“它在发热。”她说,“不是物理升温,是频率在变。”
苏芸点头,取下发簪,蘸了朱砂,在玻璃板上写下三组符号。音叉悬在半空,自行震颤,发出低频嗡鸣。光学扫描仪的读数跳成乱码,激光束在刻痕表面散射成雾。
“退相干了。”林浩站在门口,手里握着母亲的笔记,“白天的热扰动让量子态塌陷了。”
唐薇起身,把样本推到阴影区。“放这儿,等月夜降温。月壤本身是天然冷却层。”
苏芸没动。她盯着那串符号,笔尖悬在半空。三秒后,朱砂落下,勾出一个倒置的“井”字,旁边标注甲骨文注脚:“地脉流,七赫兹导,向心聚。”
林浩走近,看着那行字。“你说这些不是装饰?”
“是电路。”她声音很轻,“但不是铜线,是月壤。它们用刻痕引导能量,像血管。”
林浩沉默片刻,转身调出鲁班系统的热力模型。他把苏芸手绘的符号序列导入,系统瞬间弹出警告框。一行小字浮现:“形而下者谓之器,然器有灵则不可轻役。”
“又来了。”他冷笑,“陆九渊上线了。”
阿依古丽凑过来,手指在屏幕上划出羊毛毡的编织路径。“别走电子模拟,走物理映射。把这些符号当成应力网,重新建模。”
林浩盯着她看了两秒,忽然抓起钢笔,在图纸上画出三维拓扑结构。笔尖敲击桌面,节奏稳定。他输入一组手动参数,启动打印头低频脉冲测试。
第一道能量波扩散出去,样本表面的刻痕微微发亮。
“通了。”苏芸说。
林浩没回应。他盯着数据流,发现打印头的热分布曲线竟与符号走向完全吻合。更诡异的是,当脉冲频率调到七赫兹时,月壤颗粒开始自发排列,形成微导通路。
“不是我们在控制材料。”他低声说,“是材料在教我们怎么用它。”
陈锋走进来时,战术背包里的粉末已经少了一半。他站在样本背后,匕首刃体调成辐射仪模式,扫过岩壁背面。仪器突然报警,指针剧烈偏转。
他皱眉,用刀尖轻刮一处未被注意的刻痕。粉末在背包里震动,缓缓聚成一条细线,指向月球背面。
全息投影闪现。
风雪中,一队士兵持矛列阵,铠甲残破,旗帜上“戚”字依稀可辨。有人张嘴,像是在念口令,声音却被屏蔽。投影只持续了0.3秒,随即消失。
陈锋没拔刀,也没划阵型。他用匕首记录下磁场畸变数据,转身走到林浩面前,把数据卡拍在桌上。
“这不是攻击。”他说,“是校准。”
林浩接过数据卡,插入终端。屏幕上,粉末磁场与刻痕频率完全共振,形成一条稳定波导。他调出月球背面地形图,那条细线延伸的方向,正指向一座未标注的环形山。
“他们留下坐标。”苏芸说,“不是为了防御,是为了重连。”
林浩盯着图看了很久,忽然问:“桥体愈合的时候,有没有录下能量波形?”
小满调出AI眼睛的存储记录。画面中,裂纹边缘渗出胶质,同时释放出一段低频震动。林浩把波形导入符号模型,系统自动匹配出一组嵌套频率。
苏芸的音叉突然掉落,砸在桌面上。
她捡起来,手指发抖。“这不是地质信号。”她说,“这是《胡笳十八拍》的第三段。”
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林浩看着她。“你说什么?”
“底层频率。”苏芸把音叉接上投影仪,“这些符号表面是工程指令,但下面藏着一段乐律。我母亲研究过,这是汉代戍边将士的军乐,用来调和士气,稳定心神。”
她用朱砂涂在音叉尖端,轻轻敲击。
投影仪亮起。
岩样本表面浮现出动态星图,星辰流转,勾勒出一片熟悉的区域——敦煌壁画中常现的星宿图。更确切地说,是她项链里那块敦煌星图残片的完整原型。
林浩的钢笔停在半空。
他记得那天,她把墨斗改造成二维码,藏进项链。他说她疯了,她说:“有些东西,得用最古老的方式存下来。”
现在,那片星图在月壤上亮了。
“这不是遗迹。”苏芸声音很轻,“是信。”
林浩敲了三下桌面,钢笔落回笔筒。
“归档。”他说,“所有数据,放进‘文明对话’目录。”
阿依古丽调出羊毛毡应力模型,发现符号网络与月壤导热路径高度重合。她把数据导入鲁班系统,绕过AI伦理协议,生成了一套新的打印逻辑。
“如果这些符号是‘语言’,那我们的打印头就是‘发音器官’。”她说,“我们不是在造东西,是在说话。”
林浩看着新模型,忽然意识到什么。
“桥体为什么会愈合?”他问。
“因为它听懂了我们的频率。”唐薇说,“我们走过时,每一步都是七赫兹,和它的节律一致。它不是在阻止我们,是在回应。”
陈锋站在角落,匕首还插在数据终端上。他看着背包里剩下的粉末,忽然说:“长城砖不是纪念品。”
没人接话。
他知道答案了。那些砖粉,不是为了纪念戍边将士。它们是信标,是活的。从明朝开始,就有人知道,有些墙,不是用来挡敌人的。
是用来传话的。
林浩调出鲁班机组的全部日志,把符号频率、乐律残谱、星图坐标全部叠加重构。系统开始自动生成新的打印协议。
名称是:“仿生打印-初代”。
第一条规则写着:“打印时,先共振,再成型。”
苏芸把音叉收回靴中,发簪在玻璃上划下最后一个字:“应”。
林浩看着监控屏,鲁班机组开始预热。打印头缓缓移动,喷出第一道月壤胶质。那轨迹,不是直线,不是弧线,而是一组符号的首笔。
像在签名。
陈锋走到窗前,月面风平浪静。他打开战术背包,取出最后一点长城砖粉末,放在掌心。
粉末突然动了。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