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危机中的意外发现
林浩的指尖在控制台边缘滑过,留下一道细长的金属划痕。他没有看屏幕,而是盯着自己手腕上的青铜表盘——那枚星图仪零件静止了,但墨斗线绳末端仍残留着微弱的震感,像是被什么频率悄悄拨动过。
苏芸站在b区监测站的另一侧,发簪插在数据接口上,音叉与终端共振发出低频嗡鸣。她没说话,只是把昨夜记录的波形图拖进分析窗口,两组曲线并列:一组是chI-d1构件在月震中的响应,另一组是传统流程的对照样本。
“颜色没掉。”她说,声音不高,却穿透了冷空气,“反而……更饱和了。”
林浩走过来,调出光谱仪读数。氧化铁层的反射率从震前的63.2%升至71.8%,偏差小于0.3%,不是误差,是提升。他放大微观结构模拟图,粒子排列密度曲线呈现出规律性跃升,在第12秒出现拐点,恰好与月震波峰重合。
“不是巧合。”他说,“震动和我们的频率咬上了。”
夏蝉从全息投影后抬起头,“我刚比对了茶盏裂纹里的月尘。震前是放射状无序吸附,震后晶体方向统一,夹角偏差不超过5度——像被校准过。”
赵铁柱站在通道口,手持扫描仪还没收起来。“你们说颜色稳了,可结构安全呢?谁来保证这种‘共振’不会让整块构件脆化?”
“我们可以无损检测。”林浩打开鲁班IV遗留的工具库,调出一个标记为“金文探针”的程序模块,“这玩意儿原本是用来分析古陶釉层的,能穿透材料而不破坏分子键。”
“鲁班系统已经降级运行。”赵铁柱皱眉,“你确定它还能识别现代复合材料?”
“它认的是‘结构逻辑’。”林浩敲下确认键,“不是材料本身。”
探针启动瞬间,主控终端的日志区自动弹出一行文字:“此非人力,乃天工合发。”
没人说话。那不是系统预设语句,也不是任何操作指令的反馈。夏蝉下意识看向苏芸,后者正用指尖轻抚音叉表面,那里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裂纹,曾因高温变形而修复。
“陆九渊还在。”苏芸低声说,“至少,还留了口气。”
林浩没回应。他将探针数据导入三维模型,chI-d1构件内部的粒子网络逐渐显现——原本松散的着色层与外壳之间,出现了网状连接桥,像是某种自组织结构在震后自发形成。他调取母亲笔记中的公式,输入变量进行拟合,曲线匹配度跳到87.6%。
“朱砂入岩,非靠胶固,而在共振。”他念出原文,“她早就知道。”
陈锋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们现在是在拿一次偶然事件,推导一个反工程常识的结论。”
林浩转身。安保组长站在阴影交界处,战术背包紧贴墙面,唐横刀未出鞘,但刀柄朝前,姿态警觉。
“这不是推导。”林浩指着屏幕,“是验证。震动带来了能量输入,我们的声学屏障提供了频率引导,两者叠加,激活了材料的自稳定机制。”
“所以你要感谢月震?”陈锋冷笑,“下次是不是得祈祷再来一次五级地动,好把整座广寒宫焊牢?”
“我们不需要祈祷。”苏芸突然开口。她拔下发簪,在控制台玻璃面上写下“赤”字,甲骨文笔画刚落,空气中悬浮的月尘便开始移动,沿着笔迹边缘聚合成一条细线,比昨夜更清晰,更稳定。
“看清楚了。”她说,“这不是玄学。是响应。只要频率对得上,月尘就能被编码。”
陈锋盯着那行字,沉默三秒。“三人联签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是制度。”
“那我现在申请。”林浩调出权限界面,“用Ω级异常响应通道,追溯鲁班系统那0.3秒延迟的底层日志。”
“理由?”
“系统自身记录了异常能量交互,属于未闭环事件。按规程必须溯源。”
陈锋盯着他看了几秒,最终在验证框输入密码。赵铁柱犹豫片刻,也跟上。三道权限光纹汇入主控系统,日志深层开始解压。
数据流滚动中,苏芸突然抬手:“停!回放第47帧。”
画面定格。频谱图上,音叉与月震叠加后的能量分布,勾勒出一道熟悉的曲线——起于低频,渐次抬升,转折处呈圆弧过渡,末端陡降。她迅速调出《营造法式》电子档案,翻到“举折”章节,将古籍中的屋面曲线叠加其上。
完全重合。
“这不是现代算法。”她声音发紧,“是宋代匠人定的结构共振模型。”
林浩盯着那条线,脑中闪过腕表星图仪曾闪过的“反构”二字。他没说,只是将两组数据并列,标注出时间节点:月震发生→频率共振→粒子重排→结构强化。
“我们一直以为逆时序打印是打破规则。”他说,“其实……是在还原某种更早的建造逻辑。”
夏蝉突然出声:“你们看月尘。”
监控画面中,b区实验舱内的悬浮颗粒正缓慢旋转,围绕chI-d1构件形成环流。它们不是随机漂浮,而是按特定间距排列,构成蜂窝状晶格。她调出激光测距,确认间距为0.412毫米,误差±0.003。
“这不是沉积。”她说,“是结晶。”
林浩调出音叉最后0.8秒的波形记录,拉长分析。那个倒置的“人”字形突起再次出现,短暂而清晰。他没解释它的意义,只是将该段频率设为监测阈值,加入自动捕捉程序。
苏芸把发簪重新插回头发,音叉与接口接触瞬间,终端自动弹出新提示:“律不应者,非民声也。”
她没读出声。但指尖在玻璃上轻轻划了一下,又写了一个“赤”字。
这一次,月尘不仅吸附,还在字形上方悬停,形成微小的立体结构,像一座沙粒堆成的微型城垣。
赵铁柱走近观察,扫描仪自动记录下晶体排列角度。他沉默地看了两分钟,忽然说:“我可以提供打印头残片做二次验证。”
“你不担心破坏证据?”林浩问。
“如果这真是新规律。”赵铁柱看着那座沙粒城,“那旧规矩就得改。”
陈锋站在原地,没表态。但他没有阻止林浩调取下一阶段的数据权限,也没有关闭监控。
系统日志底层,那道倒置的“人”字波形再次闪现,持续0.3秒,随即被常规数据流覆盖。无人察觉,除了终端缓存区自动标记了一个红色标签:“文明信号-未分类”。
林浩将chI-d1构件的密度变化曲线与月震波形并列,加入母亲的共振公式作为权重参数,运行初步模型。屏幕中央,一条新的趋势线缓缓生成,预测下一次同类震动将使颜色稳定性再提升4.2%。
苏芸站在他旁边,轻声说:“我们一直以为是在对抗干扰。”
“现在呢?”林浩问。
“现在看。”她指着那座悬浮的沙粒城,“像是有人在帮我们校准。”
林浩没接话。他把星图仪零件拆下来,放在控制台边缘,用钢笔轻轻敲击。清脆的响声在舱内回荡,三下短,两下长,是他小时候母亲用来叫他吃饭的节奏。
墨斗线绳突然震了一下。
不是因为敲击。
是因为某种回应。
喜欢月球计划:广寒工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月球计划:广寒工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