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科技之光:新产品的发布
夜风卷着细雨,把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冲刷得泛着冷光。
周明远站在后台,手里捏着一支钢笔,笔尖在掌心压出一道红痕。他没戴袖套,左小臂那道烫伤疤在冷光下像条僵死的蜈蚣。
“周总,媒体都入场了。”助理小声提醒。
他没应声,只是抬头看了眼大屏幕。倒计时还剩十七分钟,画面上是“智联·中枢”的LoGo,一个由无数数据流组成的神经元模型,缓缓旋转,像某种正在苏醒的意识。
他嘴角扯了一下。
“数据是最诚实的语言。”
女儿日记里的这句话,像一根钉子,把他从舆论的泥潭里拽了出来。现在,他要用这根钉子,把白砚秋的黑手钉死在阳光下。
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
镁光灯下,周明远一身黑西装,袖口压着疤痕,站在舞台中央。
“各位,欢迎来到‘智联·中枢’全球首发会。”他声音平稳,像条冷冰冰的数据线,“今天,我们不谈情怀,不讲故事,只讲一件事——科技,能不能让世界更干净一点?”
台下有人低声笑,更多人举起手机录像。
他没理会,直接调出系统界面。
“‘智联·中枢’的核心,是工业物联网与AI决策的深度整合。它不是指挥塔,而是神经网络。比如——”
他随手点开一个城市交通管理界面,画面瞬间切换成某个三线城市的实时路况。
“现在是晚高峰,主干道车流密度达到临界值。传统系统会怎么做?延长红灯时间,强制分流,然后等拥堵升级,再手动干预。”
他顿了顿,手指在屏幕上滑动。
“而‘中枢’会怎么做?”
画面一变,系统自动调取了周边五个路口的实时数据,预判出三分钟后可能出现的拥堵点,提前调整信号灯策略,同时向导航软件推送绕行建议。
短短三十秒,原本可能持续两小时的堵车,被压缩到十五分钟内缓解。
“这不是魔法,是数据的预见性。”他抬头,“是科技,该有的样子。”
现场响起掌声,夹杂着几声刻意的咳嗽。
“周总,”一个戴金丝眼镜的记者突然举手,“您怎么看待最近网上的舆论风波?有人说,您用女儿炒作,甚至……抛弃了她。”
这话一出,全场安静。
周明远眼神都没变,只是右手食指轻轻敲了敲讲台边缘。
一下、两下、三下,停顿两秒,再重复。
他像是没听见那句话,反而转向大屏幕。
“刚才那位朋友提到‘炒作’,我想现场做个测试。”
他手指一划,大屏幕切换成一个开放接口。
“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扫码接入‘中枢’的测试系统,输入任意指令,看它能不能给出有效反馈。”
台下一片骚动。
有人扫码,有人拍照,还有几个记者皱着眉盯着屏幕。
十秒后,一个程序员模样的年轻人突然站起。
“我输入了‘帮我找最近的充电桩’,系统不仅找到了,还根据我的车速、电量、路况,预判了我接下来可能需要的三个站点。”
“我输入了‘帮我找附近有没有监控盲区’,系统直接标出三个区域,并建议我避开。”
“我输入了‘帮我查最近三天有没有可疑人员靠近我家’……”
他声音有点发抖。
“系统调出了我小区的监控记录,还标注了几个可疑人物的行动轨迹。”
现场哗然。
周明远却笑了。
“科技不是冷的,它只是不会说谎。”
演示进入尾声,他正准备结束演讲,大屏幕忽然一黑。
几秒钟后,画面重新亮起,但不是“中枢”的界面,而是一段模糊的视频。
画面里,是一个女人,穿着暗紫色套装,脖颈后隐约能看到一只蝎子纹身。
有人低声惊呼。
“这是……江雪?”
周明远眼神一冷。
他没动,只是盯着屏幕。
画面中的女人开口,声音却不是她自己的。
“你以为,你掌控了数据?”
“你不过是个提线木偶。”
“真正的中枢,从来不在你手里。”
画面戛然而止。
现场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是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和键盘敲击声。
周明远依旧没动。
他只是缓缓从西装内袋掏出一支钢笔,拧开笔帽,把笔尖抵在讲台上。
“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伪造视频。”他语气平静,“技术等级很高,但还是漏了一点。”
他举起笔,在讲台边缘轻轻一划。
“你们看,画面里的‘江雪’,她穿的是暗紫色套装。”
他顿了顿。
“可我女儿那天看到的女人,穿的是灰色风衣。”
全场哗然。
他收起笔,淡淡道:“真正的科技,是用来照亮黑暗的。”
说完,他转身离场。
大屏幕缓缓熄灭,最后一行字浮现:
“数据不说谎,但人会。”
后台,助理快步跟上。
“周总,那个视频……”
“Ip追踪出来了。”他边走边说,“瑞士,和那块金属片有关。”
助理愣住。
“您早知道有人会动手?”
“不是‘知道’。”他嘴角扯了扯,“是‘等’。”
助理没再问。
他们穿过走廊,走向地下车库。
电梯门缓缓闭合,周明远低头看了眼手表。
19:47。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内袋抽出那张地图。
放大镜下,那个小小的标记清晰可见。
是一只眼睛。
不,不是眼睛。
是一个数据节点,像极了“中枢”系统中的某个加密协议。
他眯起眼。
“白砚秋。”
他轻声说。
“你想玩心理战?”
电梯“叮”地一声打开。
夜风扑面而来。
他把地图收好,走进雨幕。
今晚,还不算太晚。
喜欢男人没有钱权,就别谈尊严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男人没有钱权,就别谈尊严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