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彻底笼罩了小镇,工坊的灯却亮到了后半夜。陈凡和张英坐在办公室里,桌上摊着财务报表和市场调研报告 —— 报表上的开业首月销量还算可观,但调研报告里的一句话,让两人的眉头都皱了起来:“城西三家木器行推出类似农具,价格低三成。”
“明天去市场看看。” 陈凡指尖敲了敲报表,语气凝重,“得知道他们的底细,才能想出对策。不能让工坊刚起步就陷进去。”
张英点头:“我跟你一起去。”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两人就揣着钱袋去了集市。集市里早已热闹起来 —— 卖菜的农妇吆喝着 “新鲜的青菜”,铁匠铺的风箱 “呼嗒呼嗒” 响,空气中飘着油条的香气和淡淡的尘土味。陈凡和张英穿梭在人群里,眼睛盯着各个摊位上的物件。
他们先到了自家工坊的售卖点。摊位前围了不少人,一个中年汉子正拿着改良锄具,笑着对身边人说:“这玩意儿好用!昨天我用它锄了半亩地,手都不酸 —— 你看这软皮手柄,多贴心!”
一位妇人也附和:“我买了个木盆,边缘磨得滑溜溜的,不硌手。陈氏工坊的东西,就是实在。”
陈凡和张英对视一眼,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可没走几步,两人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 不远处的一个摊位上,摆着和自家几乎一样的锄具、木盆,只是做工粗糙得多:锄刃上有明显的锈迹,木盆的边缘还带着毛刺。
“多少钱?” 陈凡拿起一把锄具,指尖摩挲着粗糙的木纹,指节微微泛白。
摊主是个精瘦的汉子,见有人问价,立刻堆起笑:“这位客官有眼光!这锄具便宜,只要二十文 —— 比陈氏工坊的便宜十文呢!”
张英凑过来,假装看木盆,眼角却盯着摊主:“怎么这么便宜?做工看着不太行啊。”
“哎呀姑娘,过日子图个实惠嘛!” 摊主摆手,“能用就行,要那么精细干啥?”
两人没再多说,转身离开。走了没几步,又看到两家摊位在卖类似的仿品,价格都比自家低。
“他们是在打价格战。” 张英低声说,语气里满是担忧,“这样下去,咱们的老顾客说不定会被抢走。”
回到工坊,陈凡立刻把工匠们召集到研发室。研发室里摆着各种零件和图纸,气氛凝重得很。陈凡把仿品放在桌上,沉声道:“大家都看看 —— 这是集市上的仿品,做工粗糙,但价格低。我们要做的,是突出差异化,让顾客知道,咱们的东西值这个价。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老匠人枯瘦的手指点在仿品锄具上,指腹磨出的厚茧蹭过锈迹斑斑的锄刃:“少爷,咱们可以在关键部位加固。你看这仿品的锄刃,薄得很,用不了几次就会卷边。咱们可以把锄刃加厚,再镀一层防锈的铜粉。还有手柄,他们用的是普通木头,咱们可以用更结实的枣木,再把软皮换成更耐磨的鹿皮。”
一个年轻工匠也跟着说:“对!还有木盆,咱们可以在盆底加一圈细铁条,这样不容易裂。仿品的盆底薄得很,装水多了就会变形。”
陈凡眼中闪过亮光:“好!就按这个思路来!不仅要耐用,还要在细节上打动顾客。比如手柄的弧度,要反复打磨,直到握起来最舒服;木盆的内壁,要抛光到能映出人影。”
接下来的几天,研发室里热闹起来 —— 工匠们有的打磨手柄,有的给锄刃镀铜,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混着讨论声,满是干劲。陈凡和张英也没闲着:陈凡帮着调整零件尺寸,张英则忙着策划宣传。
张英印了不少传单,传单上画着升级后的产品,还写着 “耐用三倍”“细节升级” 等字样。她带着几个下人,在集市、茶馆、码头等人多的地方发放:“各位乡亲,看看陈氏工坊的新产品!锄刃加厚镀铜,手柄用鹿皮包裹,比以前更耐用、更舒服!现在买,还能送一块磨石!”
她站在茶馆门口,袖口挽起,声音清亮得盖过市井喧嚣。不少人接过传单,凑在一起讨论:“鹿皮手柄?那肯定舒服!”“还送磨石?挺划算啊!”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新产品的优势,陈凡和张英还在工坊前办了场产品展示会。展示台上,升级后的锄具、木盆整齐排列,阳光洒在镀铜的锄刃上,亮得晃眼。一位老工匠站在台前,手里拿着升级锄具,一边演示一边说:“大家看 —— 这锄刃比以前厚了两毫米,我用它砍木头,都不会卷边!还有这手柄,可调节长度,高个子、矮个子都能用!”
围观的人纷纷上前试手,一个汉子握住手柄,笑着说:“嘿,真舒服!比我家里的老锄具强多了!”
可竞争对手也没闲着。没过几天,集市上的仿品也加了 “软皮手柄”,还推出了 “买一送一” 的活动。集市里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升级后的产品推向市场后,销量果然涨了不少。可没几天,陈凡就发现,有些顾客还是会买仿品 —— 毕竟便宜。
“他们在跟着我们的脚步走。” 陈凡站在工坊门口,望着集市的方向,语气凝重。
张英握住他的手,指尖用力:“但我们不会停。只要我们一直创新,他们就永远只能模仿。”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集市的喧嚣声隐隐传来,陈凡看着身边的张英,心里忽然安定下来 —— 这场竞争很难,但只要两人一起,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喜欢反击皇宫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反击皇宫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