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七海他们几乎是落荒而逃的。慌啥呢?自然是慌卖纸的钱。光是宣纸十五张,就赚了九百文,再加上麻纸和竹玩意以及小白兔奶糖。
陶七海一时都算不清楚了,这绝对是创了他们做小生意以来的历史新高。
此时刚到午时,他们虽然饿得不行,但还是想着先去找二夏和四冬。
二姐和四姐也在等他们。
第二锅的糖炒栗子早就卖完了,而且是出奇的好卖。陶七海他们刚走没多久,她们就卖完了。
两人闲着无聊,把板车竖起来,躲在板车底下来来回回地数铜钱。
自从上次算钱之后,二夏和四冬虽然只能数到五十,但也不妨碍她们饿着肚子开心地数钱。
这一背篓的栗子卖出十六堆五十文。
两人就抱着铜钱偷着乐,又要把钱数一遍,但肚子却咕咕叫起来。四冬骂一句:“这破肚子!就不能等我把钱数完再叫?吵得我都数错三回了!海弟他们也真是的,这么久也不回来!”
正骂着,五月六禾就和陶七海钻到板车底下来,兴奋地道:“四姐,我们回来啦!”
把二夏和四冬都吓一跳。
“你们属地鼠的吗?悄儿没声的就从地里钻出来?”四冬白了他们一眼,“差点把我手里的铜钱都吓掉了!”
五月六禾就围过来,“哇”一声,“二姐、四姐,你们可真厉害啊,糖炒栗子都卖出这么多钱?”
二夏和四冬数钱时,在地上铺了一块布的。一小堆一小堆的铜钱摆在布上,十分壮观。
“海弟快来,算算,一共是多少钱?”二夏拉过海弟,指着一堆说,“我们数过了,这一堆堆的都是五十文一堆。”
陶七海快速地数一下,眼睛就睁大了,“二姐,一共八百文呢。”
“什么?八百文!”二夏就惊讶得咽了咽口水。
“我的娘嘞,快赶上那头小野猪了。”四冬掐了自己一把,疼得她龇牙咧嘴,才知道不是做梦。
那小野猪才不便宜呢,主要是大周时代的人不爱吃猪肉,嫌猪肉有股怪味,更对野味不怎么感兴趣。
对啊,猪肉有怪味,为什么有?在前一世,陶七海就曾听说英国等西方国家吃不惯猪肉,主要也是因为有味道,究其原因是西方的猪小时候没有阉过。
那我要是在大周开个养猪场,再把猪一阉,美味的猪肉岂不是人人争夺的口粮?一份养猪计划大业逐渐在陶七海脑海中完美起来,完美的他都忍不住流口水了。
一滴口水从他嘴里滑落,惊得二夏急忙把铜钱移开,还给了他一巴掌:“海弟,你想什么呢?想得这么入迷。这是铜钱,可不是吃的啊。”
陶七海回过神来,嘿嘿一笑,擦掉口水,道:“二姐,我们去买包子吧,我饿了。吃完再去割两条肉回去。”
这番话听得其他人忍不住点点头,于是,二姐大手一挥:“走,买包子去。”
吃完包子,又割了肉,四人仍然兴奋不减,一蹦一跳地拉着板车,走在回村的路上。
趁着闲聊,陶七海跟二姐和盘托出自己的养猪大业,不过却遭到大家的反对。
二夏说:“猪肉不好吃,要养也是养羊比较划算。”
四冬说:“而且猪吃得多,不吃好的还长不胖。”
五月说:“养这么多,到时候卖得出去吗?”
六禾说:“养猪太臭了。”
这些反对意见把陶七海说得一愣一愣的,“怎么你们个个都是养猪专家了?竟然对养猪这么了解!”
“海弟,你可能没印象了,咱们家是养过猪的,在你三岁的时候。”二夏就笑说。
三岁?原主应该有记忆了呀,可为什么原主脑子里一片浆糊?
很有可能是因为原主是个痴儿,所以没脑子,记不住东西。
五月见海弟一脸沉思,就说道:“海弟,要不你先教我们怎么卖东西吧。”六禾一听,立马附和地点头。
今天她们跟着海弟,全程基本没怎么参与,只是亲眼见证了卖纸的盛况。
她们也很想卖东西了,为家里挣点儿是点儿呀。
“五姐怎么想到要学这个?”
他虽然没做过销售,但在前一世,女孩子卖东西有天然的优势,比男孩子更有亲和力。可在古代,女孩卖东西则很危险。
光是陶家村到青石县这条路,一个女孩子走就很危险,须得好几个才算安全;再说在县城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你不知道会碰到什么样的人。相对于女孩子,男孩子就放心许多。
可五月却没考虑这点,反而说:“村里学堂过几天就建好了,到时候海弟去上学,不能带我们去卖东西,怎么办?”
别说陶七海了,二夏、四冬也觉得五月说得有道理。今天她们也是在海弟的帮助下才收获这么多,四冬更是第一次突破自己,第一次主动面对一群陌生人。
要是海弟去上学,那家里岂不是又没有进项。
可如果学会了卖东西,她们就能结伴来县城,两头不误呢。
所以,二夏和四冬也认真点点头。
面对姐姐们一双双炽热的目光,根本不会销售的陶七海也只得硬着头皮胡扯:“这卖东西啊,首先要东西好,好货自然不愁卖。其次就是找准顾客,你得知道你东西卖给谁,还要知道卖给谁最值钱……而且,有时候不是货越多越好,太多了就廉价,太少则盈利不足。”
一顿话下来,姐姐们听得津津有味,但好像懂了点,又好像稀里糊涂的。
果然,海弟开窍了,变得聪明了。
就这样,在海弟侃侃而谈、姐姐们认真听讲的氛围下,他们很快就走回到了陶家村。
才是酉时,还没到吃晚食的时间。村里人还在热火朝天的建学堂。看到初具规模的学堂,陶七海等人忍不住咋舌,这也太快了吧?昨天还只是地基呢。
要说陶家村人为啥这么急?
那自然是不舍得让宋老爷太出血。
宋老爷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材料钱,昨天还主动承担了早食、午食、晚食的伙食,而且每顿都有肉。
早食哪怕是包子,那也必然是肉包子。
说实话,陶家村人从来就没吃过这么富裕的一日三餐。
一开始大家还是猛吃猛喝的,吃完了还往家里拿。但渐渐地,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干嘛呢这是?宋老爷主动给陶家村做这样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咱们就是这样回报人家?欺负人家是外地人?
于是,往家拿的都不拿了,吃喝也有节制了,但干起活来更加不惜力了。这才有了这样的速度。
喜欢逍遥大司农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逍遥大司农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