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山蹲在自家院子角落,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二手手机的角度,确保能将簸箕里那些红褐色、油亮亮的花椒完整地框进画面。
张小娟默默地将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挂在他身后的土墙上,算是简陋的背景板。
“可以了吗?”她轻声问,顺手替他理了理有些翘起的衣领。
陈青山深吸一口气,像是要上战场,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点开那个鲜红的“开始直播”按钮,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各……各位家人们,大家下午好。”
他的开场白干巴巴的,带着明显的颤音,眼神无处安放,只能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显示只有个位数的在线人数,“我……我叫陈青山,是本地人。今天,给大家看看我们山里种的花椒……”
他抓起一把花椒,凑近镜头,努力回忆着网上那些主播热情洋溢的样子:“看,这颜色,这油胞,麻香味绝对足!是我们这的老品种,山上长的,不打药……”
他磕磕绊绊地介绍着,评论区寥寥几条留言,也都是些“路过”、“看看”之类的无效信息。正当他有些气馁,不知如何继续时,一条带着本地昵称的评论跳了出来:
【咦?这不是陈豆芽吗?!】
陈青山一愣,这个几乎被他遗忘的小名让他脸颊发烫。他仔细看那Id——“山脚下的石头”。
【陈豆芽!是你小子不?我是王大壮啊!小学坐你后边那个!】评论又跟了一条。
陈青山瞬间想起来了,那个小时候虎头虎脑,体育委员王大壮,总爱扯他头发的王大壮!他一下子乐了,对着镜头,紧张感消散了大半:“王大壮?!真是你啊!什么陈豆芽,早不用了!”
【哈哈哈,还真是你!你小子行啊,都搞上这高科技了?卖花椒?你家的花椒能行不?】
“怎么不行!”陈青山梗着脖子,语气里带上了少年时斗嘴的劲儿,“比你当年放牛时偷胡老师家地里的洋芋烧着吃的那个香多了!”
评论区里仅有的几个观众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认亲”吸引了,开始有人发“哈哈”或者表情。
就在这时,又一个Id“红辣椒”冒了出来,发言带着一股子泼辣劲儿:
【王大壮你起开!青山,还认得我不?我是王大红!小时候你尿裤子,还是我拿柴火给你烤干的!】
陈青山的脸“唰”一下红透了,对着镜头哭笑不得:“王大红!你……你咋啥都说!”
【哟,还害羞了?当年光屁股满村跑的时候咋不害羞?现在人模狗样卖起花椒了?让姐姐看看,毛长齐了没有?要不你脱了裤子给大家验验货?保证你花椒立马卖脱销!】王大红的留言又快又辣,充满了乡村妇女特有的彪悍和玩笑。
直播间里那几个人顿时“炸”了,满屏的“哈哈哈”和“求脱”刷了起来。
陈青山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连连摆手:“别别别,大红姐你饶了我吧!我这卖花椒呢,正经生意!”
张小娟在一旁听着,忍不住背过身去,肩膀微微耸动。
这突如其来的插科打诨,虽然让陈青山狼狈不堪,却意外地打破了直播间的冰冷气氛,在线人数竟然悄悄爬升到了二十几人。
就在陈青山和王大红、王大壮几人隔着屏幕“斗嘴”的时候,一个Id为“耕耘者”的用户进入了直播间,一直沉默地看着。
直到陈青山重新开始认真介绍花椒的采摘、晾晒过程,以及如何辨别好坏时,“耕耘者”才发出了第一条评论:
【青山同学,讲得很实在。农产品,诚信和质量是根本。】
这语气,这用词……陈青山心里一动,试探着问:“您是……李老师?李建国老师?”
【是我。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你。很好,扎根乡土,利用新方法,为乡亲们谋出路,这比什么都强。】
真是小学班主任李老师!陈青山顿时肃然起敬,腰板都不自觉地挺直了:“李老师!您……您怎么看到我直播的?”
【大壮分享到同学群里的。我看了有一会儿了,你讲得不错,不浮夸。你这花椒,怎么卖?】
恩师的认可和突如其来的订单意向,让陈青山激动得手都有些抖:“老师,您要吗?这……这第一批品相还不是最好的,我给您成本价……”
【不,该什么价就什么价。】李老师回复得很坚决,【给我来五斤。另外,我看你那里还有草果、八角?也各来两斤。我自己用一些,也帮你在教师群里推广一下。】
五斤花椒!两斤草果!两斤八角!这是陈青山开播以来,也是他创业构想以来,接到的第一笔实实在在的订单!
金额不算巨大,但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让他眼眶瞬间就热了。
“谢谢李老师!谢谢您!”他连声道谢,声音都有些哽咽,“我保证给您挑最好的!当天现摘现发!”
【好好干,青山。记住,不管用什么方式,别忘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李老师留下这句话,便下线去处理订单了。
李老师的订单像是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涟漪。
直播间里原本看热闹的人,看到真有老师下单,而且一买就是这么多,态度也开始认真起来。
【看着是挺实在的,花椒颜色正。】
【老板,给我也来一斤花椒试试。】
【草果怎么卖?炖肉香不香?】
询问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陈青山精神大振,耐心地一一解答,将每一种香料的特点、用法,甚至一些本地人的烹饪小窍门都细细道来。
他虽然不像专业主播那样能说会道,但那份发自内心的对家乡物产的熟悉和珍视,却透过屏幕传递了出去。
张小娟不知何时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镜头之外的地方,默默地拿起小秤,按照陈青山报出的订单,开始仔细地称重、包装。
她动作麻利,神情专注,偶尔抬头看向手忙脚乱却眼神发亮的陈青山,嘴角会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期间,王大红又冒了出来:【行啊陈青山,还真让你卖出去了!姐刚跟你开玩笑的!好好干,下次姐也买点支持下咱家乡货!】
王大壮也附和:【就是,狗豆芽,啊不,青山!需要帮忙吆喝一声!咱别的不多,就是哥们儿多!】
乡音俚语,质朴无华,却汇聚成了一股温暖的力量,支撑着这个刚刚起步的、简陋的直播间。
一下午的直播结束,陈青山累得嗓子都有些哑了,但看着张小娟手边那摞已经打包好的、十几个等待发出的包裹,心里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填满。
“没想到……真有人买。”
他搓着手,看着张小娟,眼神亮晶晶的。
“嗯。”张小娟应了一声,将最后一个包裹贴上快递单,“李老师帮了大忙。”
“是啊,要不是李老师……”陈青山感慨,随即又想起王大红的话,忍不住笑道,“还有王大红那个疯丫头,差点没把我吓死。”
夜色渐深,两人在灯下核对订单,计算着微不足道却意义非凡的第一笔收入。虽然减去成本和快递费,所剩无几,但这是一个开始。
临睡前,陈青山习惯性地打开直播后台,想看看有没有新的留言。突然,他盯着订单列表里的一个地址,愣住了。
那个收货地址和收件人姓名,来自省城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小区,而订单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李老师,几乎是包圆了他今天展示的所有剩余的草果和八角。
这个神秘的买家,是谁?
夜深人静,山村早已沉睡,只有陈青山和张小娟屋里还亮着一盏孤灯。两人正对着一个小本子,核对着下午直播的收获。
“花椒五斤七两,草果两斤三两,八角三斤……李老师那边是大头,零散订单加起来也有八单了。”
张小娟用笔尖点着数字,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刨去成本和快递费,净赚……五十八块三毛。”
陈青山看着那寥寥的数字,却咧嘴笑了,露出一口在白炽灯下显得格外白的牙:“够咱俩明天去镇上吃碗加肉的米线了!关键是,路子好像……真能走通!”
他兴奋地搓着手,拿起那台二手手机,又点开了直播后台,像是要再确认一遍这奇迹般的成果。突然,他滑动屏幕的手指顿住了,眼睛猛地瞪大。
“小娟……你看这个!”他的声音因为惊讶而有些变调。
张小娟凑过去,只见订单列表的最下方,一个订单的收货信息格外醒目:
收货人:文先生
电话:138xxxxxxxx
地址:省城xx区xx街道星河湾x栋xxx室
商品:剩余全部草果约 4.2斤,剩余八角约 3.8斤
实付金额:xxx元
这个订单不仅清空了今天展示的所有草果和八角库存,而且下单时间是在直播结束后的深夜,付款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
“文先生?省城?星河湾……”
陈青山喃喃自语,眉头紧锁,“我认识的省城的人……除了之前的同事,就是……”他脑中猛地闪过一个戴着金边眼镜、带着痞笑的脸庞,“……文勇玮?!”
“你那个高中室友?”张小娟也记起来了,那个开学第一天就递烟,号称“girl killer”的男生。
“对!是他!肯定是他!”陈青山激动起来,“王大壮把直播链接分享到了同学群,他肯定看到了!只有他干得出这种事,一口气买完,还选了个这么骚包的小区名!”
震惊过后,一股暖流混着复杂的情愫涌上心头。毕业三年,各奔东西,他几乎和所有高中同学都断了联系,尤其是文勇玮这样看似玩世不恭的。
没想到,在他回到老家,尝试着最不起眼的小生意时,第一个站出来用这种“土豪”方式支持的,竟然是他。
喜欢修真归来,我成了地球首富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修真归来,我成了地球首富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