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初散,帝都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朱雀大街上,早已是人头攒动,百姓们翘首以盼,等待着这场十年一度的祭天大典。
街道两旁,彩旗飘扬,宫灯高悬,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气息,庄严而又神秘。
很快,十月初一,祭天大典的日子就到了。这期间,整个帝都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笼罩,一片安宁祥和。
平日里喧闹的市集,此刻也变得秩序井然;街头巷尾,人们的交谈都不自觉地压低了声音,生怕惊扰了这份神圣。
祭天大典的地址位于帝都城东三十里处,那是一片被群山环抱的神秘之地。四座巍峨的大山如同忠诚的卫士,将这片圣地紧紧守护。
山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几分仙气。中间,一条人工河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人工河之上,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祭台拔地而起,那便是此次祭天大典的核心所在。
早在数日前,大军便已进驻此地。四面大山之上,各布置了上万军士,他们身着铠甲,手持长枪,整齐列队,宛如钢铁长城。
每一边,都有一位九境强者坐镇。这些强者,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如今为了这祭天大典,纷纷现身。
他们气息内敛,却又隐隐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压,震慑着一切心怀不轨之人。
祭天大典的祭坛,堪称凝聚天人交感的神圣场域,每一处细节皆暗藏玄机,将古老信仰与皇权威仪熔铸为一。自踏入这片圣地起,目之所及,皆为震撼。
祭坛以人工河为界,划分为三重空间。最外围,八座汉白玉华表矗立河畔,柱身雕刻着腾云驾雾的祥龙,龙身蜿蜒盘旋,龙须随风微动,仿若即将破壁而出。
华表顶部蹲坐着望天犼,昂首向天,似在传达人间祈愿。
华表之间,悬挂着百米长的绛红色绸缎,上面以金线绣满星辰、云雷与火焰纹样,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一道道燃烧的星河。
跨过架设在人工河上的九孔白玉桥,便来到祭坛主体区域。祭坛呈三层金字塔形,由整块的玄色玄武岩堆砌而成,每一块石料都打磨得光滑如镜,映照着天光云影。底层祭坛直径达百丈,边缘环绕着十二尊青铜神兽,分别对应十二地支。
这些神兽造型奇伟,或昂首咆哮,或伏地蓄势,身上的鳞片与纹路皆清晰可见,兽口处还镶嵌着夜明珠,在阳光下散发幽幽光芒。
中层祭坛四周,摆放着三十六尊青铜鼎,鼎身刻满上古铭文与祭祀图腾。
这些青铜鼎按八卦方位排列,鼎中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圣火,火苗在特制的油脂作用下呈现出奇异的青蓝色,升腾的烟雾在空中交织成各种神秘图案。
祭坛四角,立着四盏高达十丈的巨型灯楼,灯楼以沉香木为架,外蒙鲛绡,内点鲸油巨烛,烛火摇曳间,散发出阵阵清香,袅袅青烟直冲天际。
最顶层祭坛,是整个祭天仪式的核心。这里铺着九色琉璃地砖,每一块琉璃砖都雕刻着不同的天象图,从二十八星宿到日月运行,构成一幅完整的天体星图。
祭坛中央,矗立着一座三丈高的汉白玉祭台,祭台顶部平整如镜,中央镶嵌着一块巨大的圆形青玉,青玉表面天然形成的纹路恰似太极阴阳图。
祭台四周,摆放着六案供品。案上陈列着三牲五谷、珍馐美馔,还有装满美酒的玉樽。供品旁,放置着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与“祭天诏书”,诏书以金粉书写在特制的云纹黄绢上,字迹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祭坛上空,巨大的华盖缓缓展开。这顶华盖由万匹彩绸编织而成,彩绸上绣满了二十八星宿、九天玄女等神话图案,华盖四角系着铜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悦耳,仿佛在与天际共鸣。整个祭坛在晨光的照耀下,金辉流转,云气氤氲,宛如人间仙境,既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又传递着对上天的无限敬畏,将人与天的对话,定格在这片神圣而庄严的空间之中。
祭台之内,周边皆是朝中重臣。他们身着华丽的朝服,神色庄重,静静等待着世渊帝的到来。
终于,一阵悠扬的钟鼓声响起,世渊帝的辇驾缓缓驶入祭台中央。辇驾由八匹纯白的骏马牵引,车身装饰着金丝玉帛,奢华至极。
世渊帝端坐在辇驾之上,一袭明黄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面容威严而又慈祥,尽显帝王之尊。
辇驾停稳,世渊帝缓步走下,在祭台前俯首三次。
这一拜,是对上天的敬畏,也是对天下苍生的承诺。
随后,侍者递上三根长香,世渊帝双手接过,将香高高举起,向天奉告。香烟袅袅升起,仿佛承载着帝王的祈愿,直上云霄。
此时,礼部尚书王承业率领其余五部尚书上前。
王承业身着绣有云纹的紫色官袍,手持一卷黄绸祭文,声音洪亮而又庄重:“维大夏历5957年十月初一,大夏世渊帝携百臣万军,敢昭告于昊天上帝:仰惟造化之功,俯察黎元之命……”他一字一句,将祭文缓缓念出,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上天的崇敬,对国家的祝福。
其余五部尚书则在一旁,神情肃穆,不时行叩拜之礼。
随着祭文念毕,礼乐声再次响起,更加激昂热烈。
天空中,几只白色灵鸽展翅高飞,仿佛是上天对此次祭礼的回应。至此,祭天礼成。
世渊帝面向四方,高声宣布:“今祭天礼毕,上天恩降四方。朕当励精图治,与万民同享太平!”
话音刚落,祭台四周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武运昌隆”之声。
这声音,从大山之巅传来,从人工河畔响起,回荡在整个山谷之间。
百姓们纷纷跪地叩首,感恩上天的恩赐,也感恩帝王的仁德。
在这庄严的时刻,世渊帝的目光望向远方。他深知,祭天大典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份责任。
上天降下恩泽,他便要将这份恩泽传递到天下每一个角落。他暗暗发誓,定要让这江山永固,让百姓安居乐业。
祭天大典结束后,军士们有序撤离,重臣们也跟随始元帝返回帝都。
但那份庄严与神圣,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人们相信,在世渊帝的治理下,在上天的庇佑下,国家必将繁荣昌盛,百姓必将幸福安康。
而这场祭天大典,也将成为一段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另一边,我并没有去往祭台。而是站在镇北王府望星阁的飞檐下,指尖抚过腰间佩剑冰凉的纹路,晨雾裹挟着远处祭天大典的钟鼓声漫上来。
掌心残留着方才与娘亲对弈时棋盘的温润触感,恍惚间惊觉,自穿越来到这个世界,竟已悄然走过三百多个日夜。
还记得初来乍到,顶着三境纨绔的名号在帝都横冲直撞。
那时总以为,这具身体原主留下的烂摊子不过是场闹剧,直到在狩猎场被人算计,险象环生时才明白,这看似繁华的盛世,实则暗潮汹涌。
从那夜起,我开始在无人的子时修炼,看着铜镜里少年逐渐褪去稚气的眉眼,听着经脉中灵力奔涌如潮,终于在某场暴雨夜,冲破六境桎梏。
如今每日清晨,我都会陪着母亲在花园散步。
她总爱说“修身如修竹,需得时时拂尘”,指尖轻触着满园盛开的木樨,鬓边珍珠步摇随动作轻晃。
这样的时光宁静得近乎奢侈,可每当瞥见她鬓角若隐若现的银丝,我便更加坚定了守护这份安宁的决心。
阿恒是我的贴身护卫,也是这一年里最得力的臂膀。
他潜伏在帝都各个角落,茶楼酒肆、深宅大院,连最隐秘的黑市交易都逃不过他的耳目。
前日他带来消息,说有江湖势力企图在祭天大典上生事,我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嘴角勾起冷笑——这些魑魅魍魉,怕是忘了如今的镇北王府除了我的父母,还有我这位圣上亲封的冠军侯,早已不是当初只有精力盯住大局,而不在乎这小摸小偷。
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城池,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孩童追逐嬉戏,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年前的自己或许只会沉迷于酒色犬马,如今却能看见城墙阴影里暗藏的暗哨,嗅到风中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从被人耻笑的“小卡拉米”,到如今能与各方势力顶尖强者周旋的六境强者,这份蜕变里藏着多少个不眠之夜,只有掌心的茧和剑上的缺口知晓。
祭天大典的钟声再度响起,惊起一群白鸽掠过云间。
我望着天际翻滚的朝霞,忽然想起突破六境那日,同样是这样的霞光漫天。
这一年,我守住了心中珍视的柔软,也握紧了足以守护一切的锋芒。
身为这一代的领军人物,肩上的担子重了,可眼底的光,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喜欢我在异世做个逍遥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在异世做个逍遥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