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管事的回信与沈砚的批复几乎同时抵达了卢安县。
当陈管事捧着东家的亲笔信,再次来到杨家新宅,将沈砚的决定——即在卢安县与京城同时开设“烧烤坊”,并予杨景曦两处店面净利两成的分红——告知杨景曦时,饶是杨景曦心中有所预期,也不禁为沈砚的魄力和慷慨微微动容。
“沈东家果然非常人。”
杨景曦敛衽一礼,神色郑重,“如此厚爱,景曦受之有愧,必当竭尽所能,助烧烤坊生意兴隆。”
陈管事笑道:“曦丫头过谦了,东家信中言明,此乃姑娘应得之份。
只是京城店筹备需时,恐要等到秋凉之后了。”
杨景曦闻言,眸光微动。
眼下正是盛夏酷暑,若等到秋凉,便错过了最好的推广时机。
她沉吟片刻,道:“陈叔,夏日炎炎,烧烤之物虽美,难免燥热。我有一法,或可解此弊端,亦能添一桩生意。”
她取来纸笔,略一思忖,便写下了一封给沈砚的回信。
信中先是感谢其信任与厚赠,随后笔锋一转:“然盛夏将至,食客恐畏烟火燥热。曦偶得一方,或可解此忧,亦添清凉之趣。
附于信后,乃‘硝石制冰’之法。以此法,即便盛暑,亦可制出冰块,用于冰镇酒水、制作冰品冷饮,佐以烧烤,岂不美哉?
且冰品本身,亦可独立售卖,价值不菲。此法若用于烧烤坊,必能如虎添翼。”
她将硝石制冰的详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一些简易冰品(如冰镇酸梅汤、水果刨冰)的做法,清晰列于另纸,封入信中,交由陈管事加急送出。
这封信,连同那张薄薄的、却足以在炎夏掀起巨浪的“制冰良方”,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了京城沈砚手中。
沈砚展信阅读,前面关于感谢和确认合作的内容并未引起他太多波澜,直到他看到“硝石制冰”四个字!
他的瞳孔骤然收缩,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几乎是屏住呼吸,逐字逐句地将那制冰之法反复看了三遍!
身为镇国公府嫡子,他太清楚“冰”在炎夏意味着什么!
那是只有皇宫贵胄、顶级豪富之家才能用冰窖艰难储存的奢侈品!
寻常富户,甚至中低阶官员,夏日想得一盆冰降温都殊为不易。
而这方子……竟能凭空在夏日制冰?若此法为真,其价值简直无可估量!
远超那烧烤坊十倍、百倍!
他再也坐不住,抓起信纸和方子,立刻策马直奔睿王府。
涵碧轩内,萧天澈正在批阅军文。
见沈砚去而复返,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激动,他放下笔,投来询问的目光。
“王爷,你看这个!”
沈砚将信和方子递过去,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硝石制冰!那杨景曦……她竟献上了如此惊世骇俗之物!”
萧天澈接过,快速浏览。
即便是他,在看到那简单却匪夷所思的制冰方法时,握着纸张的手指也微微收紧。
他抬眸,眼中锐光一闪:“验证否?”
“尚未!但我直觉,此方绝非儿戏!”
沈砚语气急促,“那杨景曦过往所献之物,皆已证实其效。
此物……此物若真,于国于民,于军于政,意义太大!我已不敢独断!”
萧天澈沉默片刻,召来心腹暗卫,将方子递去,冷声吩咐:“寻僻静处,按此方所述,即刻试制。
不得有误,不得外泄。”
“是!”暗卫领命,无声退下。
等待的时间仿佛格外漫长。
沈砚坐立难安,在轩内踱步。
萧天澈则重新拿起军文,却久久未翻一页。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暗卫去而复返,手中捧着一个陶盆,盆壁外侧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冒着丝丝寒气。
盆中,清水已凝结成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
“王爷,沈公子,成了。”暗卫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惊。
沈砚一步上前,伸手触摸那冰凉的冰块,感受着那刺骨的寒意,长长吸了一口气,眼中爆发出璀璨的光芒:“竟真……成了!”
萧天澈也起身,走到盆边,亲手确认了那真实的寒意。
他盯着那盆冰,良久,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决断:“此物,非私家可据,还须告知皇兄。”
沈砚重重点头:“正合我意!”
他深知,这制冰之法看似简单,一旦流传开来,足以改变无数行业,甚至影响民生经济。
唯有掌握在皇家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其传播,平衡其利益,并将其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边境酷暑中戍边的将士。
翌日,萧天澈与沈砚递牌子求见陛下。
很快,内侍便引着二人入宫。
紫宸殿内,熏香淡淡。
当今陛下萧天宸正坐于御案之后批阅奏章。
他年约三旬,面容与萧天澈有五六分相似,却更显雍和威严,眉宇间带着久居上位者的沉静与睿智,目光开阖间,自有洞察世事的光芒。
见二人进来,他放下朱笔,唇角含着一丝温和的笑意:“皇弟,沈爱卿,今日一同前来,可是有要事?”
他对这位胞弟和舅舅家的嫡子素来亲近信任。
萧天澈与沈砚行礼毕。
沈砚上前一步,将早已备好的奏章以及那份“硝石制冰”的方子呈上,并将前后缘由。
包括杨景曦此人的存在、其献上的诸多新奇之物,以及这制冰之法的验证过程,简明扼要却又重点突出地禀明了一番。
萧天宸起初神色平静,听着听着,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他仔细看了那方子,又听沈砚说已亲自验证成功,眼中不禁露出惊异之色。
他并未立刻谈论方子,反而对沈砚话中多次提及的那个名字产生了兴趣:“哦?临榆镇,杨景曦?一乡野女子,竟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
甚至献上此等利国利民之法?沈爱卿,你对此女了解多少?”
沈砚忙将所知的杨景曦情况,以及她那个“云游师父”的说法禀告了一番。
最后道:“此女确非凡俗,然其根底清白,目前看来,其所做之事皆于国于民有利。
此番献上制冰之法,更是心怀大义,并未以此牟取暴利。”
萧天宸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目光深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女颇有奇能,若宣扬过甚,恐非其福。
暂且不必声张,亦不必刻意召见赏赐,以免将其置于风口浪尖。
皇弟,沈爱卿,你二人多加关注即可,若其再有利国利民之策,可暗中护持,直达天听。”
这是对杨景曦以及杨家的一种保护。
“臣(弟)遵旨。”二人齐声应道。
话题随后转到边境军务。
萧天宸道:“北狄近来虽无大战,小股骚扰却愈发频繁,边民不堪其扰。皇弟,边境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
萧天澈躬身道:“臣弟分内之事。京中诸事已了,不日便将启程返回边境。”
又商议了一番军政大事后,萧天澈与沈砚方才告退离开紫宸殿。
出了宫门,沈砚长舒一口气。
陛下决定暂时不宣扬杨景曦,正合他意。
他回到府中,立刻给杨景曦写回信。
信中,他并未提及面圣之事,却以极其郑重的语气,阐述了这“制冰良方”的巨大价值与深远影响,称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并言,因此方意义非凡,已远超商业范畴,故决定(隐去了皇帝和睿王),调整之前的分红方案:
不再仅限于两处烧烤坊,而是自此以后,杨景曦将享有仙客来酒楼遍及全国所有分号(包括未来新增)净利的两成!
以此作为对此方,以及她未来可能继续带来惊喜的长期回报与诚意。
此外,为表谢意与重视,还特赠予杨景曦卢安县城内一座三进宅院,方便其家人往来县城居住或日后使用。
写罢,沈砚将信封入信纸中,命人以最快速度送出。
他站在窗前,望着南方,心中感慨万千。
一座县城的宅院、全国两成的分红,或许仍不足以完全衡量那制冰方子的价值,但这已是他和萧天澈在目前形势下,能为那个神秘的少女争取到的最稳妥也最实惠的回报了。
杨景曦这个名字,在他心中的分量,已然变得无比沉重。
而她的未来,以及她将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变化,似乎已不可限量。
喜欢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