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抓获敌特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安全系统的最高层。那名伪装成土特产收购商的男子,被连夜秘密押送至省城一处隐秘的审讯地点,由王根生亲自挑选的精干小组负责。张彬虽然不直接参与审讯,但他作为竹米稻项目的核心知情者和技术负责人,被允许在隔壁的观察室,通过特殊装置同步了解审讯过程。
观察室的墙壁被刷成单调的灰白色,只有一盏低瓦数的灯泡提供照明,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的味道。一面看似普通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单向玻璃,能清晰地看到隔壁审讯室的情况。张彬坐在玻璃后的阴影里,目光沉静。九转不灭体带来的敏锐感知,让他即便隔着一层玻璃,也能隐约捕捉到审讯室内那股压抑而紧绷的气息。
审讯室内,灯光聚焦在中央那把孤零零的木椅上。被抓获的男子——代号暂时被定为“货郎”——垂着头坐在那里,双手被铐在身前。他脸上的伪装早已被卸去,露出一张三十多岁、略显苍白的面孔,眼神闪烁,带着惯有的警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王根生没有亲自出面,负责主审的是一位经验丰富、表情如同磐石般冷硬的老审讯员,旁边坐着记录员,角落里还站着两名目光如炬的安全干部。
“姓名,代号,隶属机构。”老审讯员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货郎”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嘴唇紧抿,保持沉默。这是预料之中的抵抗。
审讯没有采用任何过激的手段,但压力和技巧无处不在。长时间的静默对峙,反复追问细节,利用其供词中的矛盾之处发起突袭,瓦解其心理防线。时间在压抑的寂静和突然的诘问中一点点流逝。观察室内的张彬,能听到隔壁传来记录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货郎”逐渐粗重的呼吸。
僵持了数个小时后,突破口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上被打开。审讯员拿起从“货郎”身上搜出的那个微型照相机,在手里掂了掂。
“柯达的,最新型号,国内没见过。为了拍几颗稻谷,下这么大本钱?”审讯员的语气带着一丝嘲讽,“你的上级,对这几粒粮食,可真是上心。”
“货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或许能扛住对自身身份的逼问,但这种对其任务重要性的侧面敲打,反而更容易引发其内心的动摇。
“……我只是执行命令。”长时间的沉默后,“货郎”终于嘶哑地开口,声音干涩,“拿到种子,还有……种植地的土壤样本。”
“谁的命令?”审讯员立刻追问,如同等待许久的猎手。
“货郎”报出了一个名字和一个境外情报机构的名称,这个机构与之前“夜枭”事件中涉及的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行动风格更为隐秘。
“目的?”审讯员步步紧逼。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货郎”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绝望的真诚,“上面只说要尽可能获取实物,了解种植情况。他们……他们对这种长得特别快的稻子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是重要的技术突破。”
困境显现了。正如张彬和王根生所预料,“货郎”只是一个外围的执行者,处于情报链条的末端。他知道自己的直接上线和任务目标,但对于这种“兴趣”背后的深层目的——是单纯想窃取高产技术以弥补其自身农业短板,还是隐约察觉到了竹米稻背后可能存在的、超越时代的技术影子,亦或是想评估其对全球粮食格局的潜在影响——他一无所知。
冲突从具体的个体,转向了如何挖出那隐藏在更深阴影中的指挥链和真实意图。安全部门根据“货郎”提供的有限线索,迅速行动,在其活动区域布网,顺藤摸瓜,成功抓获了另外两名潜伏更深、负责接应和情报传递的低级情报员,清理了一批潜在的威胁。这算是一个不小的收获,至少斩断了对方伸向竹米稻产区的一只触手,并再次确认了敌对势力已将华夏的农业技术突破,特别是竹米稻这种颠覆性作物,视为极其重要的情报目标。
【每日签到已开启。是否签到?】
就在审讯取得初步进展,安全部门忙于后续清理行动时,系统的提示音在张彬脑海中响起。他收敛心神,在观察室的寂静中默念回应。
“签到。”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高灵敏度微型窃听器反制设备(便携式,有效干扰半径50米)x 10套。物品已存入无限空间。】
反窃听设备?张彬心中微动。这像是系统对当前安全局势的直接回应,适用于重点人员和小型会议的防护。他记下此事,准备稍后交给王根生。
审讯暂时告一段落,“货郎”被带了下去。王根生推开观察室的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和我们预想的差不多,外围马前卒。”王根生叹了口气,“挖不到更深的东西。对方很谨慎,用的是单线联系。”
张彬点点头,正要说话,一名技术检验科的干部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报告文件夹和一个用透明证物袋装着的、约莫巴掌大小的金属容器。
“王处,张工,”技术干部将报告递给王根生,“从‘货郎’随身物品里检测出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尤其是这个容器。”
王根生接过报告快速浏览,张彬的目光则落在了那个证物袋上。那是一个造型简洁的圆柱形金属罐,通体呈哑光银灰色,密封性极好,罐体上没有任何标识。
“这是什么?”王根生问。
“根据‘货郎’模糊的交代和我们的检测,这应该是用来盛放他计划窃取的生物样本,比如种子或者土壤中的微生物,目的是在传递过程中尽量保持其活性。”技术干部指着容器解释道,“但奇怪的是,这容器的工艺水平非常高。材质是一种轻质且强度极高的合金,内壁有特殊的惰性涂层,密封技术远超我们目前掌握的水平,甚至……超出了已知那几个主要对手情报机构的常规装备标准。”
张彬走近几步,隔着证物袋仔细观察那个容器。其加工精度极高,接口处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仿佛是一个整体成型的产品。这种工艺,让他隐约联想到超级工业母机加工出的那些特殊部件的感觉,虽然眼前这个容器显得简单很多。
“能分析出具体材质和涂层的成分吗?”张彬问。
“很难,”技术干部摇头,“材质非常特殊,我们的设备无法完全解析。涂层更是前所未见,似乎能有效隔绝外部环境对内部样本的影响。这不像是一般情报机构会配备给基层行动人员的东西,成本太高了。”
王根生的脸色凝重起来:“你的意思是,这东西的来历不一般?”
“至少,不像是‘货郎’所属的那个层级能轻易弄到手的。”技术干部肯定道。
张彬沉默地看着那个特制的容器,心中疑云丛生。超出常规情报机构的工艺水平?是某个国家动用了其最顶尖的实验室技术来支持这次窃取行动,还是说,这背后又有“幽影”组织那神秘技术力量的影子?他们如此迫切地想得到保持活性的竹米稻样本,究竟想做什么?仅仅是研究其高产特性,还是……想探究其更深层次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秘密?
审讯,挖出了表层的执行者,却也带来了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关于技术和意图的谜团。那小小的金属容器,在灰暗的灯光下,反射着冰冷而神秘的光泽。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