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

燕子要飞

首页 >>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 >>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90甜军嫂小洛下山:我在大明抗倭那几年女主抢婚?转嫁京圈大佬随军海岛盗墓:无副作用长生了解一下穿越修仙界左手种田右手美食萌娃修仙:我的姐姐是个老妖怪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柯南之扮演人格小山村里的留守女人们他的小青梅跑了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 燕子要飞 -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全文阅读 -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txt下载 -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84章 图书馆学习,提升能力(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送走张文修后,李燕儿的心依旧悬着。她知道,北境的施工条件远比京城艰苦,原料运输、工匠适应、天气变化,都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她让人在坤宁宫设立了一个“工程急报处”,让张文修每日传回一封书信,详细汇报施工情况。

起初的半个月,书信里全是好消息:水泥运输顺利,工匠们已经掌握了搅拌和砌筑工艺,第一批城墙加固段落进展顺利,试块强度全部达标。李燕儿稍稍松了口气,可没过多久,一封加急书信送到了她手中,信里说,雁门关突发暴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新砌筑的一段城墙出现了局部裂缝,工匠们人心惶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李燕儿看完书信,立刻让人备好笔墨,写下补救方案:“暴雨导致水泥未完全凝结便受水浸泡,需先将裂缝处的松动部分凿除,清理干净后,用高标号水泥浆(水泥与细砂配比1:1)填补,再用毡布覆盖养护二十日;后续施工需搭建防雨棚,遇雨天立即停工,待路面干燥后再继续。”她还特意画了裂缝修补的示意图,让人快马加鞭送往北境。

张文修收到补救方案后,立刻组织工匠们按要求施工。半个月后,他传回书信,说修补后的城墙经测试,强度比之前更高,工匠们也都掌握了雨天施工的应对方法,工程再次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京城外城的修缮工程也同步启动。负责京城工程的是周明远,他吸取了北境的经验,提前搭建了防雨棚和防晒棚,严格按照《水泥筑城规范》施工,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京城的百姓们每天都能看到,外城的城墙在一点点变高、变坚固,原本破损的缺口被水泥和砖石填补得严丝合缝,灰白色的水泥墙面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与旧有的青砖相得益彰。

有一次,几个顽皮的孩童跑到施工工地附近,想摸摸这“神奇的水泥”,被巡逻的禁军拦住了。李燕儿得知后,特意让人在工地外围开辟了一块“观摩区”,允许百姓们在安全距离内观看施工。百姓们看着工匠们用水泥将砖石牢牢粘合,看着原本松散的砂石变成坚硬的墙体,无不啧啧称奇。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拐杖,站在观摩区里,看着新修缮的城墙,感慨道:“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没见过这么结实的墙!以前的城墙,下雨就塌,年年都要修,现在有了这水泥,以后再也不用怕了!”

旁边的百姓们纷纷附和:“是啊!皇后娘娘真是为民造福!有了这坚不可摧的城墙,咱们京城就更安全了!”

百姓们的称赞传到李燕儿耳中,她只是淡淡一笑。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水泥的用途远不止筑城。她已经在心里盘算着,等城墙加固工程完成后,就用水泥修缮各地的水渠和官道——大靖的水渠大多年久失修,漏水严重,导致不少农田缺水灌溉;官道则坑洼不平,运输不便,用水泥铺设水渠和官道,能极大地改善民生和交通。

就在水泥推广应用如火如荼的时候,李燕儿收到了张文修从北境传回的捷报:雁门关城墙加固工程提前半个月完工!新加固的城墙高达三丈,厚达两丈,墙面平整坚固,垛口整齐划一,城门洞的拱券结构经过压力测试,能承受万斤攻城锤的撞击。更令人惊喜的是,用水泥加固后的城墙,不仅防御能力大幅提升,还节省了近三成的人力和五成的工期,原本预计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只用了四个半月就圆满结束。

萧景渊接到捷报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将张文修擢升为工部尚书,周明远加太子太傅衔,参与施工的工匠们每人赏赐白银十两,禁军士兵每人赏赐白银五两。他还决定,亲自前往雁门关视察城墙加固成果。

李燕儿本想一同前往,但腹中三胎已经七个多月,身形愈发笨重,太医们极力劝阻,说长途跋涉可能引发早产。李燕儿只好作罢,叮嘱萧景渊:“陛下此去,务必仔细查验城墙质量,特别是之前出现裂缝的段落,看看补救后的效果如何。另外,北境的将士们辛苦了,陛下可多赏赐些物资,安抚军心。”

萧景渊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朕都记着。你在宫里安心养胎,等朕回来,给你带北境的特产。”

萧景渊离开京城后,李燕儿并没有闲着。她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步计划——推广活字印刷术。她知道,水泥的成功推广,让朝堂上下对她的“奇思妙想”多了几分信任,这正是推广活字印刷术的好时机。

活字印刷术的核心难点在于活字的制作和排版。李燕儿根据空间光册里的知识,绘制了陶瓷活字的制作图纸和金属字盘的设计图,详细标注了高岭土的选取标准、铜模的制作工艺、活字的刻字要求、字盘的韵部分类。她还特意让人制作了一套“标准宋体”的字样,让工匠们按照字样刻制活字,确保字体统一、清晰易认。

为了找到合适的高岭土,李燕儿让人前往江南的景德镇——那里是大靖着名的瓷都,高岭土资源丰富,质地细腻,非常适合制作陶瓷活字。她还从景德镇召来了十位最顶尖的制瓷工匠,让他们负责活字的制作。

起初,工匠们对这种“小小的陶瓷字”很不理解:“皇后娘娘,这小瓷块能用来印刷?咱们印书都是用整块的雕版,这活字又小又多,排版多麻烦啊!”

李燕儿没有解释,只是让工匠们按照图纸制作出第一批活字。工匠们虽然疑惑,但还是照做了。他们将高岭土淘洗干净,静置七天去除杂质,然后用铜模压出字坯,刻上宋体字样,入窑煅烧。

第一次烧制并不顺利。由于温度控制不当,不少活字出现了开裂、变形的情况,还有一些活字的字迹模糊不清,达不到印刷要求。工匠们有些泄气,纷纷说:“皇后娘娘,这活字太难做了,不如还是用雕版吧!”

李燕儿看着那些不合格的活字,并没有气馁。她回忆起空间光册里的内容,对工匠们说:“温度升高太快,窑内受热不均,才会导致活字开裂变形。你们下次烧制时,每小时升温100c,升至1200c后恒温烧制8小时,出炉后自然冷却,不要急于取出。另外,刻字时要用细刻刀,笔画粗细均匀,刻完后用细砂纸打磨光滑,这样字迹才会清晰。”

工匠们按照李燕儿的要求,重新制作活字。这一次,他们严格控制温度,精心刻制,烧制出的活字个个完好无损,字迹清晰,从1米高处自由落下也不碎不崩角,完全达到了李燕儿的要求。

活字制作成功后,接下来便是排版。李燕儿设计的金属字盘,按平水韵分为21部,每部设独立的格槽,格槽上标注着韵部名称和汉字,排版时,工人可以根据文章的韵脚快速查找活字,嵌入字盘凹槽,用竹楔固定间距。为了提高排版速度,李燕儿还编制了一本《活字检索手册》,将所有活字按拼音和部首分类,方便工人查找。

为了测试活字印刷的效果,李燕儿选择了一本最基础、最普及的书——《三字经》。她让人将《三字经》的内容拆分成单个汉字,让排版工人按照顺序将活字嵌入字盘,然后用狼毫软刷蘸取适量的墨汁,均匀地刷在活字上,铺上纸张,用木质滚筒匀速压印。

当第一张印刷好的《三字经》纸张被取下来时,工匠们都惊呆了。纸上的字迹清晰工整,墨色均匀,没有丝毫晕染,比雕版印刷的字迹还要清晰,而且印刷速度非常快,一个时辰就印出了500页,是雕版印刷的十倍速度。

“太神奇了!”一位年长的印刷工匠激动地说,“皇后娘娘,这活字印刷术真是神了!以前印一本《三字经》,刻版就要半个月,现在排版只要一天,还能重复使用,以后印书就太方便了!”

李燕儿笑着说:“这活字印刷术不仅速度快,成本也低。以前雕版印刷一本《三字经》,成本要一两二钱,售价一两五钱;现在用活字印刷,成本只要八文钱,售价十文钱就够了。这样一来,更多的百姓都能买得起书,孩子们也能有书可读了。”

就在李燕儿忙着测试活字印刷术的时候,萧景渊从北境回来了。他带回了雁门关城墙的详细查验报告,报告上说,新加固的城墙坚不可摧,用攻城锤猛烈撞击后,只留下浅浅的印记,雨水浸泡后也没有出现任何裂缝,将士们都说,有了这“铁墙”,再也不怕匈奴来犯了。

萧景渊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北境的将领们看到水泥的神奇效果后,纷纷上书,请求朝廷用水泥修建北境的军营、粮仓和防御工事,以增强北境的防御能力。萧景渊已经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命工部尽快调拨水泥和工匠,前往北境施工。

看到李燕儿正在忙着活字印刷的测试,萧景渊饶有兴致地凑了过来。当他看到印刷好的《三字经》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皇后,这就是你说的活字印刷术?字迹如此清晰,速度还这么快!”

“是啊。”李燕儿笑着将一本刚印好的《三字经》递给她,“陛下请看,这活字印刷术不仅能让书变多、变便宜,还能随时修改内容,印不同的书只要重新排版即可,比雕版印刷方便多了。”

萧景渊翻看着手中的《三字经》,纸张光滑,字迹工整,心中十分欣慰:“好!太好了!朕一直想让寒门学子都能读得起书,开民智、兴教化,这活字印刷术正好能实现朕的心愿!”他当即下旨,命李燕儿在京城设立“皇家印书局”,批量生产陶瓷活字,优先印刷儒家经典、农书、医书,以低价卖给百姓;同时,允许民间书局学习活字印刷术,推广这种先进的印刷技术。

皇家印书局成立后,立刻引起了京城百姓的轰动。第一批活字印刷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市后,售价仅十文钱一本,不到雕版印刷价格的百分之一,百姓们争相购买,短短三天就卖出了上万本。不少寒门学子拿着刚买的新书,激动得热泪盈眶:“以前攒一年的钱都买不起一本书,现在终于能有自己的书了!皇后娘娘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国子监的学子们也纷纷前往皇家印书局,想要购买更多的书籍。太傅孔先生拿着一本活字印刷的《论语》,感慨道:“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是大靖教化之幸!有了这技术,知识得以广传,人才辈出之日,指日可待!”

活字印刷术的成功推广,让李燕儿信心倍增。她开始着手准备第三步计划——推广水力纺纱机。她知道,棉布是百姓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大靖的棉布供应一直不足,价格偏高,普通百姓大多穿麻布衣服,粗糙又不保暖。水力纺纱机的推广,不仅能解决棉布供应不足的问题,还能让百姓们穿上更舒适、更保暖的棉布衣服。

水力纺纱机的核心难点在于水轮的制作和齿轮组的调试。李燕儿根据空间光册里的知识,绘制了水力纺纱机的详细图纸,标注了水轮的直径、叶片的数量和角度、齿轮组的传动比、锭子的转速要求。她还特意让人制作了一套齿轮组的模型,演示水轮如何通过齿轮组带动锭子转动,让工匠们更容易理解。

为了找到合适的安装地点,李燕儿让人勘察了京城周边的河流。最终,她选择了京郊的永定河——那里水流湍急,水量充沛,非常适合安装水力纺纱机。她还从江南召来了十位最顶尖的木工和铁匠,让他们负责水力纺纱机的制作和安装。

工匠们看着图纸上的水力纺纱机,心中充满了疑惑:“皇后娘娘,这机器真能同时纺32根棉纱?以前我们纺线,一人一机,一天只能纺半斤棉纱,这机器一天能纺100斤,也太不可思议了!”

李燕儿笑着说:“这机器以水力为动力,水轮转动带动齿轮组,齿轮组带动锭子转动,32个锭子同时工作,速度自然快。你们只要按照图纸制作,保证每个部件的精度,这机器就能正常运转。”

工匠们按照李燕儿的要求,开始制作水力纺纱机。水轮的制作是关键,工匠们选用了坚硬耐用的楠木,将木材烘干后,精心打造出36片叶片,叶片的角度经过反复调试,确保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流的冲击力。齿轮组的制作则要求更高,每个齿轮的齿距必须精确无误,否则会影响传动效果,工匠们用青铜打造齿轮,经过反复打磨和调试,终于做出了合格的齿轮组。

三个月后,第一台水力纺纱机在永定河边安装完成。这台机器高达三丈,水轮直径三米,32个锭子整齐排列,齿轮组精密咬合,看起来气势恢宏。安装完成的这一天,李燕儿特意邀请了萧景渊和文武百官前来观看试机。

试机开始前,工匠们将雪白的棉花放入喂棉口,然后打开水闸,水流冲击水轮叶片,水轮缓缓转动,通过齿轮组减速后,锭子开始高速转动,转速正好达到每分钟120转。雪白的棉花一点点被吸入锭子,变成均匀细密的棉纱,缠绕在锭子上,32根棉纱同时纺出,场面十分壮观。

“太神奇了!”一位老纺娘看着转动的锭子,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纺了一辈子线,从来没见过这么快的纺线速度!这机器一天纺的棉纱,比我一辈子纺的都多!”

萧景渊看着源源不断纺出的棉纱,龙颜大悦:“皇后,这水力纺纱机真是神物!有了这机器,我大靖的棉布供应就再也不用发愁了!百姓们也能穿上暖和舒适的棉布衣服了!”

李燕儿笑着说:“陛下,这还只是开始。臣妾还设计了改进后的脚踏织布机,搭配这水力纺纱机,一匹棉布的织造时间能从三天缩短到两个时辰,棉布质量也会更好。”

试机成功后,萧景渊当即下旨,命工部在永定河沿岸扩建纺纱工坊,批量打造水力纺纱机与改进型脚踏织布机,同时设立“皇家织布局”,由李燕儿亲自主持,统筹棉纱生产与棉布织造事宜。旨意一下,京城内外一片欢腾,尤其是江南的棉农与各地的纺娘,更是喜不自胜——棉纱需求激增,棉花价格稳中有升,纺娘进入织布局做工,每月能得二两白银的工钱,比在家手工纺线强上十倍不止。

李燕儿深知,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让百姓得利”。她亲自制定了《皇家织布局章程》,明确规定:织布局招募的工匠,无论男女老幼,皆按手艺熟练度分级,每月工钱从一两五钱到三两不等;棉农供应的棉花,按品质定价,比市场价高出一成,且现款结算,不拖欠分毫;织布局生产的棉布,分三等销售——上等棉布供宫廷与官员使用,中等棉布面向富商百姓,下等棉布则以成本价卖给贫苦人家,确保人人都能穿得起棉布。

章程公布后,报名进入织布局的工匠络绎不绝。李燕儿从报名者中挑选了两千名有经验的纺娘和织工,分为纺纱组、织布组、染色组,进行系统培训。纺纱组的工匠跟着工部的师傅学习水力纺纱机的操作与维护,如何调整锭子转速、如何处理棉纱断头、如何保养齿轮组,李燕儿都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学;织布组的工匠则学习改进型脚踏织布机的使用,新织布机增加了踏杆数量,经线密度从每寸20根提升至30根,纬线密度从每寸15根提升至25根,李燕儿耐心讲解如何控制脚踏节奏、如何调整经纬密度,确保织出的棉布细密均匀;染色组则由李燕儿提供了改良后的植物染色配方,用苏木染红色、靛蓝染蓝色、栀子染黄色,染出的棉布色泽鲜亮,不易褪色。

培训期间,李燕儿几乎每天都会前往织布局。她怀着八个多月的身孕,身形臃肿,行动不便,萧景渊特意让人打造了一辆宽敞平稳的马车,还派了两名太医随行,随时关注她的身体状况。可李燕儿依旧亲力亲为,看到工匠们操作不熟练,她会走上前细细指导;听到工匠们有疑问,她会耐心解答;发现织布机的某个部件使用不便,她会立刻让人记录下来,回去后修改图纸,让工部重新打造。

有一次,一位名叫春杏的纺娘,因为紧张,操作水力纺纱机时不小心弄断了好几根棉纱,急得直掉眼泪。李燕儿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温柔地说:“别急,刚开始操作都是这样的。你看,调整锭子转速时要慢一点,棉花喂入要均匀,这样就不容易断头了。”她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手把手教春杏如何正确操作。在李燕儿的鼓励下,春杏渐渐放松了心情,操作越来越熟练,后来还成了纺纱组的组长,带出了不少徒弟。

织布局的工匠们都很敬佩李燕儿,不仅因为她是皇后,更因为她没有架子,对工匠们关怀备至。天气炎热时,她让人给工匠们准备绿豆汤和解暑药;下雨下雪时,她让人修缮工坊的屋顶和地面,确保工匠们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工匠家里遇到困难,她会私下让人送去银两和粮食,帮他们渡过难关。工匠们感激涕零,干活也更加卖力,织布局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三个月后,皇家织布局正式投产。第一批棉布织出后,李燕儿让人送到乾清宫,请萧景渊和文武百官品鉴。这批棉布质地细密、手感柔软、色泽鲜亮,比传统棉布质量好上太多,而且产量巨大,第一天就织出了两百匹棉布。萧景渊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棉布,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将这批棉布分赏给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让他们亲身感受新织布机的神奇效果。

百官们收到棉布后,纷纷赞不绝口。户部尚书王大人拿着一匹天蓝色的棉布,感慨道:“皇后娘娘真是奇才!这样好的棉布,以前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享用,如今竟能批量生产,百姓们也能穿上了!”礼部尚书则说:“这棉布不仅质量好,价格还便宜,若是推广到全国,必将惠及万民,是我大靖之福啊!”

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也纷纷争相购买皇家织布局的棉布。下等棉布每匹只卖五十文钱,比传统麻布还要便宜,普通百姓攒上几天的钱就能买一匹,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柔软又保暖,比粗糙的麻布舒服多了。不少百姓穿上新棉布衣服后,都跑到织布局附近,对着坤宁宫的方向跪拜,感谢皇后娘娘为他们带来的福祉。

随着皇家织布局的规模不断扩大,李燕儿又在江南、四川、湖广等地设立了分号。这些地方要么是棉花主产区,要么是纺织业发达地区,设立分号不仅能降低原料运输成本,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每个分号都配备了水力纺纱机和改进型脚踏织布机,由京城派去的熟练工匠负责指导生产,确保棉布质量统一。

水力纺纱机和改进型脚踏织布机的推广,不仅改变了大靖的纺织业格局,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织布局对棉花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棉花,棉花种植面积从原来的百万亩扩大到三百万亩;为了打造更多的纺织设备,铁匠铺、木工坊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不少匠人还根据李燕儿的图纸,对设备进行了小幅改进,提高了设备的耐用性和生产效率;棉布的普及还带动了印染业、裁缝业的发展,京城和各地的城镇里,出现了不少专门印染棉布、制作成衣的店铺,百姓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就在水力纺纱机和改进型脚踏织布机推广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李燕儿的预产期也越来越近了。太医们每天都要前往坤宁宫诊脉,叮嘱她要多休息,少操劳。可李燕儿依旧放心不下织布局和其他几项技术的推广工作,每天都会让人送来相关的奏报,仔细批阅,遇到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案。

萧景渊看着李燕儿日渐沉重的身形,既心疼又无奈,只好下旨,让李燕儿将织布局的事务暂时交给工部侍郎打理,专心在宫里养胎。李燕儿虽然有些不舍,但也知道腹中三胎的安全最重要,只好听从萧景渊的安排,安心在坤宁宫待产。

入秋之后,坤宁宫的庭院便被一片金桂香笼罩。太医们算着预产期,早已将产婆、稳婆……尽数安排妥当,萧景渊更是下了死令,除了每日必要的朝会,其余时间尽数守在坤宁宫,连批阅奏折都挪到了内殿偏厅,生怕错过半点动静。李燕儿的腹部已经大得惊人,行走需得两名宫女搀扶,坐下时也得垫上三层软垫,可她性子依旧爽朗,只是夜里常会被胎动扰得难以安睡,有时刚合眼,腹中便有轻轻的踢蹬,力道不算重,却清晰得很,像是三个小生命在与她悄悄互动。

“娘娘,这是今日新蒸的山药糕,加了您爱吃的枣泥。”春桃端着描金托盘走进来,托盘上的白瓷碟里,几块山药糕做得小巧精致,还印着团寿花纹。李燕儿斜倚在贵妃榻上,闻言点点头,伸手拿起一块,刚咬了一口,突然眉头微蹙,手不自觉地按住了腹部。

“怎么了?”萧景渊正在一旁看织布局的奏报,见状立刻放下奏折,大步走到榻边,声音里满是急切,“是不是孩子们闹你了?还是哪里不舒服?”

李燕儿摇了摇头,额角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不是闹,是……是肚子有点坠痛,像是……像是有东西往下沉。”

这话刚出口,萧景渊的脸色瞬间变了。他虽不懂接生之事,却也知道这是临盆的征兆,当即高声唤道:“李德全!快传太医!传稳婆!”

殿外的太监总管李德全早有准备,闻言立刻应声,尖细的嗓音划破了坤宁宫的宁静:“传太医——传稳婆——”

不过片刻功夫,太医院的院判带着三名资深太医、四名经验丰富的稳婆便匆匆赶来。太医们隔着屏风为李燕儿诊脉,稳婆则迅速清理内殿,铺好软榻,烧好热水,宫女们各司其职,端盆的端盆,递布的递布,殿内虽忙乱,却井然有序。

“回陛下,皇后娘娘确是临盆之兆!”院判诊脉后,神色凝重地走出屏风,“只是娘娘怀的是三胎,比寻常双胎还要凶险,生产过程怕是要费些功夫,还请陛下在外稍候,臣等必定全力以赴!”

喜欢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炮灰小师妹发疯后,全宗门求放过西域情怀龙舞九天四合院:傻柱偷偷结婚,众禽傻眼刀与剑的征程活人禁忌一世容晴老公丧尽天良,夫郎疯癫入场九霄天庭一个蛮子的传说伊庇鲁斯的鹰旗娱乐:开局破产,女友跑路大唐狂士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诡仙族真千金直播算命,众妖鬼跪地求饶冲师逆徒:开局让圣地之主翻白眼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师弟斗罗之我莫名其妙的穿越了
经典收藏我一真千金,会亿点点玄学过分吗不死拳皇甄嬛传之穿越嫔妃逆袭记jojo:DIO兄妹的不妙冒险绝世道宗总裁下手留情铠甲:我左手黑暗帝皇,右手修罗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从迪迦开始的无限之旅宝可梦:开局一只上将巨钳蟹!上什么班?回家种田!铠甲:系统你让我搞直播盗墓:换了号,怎么还被找上门蛇蛊她有冥帝撑腰,没事不要找她作妖斗罗:自爆穿越,千仞雪爱上我名门贵医穿进六零:大锅饭的那几年芍药铺庭毒医傻妃萌萌哒
最近更新大唢呐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云州风云起:少年学武护苍生乱世以武止戈以力通天梦亦梦非梦HP:什么时候才能和斯教睡觉?驱魔:物理学超度,很核理吧?名柯:不是?谁说侦探老婆是女鬼洪荒:玄门首徒是恶蛟?元始疯了买了个镯子,说我死了二十多年?绝世唐门,这面板开局就很废广寒遇仙记半截刚传说港片:永恒家族,开局爆兵高晋赶海:海岛小渔女每天万斤大海货不惑道人我的笔仙只想骗我入江湖一见钟情!反派大佬痴迷神颜宿主云龙战神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 燕子要飞 -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txt下载 -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最新章节 - 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