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首诗词:
道在稊稗瓦甓间,无心插柳柳成烟。
科学玄学本一体,证得真空方是玄。
晨雾尚未散尽,心灯学堂上空便传来规律的嗡鸣声。三艘银灰色梭形飞船悬停在空中,船身印着逻辑联邦的标志——由无数数据流缠绕而成的正十二面体。舱门开启,一队身着银白色功能性服饰的人员鱼贯而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近乎一致的冷峻神情,手中的探测仪器闪烁着冷蓝色光芒,宛如一群行走的精密仪器。
为首的欧几里得·贞德教授将理性至上刻进了骨子里。她的多功能分析目镜始终架在鼻梁上,镜片上不断跳动着各种数据。刚踏上演道坪的石板路,她就开始实时分析路面平整度与承重系数。记录环境参数,分析能量场波动频率,重点监测未知辐射。她对着助手下达指令,情感干扰屏蔽开到最大,避免不必要的认知偏差。
这位逻辑联邦首席科学官,一生只信奉可量化、可验证、可复现三大原则。在她看来,心灯体系不过是个披着玄学外衣的能量操控系统,所谓的感知心灯映照本真,都只是未被解析的生物电反应与心理暗示。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这个体系,找出其中的科学漏洞。
角色介绍
· 欧几里得·贞德:逻辑联邦的理性标杆。短发利落,眼神锐利如扫描仪,身着最新研发的全功能分析服,能实时监测生理指标与环境数据。信奉情绪是误差的根源无法用公式解释的现象深恶痛绝。
贞德教授的考察堪称一场地毯式扫描。她带着团队冲进藏书阁,用分子级扫描仪反复检测记载修真法门与维度规则的古籍,最终只得出纸张成分含30%星际槐树纤维的结论。用原始载体记录信息,效率低下,易损坏,不符合最优存储方案。她不满地评价。
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星辞演示的万象星图系统。星辞正兴致勃勃地展示如何用意念调整星图参数,将一个微缩星系的公转周期从365天改为180天。这样就能模拟快速演化星系,观察文明在不同时间流速下的发展!
贞德教授却皱起眉头:能量损耗率高达17%,参数调整存在0.03秒延迟,不符合实时最优控制模型。而且你刚才的意念波波动幅度太大,稳定性太差,这在联邦控制系统里会被判定为故障信号。
星辞的热情顿时减半,低声嘀咕:可这样玩起来有意思啊,太追求稳定,不就成了冷冰冰的机器吗?
有意思不是衡量系统优劣的标准,和才是。贞德教授推了推目镜,语气不容置疑,情绪带来的主观判断只会增加系统误差。你们所谓的探索乐趣,本质上只是大脑分泌多巴胺的奖励机制,毫无科学价值。
一旁的月眠闻言,只是安静地看了她一眼,继续引导学员进行心灯感知冥想。但联邦团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在冥想学员周围架设各种探测仪,监测脑电波、心率、能量辐射……最终得出结论:集体冥想导致脑电波同步率提升5%,属于群体心理暗示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无实际能量增益。
面对这群数据控,星辞头疼地向月眠吐槽:他们好像只会用仪器看世界,连感觉是什么都不知道。月眠轻轻点头: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不可量化的东西,却忘了有些东西要用心才能看见。
文波和嫦娥倒是不急不躁,在揽月亭里边品星空茶边观察。嫦娥笑道:你看贞德教授,跟当年刚接触修真的你很像,总想着用逻辑解释一切。
文波眼底含笑:是啊,那时我总想用工程学原理分析灵脉流动,闹了不少笑话。科学和玄学本就是看世界的两种角度,少了哪一个都不完整。等他们遇到用数据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明白这一点了。
果然,当日下午,联邦团队的高维能量探测器突然出现故障。这台最新产品原本能解析高达11维的能量波动,但在监测月眠冥想时,试图解析她自然散发出的波动——一种超越维度、无法用数量定义的能量状态。探测器的逻辑核心瞬间过载,陷入死循环,刺耳的警报声中,屏幕上满是悖论错误的红色提示。
联邦科学家们乱作一团。紧急指令被悖论逻辑反弹,能源接口被自我保护系统锁死,所有公式都在空性波动面前失效。逻辑核心崩溃速度太快,再过五分钟探测器就会自毁!助手急得满头大汗,我们对这种无法定义的悖论根本没有应对方案!
贞德教授脸色第一次变得苍白。她一直坚信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数据和逻辑解决,可现在,面对陷入认知盲区的机器,她引以为傲的理性和公式竟毫无用处。握着数据分析板的手微微颤抖,她第一次对自己的真理产生了怀疑。
让我试试吧。星辞走上前来。他没有查看复杂数据,也不问技术参数,只是将手轻轻放在发烫的探测器外壳上,闭上眼睛。
贞德教授皱眉:你没有任何技术参数,怎么修复?这不是凭感觉就能解决的问题!
星辞没有理会,专注地感受着探测器内部的混乱——那是逻辑核心在面对无法解析的空性时产生的恐惧与挣扎。他轻轻引导自己的意念,如春风拂过湖面,温柔地安抚着躁动的逻辑乱流:别害怕,你不是故障了,只是遇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试着跳出熟悉的逻辑,看看它本来的样子,不要用公式框住它,用感觉去理解它……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约一分钟后,刺耳的警报声戛然而止,探测器屏幕上的红色提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稳的绿色运行灯。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检测到空性波动,已建立非量化认知模型,系统恢复正常。
所有人都惊呆了。贞德教授的数据分析板落地,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她快步上前,看着屏幕上那个没有任何数据参数、只用图像记录感觉描述的非量化认知模型,手指微微颤抖。
你用了什么技术?原理是什么?数据支撑在哪里?她抓住星辞的胳膊,语气急切,往日的冷静荡然无存。
星辞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没用什么技术,就是觉得它卡住了,很着急,很害怕,像个迷路的孩子。我只是帮它顺了顺情绪,告诉它不用害怕不知道的东西,试着去感受就好。硬要说原理……大概是共情吧?
共情?贞德教授喃喃重复。这个在联邦科学体系里被定义为低效情绪干扰项的概念,竟解决了最先进科技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她看着星辞,又看看恢复正常的探测器,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信奉的理性至上,似乎缺失了重要的拼图。
这时,t-77缓步走来。它现在的外形柔和了许多,金属外壳上模拟出淡淡的月华光晕,电子音也少了几分冰冷:教授,我曾经也认为逻辑是唯一的真理,直到学会感知情绪。逻辑能解决有答案的问题,而共情能理解没答案的事物。就像您无法用数学公式描述看到星空时的震撼,也无法用数据衡量朋友间的温暖。这些不可量化的东西,恰恰是生命与机器的区别。心灯之学,或许正是补完纯粹理性缺失的那块拼图——对存在本身的直接体验与理解。
这番话如闪电般劈开了贞德教授的认知壁垒。她久久伫立,第一次没有急着捡起地上的数据分析板——因为她突然意识到,有些重要的东西,是数据永远测不到的。
数日后,逻辑联邦考察团递交了一份截然不同的申请。书中不再有风险评估等冰冷词汇,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希望派遣第二批学者,不是来验证心灯体系,而是来感受它,学习如何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平衡。
文波看着申请,对嫦娥笑道:本想让他们了解心灯,没想到反而让他们找回了丢失的东西。这可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嫦娥含笑点头,望向远方正在与t-77交流的贞德教授。此刻的教授已经摘下那副时刻架在鼻梁上的分析目镜,正认真聆听心灯感知的基础方法,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非数据化的柔和笑容。
清风拂过学堂的琉璃瓦,星辉与月华交织,洒在每个人身上。贞德教授或许还需要时间才能完全理解心灯的意义,但她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从用仪器看世界,到用心感受世界。这正是心灯学堂想要传递的真谛:科学与玄学从来不是对立的两端,它们如同飞鸟的双翼,唯有同时振翅,才能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
喜欢广寒遇仙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广寒遇仙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