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城的城墙已是千疮百孔,如同一个遍体鳞伤的巨人,在寒风中摇摇欲坠。守军能用的滚木擂石早已耗尽,弹药也所剩无几,士兵们只能靠着大刀、长矛,甚至砖石,与不断试图攀城的哥萨克进行着最原始的搏杀。协统宝山浑身浴血,不知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他挥舞着卷刃的大刀,嘶吼声早已变得如同破锣。
“协统!东门……东门快守不住了!”一个浑身是血的把总连滚爬爬地冲过来,带着哭腔喊道。
宝山心头一沉,东门地势较低,是防御的薄弱点。他刚想抽调人手,城外哥萨克营地突然响起了不同于以往的号角声,低沉而悠长。紧接着,大队哥萨克骑兵开始集结,不再是散乱的冲锋,而是排成了密集的冲击阵型,显然是要做最后的总攻了!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宝山的心。他看了看身边所剩无几、个个带伤的弟兄,又望了望南方,援军的影子依旧没有出现。
“弟兄们!”宝山用尽最后力气吼道,“皇恩浩荡,今日,便是我们报效朝廷之时!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跟狗日的罗刹鬼拼了!”
残存的守军爆发出最后的呐喊,准备迎接死亡的降临。
然而,就在哥萨克骑兵开始催动战马,即将发起冲锋的刹那——
“咻——轰!”
一声尖锐的呼啸划破寒冷的空气,紧接着,一声远比“震天雷筒”更加沉闷、更加巨大的爆炸,在哥萨克骑兵集结地的后方猛然炸响!地面似乎都为之震颤,积雪和泥土被高高抛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烟柱!
哥萨克骑兵的阵型瞬间大乱!战马受惊,希津津嘶鸣,人立而起,将背上的骑兵甩落。这爆炸的威力远超他们之前遇到的任何武器!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
“咻——轰!咻——轰!咻——轰!”
接二连三的炮弹如同冰雹般落下,精准地覆盖了哥萨克的后队和营地!爆炸声连绵不绝,火光冲天,人仰马翻!这不是曲射的“震天雷筒”,而是弹道更加低伸、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野战炮!
“是援军!是我们的炮!”城头上,一个眼尖的士兵指着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几个快速移动的黑点,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只见数门由骡马牵引的、有着长长炮管的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在身穿厚棉军装的炮兵操纵下,迅速占领发射阵地,炮口不断喷吐出火焰和硝烟!在火炮旁边,还有数百名步兵,正以散兵线快速向呼伦城推进,他们手中的步枪在雪地中反射着寒光,正是最新的“启明一式”!
援军,真的到了!而且带来了足以改变战局的重火力!
哥萨克指挥官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打懵了。他们习惯了守军微弱的抵抗,根本没料到会遭遇如此凶猛和精准的炮击!营地陷入一片火海,人员和马匹损失惨重,冲锋的势头被彻底打断。
“撤退!快撤退!”哥萨克指挥官挥舞着马刀,用俄语声嘶力竭地吼道。幸存的骑兵如同丧家之犬,再也顾不上攻城,调转马头,向着北方仓皇逃窜。
城头上的守军愣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绝处逢生的狂喜,让这些铁打的汉子们相拥而泣。宝山拄着刀,望着城外溃逃的敌骑和迅速逼近的援军旗帜,虎目含泪,喃喃道:“皇上……皇上没有忘记我们……”
……
几乎在呼伦城解围的同时,北京西苑兵工厂内,一场关于动力的小型辩论正在上演。
赵铁柱拿着“铁牛”改进成功的测试数据,找到了动力研究所负责内燃机项目的陈明远博士。陈明远是留美归来的机械专家,对蒸汽机这种“老古董”颇有些不屑一顾。
“赵工,‘铁牛’的改进固然可喜,但蒸汽机效率低下、启动缓慢、目标显着的弊端是无法根除的。未来的移动力量,必然属于内燃机!”陈明远指着桌上那台依旧问题百出的单缸内燃机原型,语气笃定。
赵铁柱是个实干派,对理论之争不感兴趣,他更关心实际效果:“陈博士,您说的在理。但内燃机何时能用在‘铁牛’上?前线等不起!我们现在能用、能改进的,只有蒸汽机!皇上要的是尽快形成战斗力!”
“目光要放长远,赵工!”陈明远有些激动,“我们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修补补!你看欧洲,戴姆勒、本茨他们已经在研究汽油机了!那才是未来!”
“未来未来!没有现在,哪来的未来?”赵铁柱也有些火了,“北疆的弟兄们在用命换时间,我们就得把能用的东西先弄上去!你这内燃机,连个火都点不利索,怎么跟人比?”
两人争执不下,声音越来越大,引得不少工匠围观。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响起:“吵什么?”
众人回头,只见溥仪不知何时来到了车间门口,小小的身影裹在厚厚的裘皮里,只露出一张严肃的小脸。他身后跟着李德全和几名侍卫。
赵铁柱和陈明远吓了一跳,连忙跪下:“皇上!”
溥仪走到那台蒸汽机改进型和那台问题不断的单缸内燃机前,看了看,伸出小手摸了摸蒸汽机还带着余温的气缸,又看了看内燃机那复杂的化油器和点火装置。
“赵铁柱,”溥仪开口,“你的‘铁牛’改进得很好,证明了蒸汽动力在当前是可行的。要继续优化,降低成本,争取小批量生产,优先装备前线工兵和侦察部队。”
“臣遵旨!”赵铁柱大声应道。
“陈明远,”溥仪又转向博士,“你的方向也没有错。内燃机是未来的趋势,朕比你更清楚。但饭要一口一口吃。朕给你拨专款,你不要好高骛远,集中精力,先给朕解决化油器雾化和磁电机点火这两个最基础的问题!哪怕先造出一台能稳定运行一个时辰的模型机,就是大功一件!”
陈明远面露惭愧:“臣……臣明白了。”
“记住,”溥仪的目光扫过两人,也扫过周围屏息凝神的工匠们,“无论是蒸汽机还是内燃机,都是工具,是让帝国强大起来的工具。你们的目标不是争个对错高低,而是尽快造出最好用的工具!朕既要能救急的‘铁牛’,也要能看到未来的‘内燃之心’!”
一席话,让赵铁柱和陈明远都冷静下来,心中豁然开朗。
“臣等必不负皇上厚望!”
溥仪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转身离开了车间。他小小的背影,却带给这些技术人员一种莫名的信心和力量。
科技的路径上,既有救急的务实,也需放眼未来的坚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位坐在紫禁城深处、年仅六岁,却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皇帝指引。北疆的炮声,暂时驱散了阴霾,但帝国前行的道路上,依旧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