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联合舰队炮击威海卫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撕裂了北京城压抑的宁静。电报传到养心殿时,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只剩下炭笔在军事地图上划过的沙沙声,以及溥仪粗重而克制的呼吸声。
“皇上……”徐世昌手持电文,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倭寇……不宣而战了。”
溥仪猛地抬起头,眼中没有惊慌,只有一片冰封的怒火。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目光死死钉在山东半岛那个小小的凸起处——威海卫。三年前,北洋水师在此覆灭,国之重器沉入海底,那是刻在民族脊梁上的耻辱。如今,日本人又想在这里,重复他们的“胜利”?
“好,好一个不宣而战!”溥仪的声音冷得像腊月的寒风,“他们以为,朕还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儿皇帝?还是那个甲午年只能缩在紫禁城里听败讯的太后?”
他猛地转身,扫视殿内肃立的军机大臣和将领们——聂宪藩、王士珍、徐世昌,以及刚刚被紧急召见的几位新晋年轻官员,他们脸上有愤怒,有凝重,但更多的是等待命令的决然。
“拟旨!”溥仪的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日本国,背信弃义,悍然犯我疆土,袭我军港,杀我军民,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乃对我大清之公然侵略,对我华夏血脉之践踏!自即日起,大清帝国与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凡我大清臣民,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朕,爱新觉罗·溥仪,誓与倭寇血战到底,绝不妥协!”
“血战到底!绝不妥协!”殿内众人齐声低吼,声音虽压抑,却带着破釜沉舟的气势。
《对日宣战诏书》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新建立的电报网络传遍全国,同时刊登在由朝廷新办的《帝国日报》头版。沉寂了许久的华夏大地,仿佛被投入一块巨石的湖面,瞬间沸腾。各地学堂学生走上街头,激昂演讲,呼吁参军报国;商贾士绅在官方引导下,掀起认购“战争公债”的热潮;就连许多原本对朝廷新政持观望态度的乡野百姓,也在“保家卫国,驱逐倭寇”的口号下,被动员起来。战争的阴云,终于化为了举国一致的抗战意志。
然而,在这股同仇敌忾的热浪之下,冰冷的现实依旧如影随形。宣战,仅仅是开始。
“皇上,”聂宪藩待众人领命而去后,才上前一步,低声道,“威海卫损失初步统计,港口炮台损毁三成,维修需时。幸得克虏伯重炮提前部署,击退敌舰,未让倭寇登陆得逞。但……我海军力量几近于无,沿海防线漫长,处处设防,恐处处薄弱。”
溥仪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地图,手指重重地点在东北区域:“海防,我们暂时无力争夺。但陆上,我们必须掌握主动!倭寇在东北经营多年,关东州、南满铁路附属地,如同插在我咽喉的毒刺!张作霖虽败退吉林,但其残部与日本浪人、侨民勾结,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如今全面开战,这根刺,必须连根拔起!”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朕密令给前线吴佩孚、聂汝魁(聂宪藩部将,已率部入关外作战)部,以及内务稽查司驻东北各站!执行‘净街’行动!朕不要俘虏,不要迁延!所有在东北之日本军政人员、浪人、乃至可疑侨民,凡持械抵抗者,格杀勿论!凡有间谍行为者,就地正法!其产业、设施,全部没收充公!记住,是铁血手段,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或谈判!要用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把日本人在东北的势力,给朕彻底清空!”
这道命令带着血腥味,但溥仪毫无犹豫。他深知,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民的残忍。东北,这块在未来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宝地,拥有着无尽的森林、煤炭、铁矿,乃至……他记忆中那片广袤平原下埋藏的黑金(石油)。只有彻底清除日本的毒瘤,才能真正将这片土地纳入掌控,成为他实现工业狂飙的“龙兴之地”。
“可是,皇上,”徐世昌面露忧色,“如此激烈手段,恐引来国际非议,日本国内也更无转圜余地……”
“转圜?”溥仪冷笑一声,“从他们炮击威海卫那一刻起,就没有转圜了!国际非议?等朕把东北的工厂建起来,把钢铁洪流推到他们面前时,他们自然会学会尊重!至于那些旧思维……”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屑,“一年前,朕罢黜那些只会空谈‘仁义道德’、阻挠新政的八股老臣时,就已经表明态度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谁若还想抱着老黄历挡路,宁古塔的风雪,就是他们的归宿!”
处理完东北的方略,另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随着小德张的低声禀报,送到了溥仪面前。
“皇上,南方……孙文先生密使到了。”
溥仪眉梢一挑:“哦?他此时派人来,意欲何为?”三年来,孙文及其革命党在南方虽有活动,但规模远不及他记忆中那个时空的如火如荼,似乎一直在观望。
小德张呈上一封密信:“密使言,孙先生有亲笔信呈递,并言……孙先生愿放弃既往之主张,倾其所有,助皇上共御外侮,强我华夏。”
溥仪展开信件,快速浏览。信中的文字恳切而沉痛,孙文坦言,他三年来的观察,目睹了溥仪一系列雷霆手段、科技兴国、乃至此次果断对日宣战的决心,认为其虽行帝制,但目标亦是追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与他“振兴中华”的理想在最终目的上殊途同归。值此国难当头之际,他愿放弃武力推翻清廷之计划,将其在海外筹集的资金、联络的人才、乃至部分潜伏的力量,全部贡献出来,投入到这场关乎华夏命运的抗战之中。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孙文的投诚,不仅意味着南方潜在的巨大动荡被消弭于无形,更带来了一笔宝贵的人力与财力资源,尤其是在朝廷财政捉襟见肘的当下。
但溥仪并未立刻欣喜若狂。他放下信纸,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孙文的转变,是真心认同,还是权宜之计?他带来的资源,能否顺利整合?这股新的力量注入,又会给本就复杂的朝局带来怎样的变数?
与此同时,西苑兵工厂,赵铁柱和鲁大正对着新到的“铁牛乙型”装甲车底盘发愁。蒸汽机轰鸣着,驱动着沉重的履带,但速度依然缓慢。更重要的是,制造更强大的武器,需要更优质的钢材,更精密的机床,而这些,都卡在了资源瓶颈上。
“鲁师傅,皇上要求的‘启明二式’步枪生产线,这特种合金钢不到位,热处理炉温也上不去,良品率太低了啊!”赵铁柱抹了把脸上的油污,声音嘶哑。
鲁大盯着车床上一个因为材料韧性不足而出现细微裂纹的枪机部件,眉头紧锁:“还有铜!子弹壳的铜料储备,最多再支撑三个月的大规模生产。合成氨那边倒是能顶一部分炸药,可这基础材料……”
资源!资源!资源!就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这头刚刚开始咆哮的工业幼龙。对日宣战的豪情背后,是亟待解决的残酷现实。东北的清剿行动即将开始,孙文的投诚需要妥善安置,而兵工厂的瓶颈,更是迫在眉睫。
溥仪站在养心殿的窗前,望着阴沉的天空。他知道,宣战只是一声号角,真正的血与火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东北能否顺利拿下?孙文这颗棋子该如何落下?而资源匮乏的困局,又该如何破解?这一切,都等待着他在接下来的风暴中,一一做出抉择。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