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天高云阔,风吹草低。一队约五十人的俄国哥萨克骑兵,如同往常一样,肆无忌惮地纵马驰骋在他们认为的“缓冲地带”上。领头的军官伊万诺夫挥舞着马刀,嘴里发出粗野的呼哨,最近清军的隐忍退让,让他们愈发骄狂。
他们并不知道,在远处一片起伏的丘陵后,三百名眼神锐利、身披伪装草衣的清军精锐,正如同狩猎的狼群,悄无声息地潜伏着。十名被特别挑选出来的射手,匍匐在最佳射击位置,手中紧握着的,正是那造型奇特、散发着金属冷光的“雷霆铳”。
“目标,敌军军官及机枪手。距离一百五十步(约250米)。风向偏西,微风。”带队的分统低声通过手势传递着命令。他们早已观察这伙俄军多日,摸清了其活动规律。
射手们深吸一口气,将特制的、如同小儿臂粗的短粗“炮弹”(内装高爆“轰天雷”药柱)塞入“雷霆铳”后膛,旋紧闭锁。然后,通过一个简陋的瞄准镜(由格物院磨制),死死锁定了目标。
“放!”
分统猛地挥下手!
没有震耳欲聋的炮响,只有十声极其轻微、如同撕裂厚布般的“嗤”声!那是高压空气瞬间释放的声响!
几乎在同一瞬间,远处哥萨克骑兵的队伍中,猛然爆开数团炽烈的火球!
“轰!轰!轰!”
爆炸声沉闷而集中!伊万诺夫连人带马被炸得粉碎!旁边扛着轻机枪的副射手和几名聚在一起的骑兵,也瞬间被破片和冲击波吞噬!
突如其来的精准打击,让剩余的哥萨克骑兵完全懵了!他们甚至没搞清楚攻击来自何方,用的是何种武器!没有炮声,没有硝烟,只有死亡如同无形的镰刀般精准落下!
“有埋伏!快撤!”残存的俄军惊恐地拨转马头,试图逃离这片死亡地带。
但清军精锐岂会给他们机会?装备了“启明一式”的步兵立刻开火,密集的弹雨如同泼水般洒向混乱的敌群。同时,第二波“雷霆铳”再次发出死神的低语,将试图集结的俄军再次炸散。
战斗在短短一刻钟内结束。五十名哥萨克骑兵,除了少数几个机灵的开始就落在后面得以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灭在草原上!
消息传回俄军前线指挥部,指挥官勃然大怒,又惊疑不定。清军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为何如此精准而诡异?他们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地小股出击,整个边境线上的俄军行动都变得谨慎起来。
北疆的局势,因为这场干净利落的伏击战,瞬间逆转!大清用一次血腥而高效的报复,明确地画下了红线!
捷报传回北京,朝野振奋!皇帝秘密打造的新式武器初露锋芒,便建奇功!主战派扬眉吐气,主和派也无话可说。
然而,战争的胜利无法掩盖另一个领域的困境。就在北疆捷报传来的同一天,医药研究所也送来了青霉素粗提物的首批临床观察报告。
结果……喜忧参半。
在伤兵营中,共有三十名因伤口严重感染、高烧不退而被认为救治无望的伤兵,被秘密使用了这种代号“金疮灵”的药液。
其中,有十八人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控制,高烧消退,伤口红肿减轻,脓液减少,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这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但剩下的十二人,情况却不容乐观。有五人用药后效果不明显,伤口继续恶化;更有七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从皮疹、呕吐到严重的呼吸困难,其中两人甚至因此死亡!
“皇上,此药虽对‘伤毒’有效,然其性猛烈,似与个人体质相关,且有……毒副作用!”王太医跪在溥仪面前,声音沉重。那两条人命,像巨石压在他心上。
溥仪看着报告,沉默良久。他深知,这就是早期抗生素面临的现实——有效,但纯度低,副作用大,过敏反应无法预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后的十几年,也卡在提纯和量产的门槛上。
“这不是你们的错。”溥仪最终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能救回十八人,已是功德无量!那死去的两人,厚加抚恤。记录下所有数据,尤其是出现不良反应者的特征!继续改进提纯工艺,朕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得到更安全、更有效的药!”
他必须给研究人员信心,不能因噎废食。同时,他也更加迫切地意识到,必须尽快建立更严格的医药试验规范和更先进的生产工艺。
就在溥仪为医药的复杂性和北疆的后续反应而殚精竭虑时,一个来自南方、通过张之洞渠道转呈的密信,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
信中提到,日本驻上海总领事近日频繁与江浙一带的买办、绅商接触,似乎在暗中打听朝廷“医药研究所”的进展,并对那种“能克制伤毒”的新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同时,日本商船近期在东南沿海的活动也明显增加。
日本人,也盯上青霉素了!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