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之冬,朔风如刀。北魏皇帝拓跋濬即将巡幸云冈石窟的消息,像一阵暗流涌动的风,吹皱了这座北方都城的表面平静。宫阙重重,朱墙内外,皆是山雨欲来之势。
王悦之在小院中静养已旬日。每至深夜,他便于榻上默运《黄庭》心法,导引内息。道门真气虽如春溪化冻,缓缓修复着经脉中黑风坳留下的暗伤,但左肩箭创深处,仍似埋着一根阴寒的毒刺,每逢运功至关键处,便隐隐作痛,阻碍周天循环。
他常立于窗前,望着北方苍茫的天空。平城的天,不同于建康的婉约,是一种旷远而肃杀的青灰色。远处武周山方向的天空,时有工匠凿石的烟尘升起,混着香火气息,仿佛一条无形的巨龙,盘踞在北魏的皇权与信仰之间。
那位未曾谋面的鲜卑人皇帝拓跋濬,在他的推想中,形象渐趋复杂。此人既倾举国之力,开凿云冈这般宏伟佛窟,彰显对释教的虔诚;又力排众议,推行汉化,欲以儒家礼乐重塑朝纲;同时厉兵秣马,时刻不忘南窥之志。这些看似矛盾的举动,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超越胡汉之见、欲混一宇内的帝王雄心?若真如此,那么战争,或许在他眼中,不过是达成“止戈”这一更大目标的必要手段?而地藏宗这等诡异势力,在这位皇帝的棋盘上,是借力打力的棋子,还是必须谨慎防范的毒刃?
思绪纷杂间,隔壁传来陆嫣然略带烦躁的声音:“这平城的炊饼,粗粝得能磨破喉咙,风沙又大,整日里灰头土脸,真是无趣得紧!”
王悦之循声望去,见她倚在门边,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眉宇间已恢复了往昔的几分灵动。只是她手腕那朵黑莲印记,颜色似乎比前几日又深了些,在她不经意挽袖时,幽光一闪而逝。她偶尔会对着那印记出神,眼神中掠过一丝迷茫与追索,仿佛在凝视一道与自身血脉纠缠不清的谜题。
这时,墨林匆匆自外归来,带来一身寒气,面色凝重。
“公子,陆姑娘,”他压低声音,“地藏宗的触角确实已伸入平城。他们明里暗里搜寻,目标不明,但绝非善类。此外,坊间有个传闻,与那北魏皇帝此次巡幸石窟有关。”
“哦?细细说来。”王悦之引他入内,掩上房门。
“传闻北魏皇帝此次巡幸,除为‘昙曜五窟’中新成之大佛开光,更意在寻访一位隐居于石窟左近的汉人老者。此老据说精擅书法,笔力刚健雄浑,有金石之声,极合拓跋濬欲推行之新体书风(注:即后世所称魏碑体之雏形)。拓跋濬欲以此书体,一扫前朝柔靡,彰显大魏刚健质朴之国风。”墨林顿了顿,声音更沉,“更有隐秘消息说,此老可能与前朝某个精研机关数术、甚至……涉猎过幽冥秘事的学派,颇有渊源。”
“幽冥秘事?”王悦之心头猛地一跳,怀中那被重重封印的幽冥煞核,似乎也感应到什么,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冰凉悸动。是巧合,还是冥冥中的牵引?
陆嫣然却嗤之以鼻:“皇帝佬儿找个写字的,也能扯上幽冥?莫非是想让人把他的诏书写出鬼气来不成?”
王悦之摇头,神色肃然:“嫣然,不可小觑。书体之变,关乎文脉教化,乃帝王定鼎乾坤之软刀子。这位北魏之主,志不在小。寻访隐士,或是表象,借此平衡朝中崇佛与灭佛两派势力,探查地藏宗及其背后鲜卑勋贵的动向,或许才是真意。”
他想起崔先生此前透露的朝中暗涌。以司徒崔浩为首的汉臣集团力主汉化抑佛,而部分鲜卑旧贵则借佛寺势力盘踞地方,地藏宗或许就潜藏其间。北魏皇帝此举,一石二鸟,深谙制衡之道。
与此同时,平城西郊一处荒废的土窟内,灯火幽暗。几名身着暗紫色斗篷的身影匍匐在地,对着中央一座扭曲的非佛非魔的诡异石像虔诚礼拜。为首者抬起头,兜帽下露出一张苍白而布满诡异刺青的脸,正是地藏宗北地分舵的舵主,“鬼面”阎罗屠九州。屠九州正在擦拭一柄弯刀。刀身泛着幽蓝光泽,显然淬有剧毒。
明日之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对跪在面前的几名黑衣人道,那老家伙手里有开启秘境的关键,宗主已等得太久。
舵主放心。为首的黑衣人抬头,赫然是日间在西市皮货铺招呼客商的掌柜,我们已买通宫中侍卫,明日趁乱行事。
屠九州冷笑:崔浩那个老狐狸,以为借我们的手除掉皇帝身边的汉臣,就能独揽大权?待秘境开启,第一个拿他祭旗。
而在城南另一座府邸,五斗米教邪宗平城祭酒张胖子正在绘制符箓。朱砂在黄符上蜿蜒游走,渐渐形成一条蟠龙形状。
地藏宗明日要动手了。他对侍立身旁的弟子道,这是我们重振教统的良机。当年孙恩教主功败垂成,就是缺了宫中的内应。
弟子奉上一卷竹简:祭酒,这是从江南快马送来的密报。琅琊阁的人已经潜入平城,似乎也在打秘境的主意。
张胖子眼中精光一闪:苏清河那个老匹夫,果然也坐不住了。传令下去,明日我们按兵不动,且看鹬蚌相争。
而在平城另一隅,一处看似寻常的道观静室中,香炉青烟袅袅。一名身着浆洗发白道袍的老者,正与崔先生对弈。老者手持黑子,久久未落,目光仿佛穿透棋盘,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崔居士,风雨楼消息灵通,可知那五斗米教邪宗遗脉,近来与地藏宗走得颇近?”老者缓缓开口,他是平城道教耆宿,清微观主玉阳子。
崔先生执白子,轻轻落下:“确有耳闻。彼等邪流,觊觎那幽冥煞核之力久矣,欲以其为引,行那‘太阴炼形’的邪术,妄图窥探长生之秘。此番云冈之会,恐生变数。”
玉阳子叹息一声:“道法自然,岂容如此亵渎?琅琊阁既已介入,我清微观,虽势微,亦不能坐视。届时,会有些许弟子在石窟接应,助你们一臂之力。”
“多谢道长。”崔先生拱手,“此番若能借北魏朝廷之力,压制此等邪魔外道,于天下苍生,亦是功德。”
就在王悦之与墨林、陆嫣然分析局势之际,院外忽然传来几声短促的惨呼,随即是利器破风之声!
“有变!”墨林身形一闪,已至门边,指尖扣住三枚琅琊阁特有的“青蚨钱”。王悦之强提一口真气,踏前一步,将陆嫣然护在身后,体内《黄庭》真气虽未复全盛,却也强自快速流转。陆嫣然也握紧了双刺,手腕间的黑莲隐隐有流光闪过。
打斗声很快平息。脚步声近,崔先生推门而入,葛袍依旧整洁,唯有袍角沾染了一滴将凝未凝的暗红血珠,若不细看,几与布料本身的纹路融为一体。
“几个不开眼的探子,已清理干净。”崔先生语气平淡,仿佛只是拂去了衣上尘埃,“看来,有些人已经按捺不住了。此地已露行藏,煞核在手,终是众矢之的。”
他目光扫过三人,最终落在王悦之脸上:“为今之计,或可效法卞庄刺虎,驱狼吞虎。”
“先生之意是?”王悦之隐隐猜到。
“将此物,”崔先生指了指隐藏煞核的方向,“送予拓跋濬。”
陆嫣然挑眉:“送给他?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崔先生摇头:“不然。拓跋濬雄才大略,志在统一,岂容地藏宗这等诡异势力坐大?此物落于他手,他必深究其来历用途,地藏宗首尾难顾,或可受其压制。此其一。其二,我等可借此机会,或能接近北魏权力核心,窥其朝堂虚实,于江南亦是大利。当然,此乃行险,如走钢丝。”
他看向王悦之:“王公子,你意下如何?拓跋濬巡幸石窟之时,虽是龙潭虎穴,却也是唯一可能接近他的机会。成则乱中取利,败则万劫不复。”
王悦之沉默。窗外,北风呼啸,卷起千堆雪。他目光掠过陆嫣然腕间黑莲,想起黑风坳的生死与共,想起肩头未愈的伤痛,更想起南渡衣冠对故土的遥望。乱世如棋,身处局中,有时不得不落子无悔。
“具体如何行事?”他抬眸,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决绝。风险固然巨大,但或许是打破僵局,为陆嫣然寻得生机,乃至窥探南北大势的契机。
喜欢黄庭经之书符问道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黄庭经之书符问道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