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漳河入海口,海风裹挟着咸腥与水汽,却吹不散船政司码头上的热烈气氛。巨大的干船坞内,龙骨已然铺就,工匠们如同蚁群,在巨大的木制骨架间忙碌穿梭。这里,正在建造的并非传统的楼船艨艟,而是华朝海军未来的希望——第一艘实验性蒸汽明轮战舰,“破浪号”。
工部尚书马钧亲临督造,脸上混杂着油污与兴奋的红光。他指着已初具雏形的船体,对身旁的诸葛亮语速极快地解释:“诸葛侍郎,你看此处!按陛下草图,明轮置于两舷,以蒸汽机驱动连杆……虽比不得陛下所说之后世‘螺旋桨’,然眼下工艺可达,已远胜桨橹!若成,逆风逆水,亦可疾行!”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复杂的图纸与施工现场,冷静道:“马尚书,驱动固然关键,然舰体结构亦需加强。陛下曾言,未来海战,非接舷跳帮,乃远程炮火决胜。此舰需预留足够空间与结构强度,以承载日后之舰炮。”
马钧一拍脑门:“对对对!陛下亦有点拨!已命人加厚肋材,甲板亦用硬木叠层……只是那舰炮,格物院仍在攻关,小型化、防潮、后坐力处理,皆是难题。”
“饭需一口口吃。”诸葛亮颔首,“先解决能动、能稳,再求能战。此舰乃种子,意义非凡。”
就在“破浪号”艰难孕育的同时,许昌皇宫内,关于海军都督府人事与战略的争论,也到了关键时刻。
大将军赵云、骠骑将军黄忠等陆军将领,对于将大量资源投入看似“无边无际”的大海,颇有些不以为然。赵云直言:“陛下,北有司马懿残寇未清,南有交州未附,内陆驰道、军械所耗甚巨。此时倾力于海上,是否本末倒置?”
张圣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徐元身上:“徐相,你意如何?”
徐元出列,沉稳道:“陛下,赵将军所言,乃老成持国之道。然臣以为,海疆之利,关乎国运。东南赋税,半赖海运;海外奇珍、物种,乃至……可能存在的疆土,皆需舟船往来。更甚者,”他话锋一转,看向舆图上江东的位置,“江东凭何割据?半赖水师。若我华朝海军能纵横四海,则江东水师之优,荡然无存。届时,孙权是真心归附,还是阳奉阴违,便一目了然。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张圣赞许地点头:“徐相深谋远虑。海权,乃未来千年之国本。海军都督府非设不可。”他顿了顿,下达最终决策,“任命,原江东水军都督周瑜,为华朝海军副都督,暂领都督府事,迁其家眷至许昌。命,黄叙(黄忠之子)为海军都督府长史,率讲武堂通海事之毕业生,及格物院指派之工匠,即刻前往漳河船政司,协助马钧、诸葛亮,并学习新舰制造、操典。江东水师现有舰船、人员,逐步登记造册,分批调往渤海、青州接受整训、改装。”
此令一出,满朝皆惊。既用了周瑜之才,又以黄叙与讲武堂学生进行制衡与学习,更将江东水师核心逐步北调,可谓一举数得。
消息传至建业,吴侯府内一片死寂。
孙权脸色铁青,将案几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张圣!欺人太甚!调走公瑾,分化我水师,这是要抽我江东的脊梁!”
张昭慌忙劝道:“主公息怒!如今形势比人强,若抗命,恐招致雷霆之怒啊!”
周瑜倒是相对平静,他扶起被摔的茶杯,对孙权深深一揖:“主公,此乃阳谋,不得不从。然,人可北调,技术、经验,乃至人心,却非一朝一夕可得。瑜北上,未必不能于华朝海军中,为江东系争得一席之地,亦可窥其核心技艺。请主公隐忍,静待时机。”
孙权看着自己最倚重的都督,深知此去无异于质,心中悲愤与无奈交织,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公瑾……委屈你了。江东,离不开你。务必……保重。”
数日后,周瑜携部分家眷、部属,登北上官船。江风吹动他儒雅的衣袍,他回望逐渐远去的建业城郭,眼中神色复杂难明。此行,是囚笼,亦或是新的舞台?
而在漳河船政司,接到旨意的黄叙与数十名年轻军官、工匠兴奋异常。他们代表着华朝军队的新生代,对一切新技术充满渴望。黄叙更是摩拳擦掌:“终于不用只在岸上看热闹了!这铁家伙(指蒸汽机),我一定要搞明白!”
诸葛亮与马钧迎接了这批新生力量。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诸葛亮对马钧笑道:“马尚书,后继有人矣。海军之未来,或许就在他们手中。”
马钧看着干船坞中日渐成型的“破浪号”,又看了看手中关于舰炮小型化的初步构想图,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特有的光芒:“快了,就快了……待到乘风破浪,巨炮轰鸣之日,且看这万里海疆,谁主沉浮!”
张圣在许昌收到各方奏报,目光掠过殿中巨大的寰宇全图,在那片广阔的蓝色海域上停留许久。陆上的统一只是第一步,海洋,才是华朝未来真正的疆场与机遇。他的手指,轻轻点在了那片未知的蔚蓝之上。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渔皇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