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银簪光幕上跳动的冰蓝色坐标,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掌心的地脉印记 —— 那是爷爷临终前用青铜雨铃烫下的,此刻竟跟着天王星的方位微微发烫。星舰在冰蓝色大气层外悬停时,我能透过舷窗看到下方连绵的冰层,像极了三江平原最冷的冬天,连空气都冻得发脆。
“张哥,冰层表面温度 - 224c,声能穿透率不足 5%!” 冰尾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鹅尾刚搭好育苗台,星芽就出问题了。”
光幕切换到鹅尾传回的画面,我的心猛地一沉。淡蓝芽尖的根须结着冰壳,镊子一碰就断;淡紫芽尖垂着头,像被冻蔫的麦穗;最让我揪心的是雪白芽尖,上次在土星好不容易褪掉的黑尖儿,这次又蒙上了灰霜 —— 那是声能温度跌破临界值的前兆,和当年三叔公晒麦时,冻硬的麦种发灰的模样一模一样。
一、冰道困境:声能 “冻成块”,星芽陷 “冰滞危机”
“再等十分钟,星芽就彻底‘失声’了!” 工程师的声音透着焦急,光幕上的声能分布图满是红色滞点,“激光打洞没用,冰层愈合太快,反而把声能封得更死。”
我盯着那些红色滞点,突然想起去年霜冻后的三江平原。三叔公蹲在麦场里,把冻硬的麦种倒进温水桶,说 “麦种冻了不能硬晒,得先让它暖过来,根才能活”。这话像道闪电劈进脑海,我赶紧按下通讯键:“鹅尾,别用激光了!试试‘缓冻导声’—— 先让火尾的火声能给冰层‘暖身’,再顺着冰道送声能进去!”
光幕里的鹅尾愣了愣,很快蹲下身,把青铜残片贴在冰层上。残片的 “三清” 篆字刚触到冰面,就像被冻住的火苗缩成一团,连光都暗了半截。“张哥,残片能量在损耗!” 她的声音带着急意。
“让火尾把分层火声仪调到 2.1 赫兹,和冰层声能频率对齐!” 我一边说,一边让三星堆专家调出《泉脉术》残页 —— 果然,泛黄的纸页上画着 “冰脉需缓冻,火声为引” 的图样,旁边注着 “节随冰变,声随节动”,和当年爷爷教我 “按节气晒麦” 的道理一模一样。
二、破局:麦种经验跨星用,分层火声启冰道
“火尾收到!分层火声仪已调至 2.1 赫兹!” 通讯器里传来火尾的回应,光幕上很快出现 12 道淡红火光 —— 火声仪的接口对着冰层,喷出的声能像细弱的火苗,刚接触冰面就腾起白雾。
鹅尾跟着青铜残片的光纹移动,那些光纹顺着火声能的方向,在冰面上画出 12 条蜿蜒的轨迹。“张哥,残片在画冰道!” 她的声音亮了起来,“冰尾的声能钻准备好了,要不要现在钻?”
“等一下!” 我盯着光幕上的火声能波动,突然想起爷爷摇雨铃时说的 “声要顺脉,脉要顺形”,“让火声能再暖三分钟,等冰层温度升到 - 180c,声能钻才能顺着冰道‘渗’进去 —— 就像缓冻的麦种,得等它慢慢软下来,根才不会断。”
三分钟后,鹅尾让冰尾启动声能钻。钻头的频率与火声能完美契合,刚碰到冰面就钻了进去,没有像之前那样被冰碴填满。“声能流通了!” 工程师喊道,光幕上的红色滞点少了一块,“已经到冰层下 500 米,往第一个节点去了!”
我看着鹅尾抱着声能环跑向冰道,环上的 “三清” 符纹与青铜残片共振,泛出的淡金光顺着钻道往里流 —— 那是我们在土星总结的 “分层导声” 经验,只是这次把 “环层缝隙” 换成了 “冰道”,把 “水纹珠缓冲” 换成了 “火声能保温”。光幕里,淡蓝芽尖的断根处冒出新的白须,淡紫芽尖也慢慢抬起头,我的掌心印记跟着发烫,像在回应远方的地脉。
三、惊喜:冰声符启分坛门,地脉共振连冰轨
“张哥!残片飘起来了!” 鹅尾的声音带着惊喜。光幕里,青铜残片悬在冰道上方,光纹画出一道门的轮廓,门中央有枚冰蓝色符牌在闪 —— 是冰尾提过的 “冰声符”。
“把声能环贴上去!” 我赶紧提醒,指尖攥紧了爷爷的青铜雨铃碎片,“声能环的符纹要和冰声符对齐,就像当年我和爷爷拼雨铃碎片那样。”
鹅尾伸手将声能环按在冰声符上,两道光瞬间融合,暖金色的声能顺着冰门蔓延开来。我突然听到淡淡的《泉脉术》经文声,和爷爷当年在二王庙念的分毫不差 —— 冰层下,一座泛着青铜光的三清分坛慢慢浮现,坛门上的 “三清” 符纹与声能环、青铜残片共振,泛出温暖的金光。
“星芽活了!” 鹅尾的声音带着颤音,“淡蓝芽尖的根须缠住声能管了,雪白芽尖的霜也褪了!”
“护江力数据更新!” 工程师的声音跟着传来,“修复天王星 3 个地脉节点(150 点),净化冰层声能干扰 1 次(30 点),全盟协作善念值 0.3 亿(30 点),冰声符器物加成 30 点,净增 240 点!现在护江力 +240= 点!”
我看着光幕上的太阳系地脉图,天王星的节点与土星、火星连成一道冰蓝色的线,闭环进度到了 70%。鹅尾走进分坛,拿起石台上的《泉脉术》残页,镜头拉近时,我看清了上面的字:“海王星风急,需以冰缓火,以火导风”—— 那是下一站的线索,和我掌心里的地脉印记,刚好形成完整的符纹。
四、传承与伏笔:冰道经验记日志,风暴讯引下一站
傍晚时,鹅尾传回冰层基地的画面。火尾把火声仪调至低温模式,烘出一片温暖的区域,她坐在小凳上,正用银簪在 “宇宙暖种日志” 上画冰道轨迹,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麦种图案 —— 那是我让她加上的,提醒我们别忘了地球的法子。
“张哥,冰道参数整理好了:直径 50 厘米,火声仪频率 2.1 赫兹,缓冻温度 - 180c。” 鹅尾的声音透着轻快,“海王星的风尾刚发消息,说风暴中心的声能频率是 6.8 赫兹,就等我们带冰声符过去了。”
我盯着银簪上新跳的海王星坐标,掌心的地脉印记还在发烫。星舰离开天王星时,我让工程师把冰层基地的画面调到大屏 ——12 条冰道里的声能还在流动,像给冰封的大地织了张暖金色的网,星芽的旋律顺着地脉网传到土星、火星,连青铜雨铃碎片都跟着轻轻共振。
“爷爷,我们又往前多走了一步。” 我摸了摸掌心的印记,轻声说。光幕上,鹅尾正把冰声符放进特制的保温盒,盒子上刻着 “三江麦种” 的纹样 —— 那是我们从地球带来的 “根”,不管到哪个星球,只要带着它,就不会丢了方向。
下一站,海王星的风暴里,还有新的地脉等着我们去唤醒。而我知道,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地球的麦种、爷爷的雨铃,还有全盟的伙伴,都会陪着我们走下去。
喜欢岷江神工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岷江神工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