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传来的密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涛汹涌的湖面,在有限的知情人中激起了滔天巨浪。密报并非来自林惊澜的渠道,而是源于曹如意秘密安插在镇北城的心腹,以八百里加急直送御前,同时抄送了一份给林惊澜。
密报内容触目惊心:镇北将军郭骁,疑似与鞑靼左贤王部秘密往来,有商队频繁出入其亲信掌控的边境隘口,运出的竟是铁锭、盐茶等违禁物资,换回的则是皮毛、马匹,更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其中可能夹杂着关于北疆布防的情报!密报中甚至附上了商队路线、接头人外貌特征等部分细节。
此报若属实,郭骁所为已与通敌卖国无异!
承平帝震怒,当即将密报摔在了龙案之上,厉声喝问:“郭骁何在?!给朕传他即刻回京述职!” 然而,郭骁远在北疆,岂是旦夕可至?更重要的是,此等惊天大案,若无确凿证据,轻易拿下边关大将,恐引边军动荡。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几乎滴出水来。张文渊脸色煞白,冷汗浸湿了内衫。他与郭骁勾结甚深,若郭骁通敌之事坐实,他必然受到牵连,轻则罢官,重则……他不敢想下去。
“陛下!” 张文渊强行镇定,出列奏道,“此必是有人构陷边关大将!郭将军镇守北疆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岂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定是某些人挟私报复,伪造证据,意图扰乱北疆,其心可诛!” 他目光阴狠地扫向林惊澜,虽未点名,但意指何人,不言而喻。
林惊澜神色平静,出列躬身:“陛下,密报来源可靠,细节详实,绝非空穴来风。郭骁是否通敌,需即刻派得力干员前往北疆彻查!若其清白,自可还他公道;若其果真通敌,则必须雷霆处置,以正国法,安定军心!北疆防线,关乎国本,不容有失!”
他言辞恳切,处处以国事为重,与张文渊气急败坏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陛下,林将军所言极是!”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文博立刻出列支持,“郭骁之事,关乎社稷安危,必须严查!老臣愿保举一人,可担此查案重任!”
“讲!”
“云麾将军林惊澜,曾于北疆立功,熟悉边情,且与郭骁素无深交,由其查案,可保公正!” 李文博朗声道。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让林惊澜去查郭骁?这无异于将刀子递到敌人手上!张文渊一党立刻激烈反对。
“不可!林惊澜与郭骁素有嫌隙,由其查案,难免挟私报复,如何能保证公正?”
“陛下,此事当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兵部派员核查,方显慎重!”
双方在金殿之上争执不下。承平帝看着底下吵成一团的臣子,眉头紧锁。他心中天平已然倾斜,密报细节不似作假,郭骁通敌的可能性极大。而林惊澜,无论能力、立场,似乎都是目前最适合去北疆快刀斩乱麻的人选。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下北疆,甚至……敲打一下朝中某些与边将过往甚密的势力。
“够了!” 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北疆之事,刻不容缓!朕意已决,着云麾将军林惊澜,为钦差大臣,持尚方宝剑,即日前往北疆,全权核查郭骁通敌一案!沿途关隘、北疆诸军,皆需配合,若有阻挠,以同罪论处!”
“陛下圣明!” 李文博及清流一党立刻躬身。
张文渊及其党羽面如死灰,还想再争,却被皇帝冰冷的眼神逼退。
“林爱卿,” 承平帝看向林惊澜,“朕予你生杀大权,此去北疆,务必查明真相,肃清奸佞,稳定边关!”
林惊澜单膝跪地,声音铿锵:“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散朝后,林惊澜在宫门外再次与张文渊相遇。张尚书此刻再无往日沉稳,眼神中充满了怨毒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他死死盯着林惊澜,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林惊澜,你不要得意!北疆……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林惊澜淡然一笑,目光锐利如刀:“简单与否,林某去了便知。张尚书,还是多担心担心自己吧。” 说罢,拂袖而去。
回到澜园,消息早已传回。苏云裳面露忧色,柳如烟眼神兴奋,萧玉若则抓紧时间为他准备行装。楚瑶默默递上一份名单:“将军,这是北疆几位可能与郭骁不合,或可尝试接触的将领名单,以及宫中几位与郭骁、张党有旧怨的宦官、女官名录,或可助将军一臂之力。”
林惊澜接过名单,深深看了楚瑶一眼:“有心了。” 这份名单,无疑能帮他更快地在北疆和京城打开局面。
赵清璇也派人送来了口信,表示会在京中密切关注张党动向,并利用宗室影响力,确保林惊澜后方无虞。
夜幕降临,林惊澜与几位红颜知己简单交代后,便带着一队精锐护卫,以及皇帝特赐的钦差仪仗、尚方宝剑,连夜出京,直奔北疆而去!
京城的风云因他离去暂时看似平息,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风暴中心,已转移至千里之外的北疆。林惊澜此行,不仅关乎郭骁通敌案的真相,更关乎他与张文渊斗争的最终走向,甚至可能直接影响整个王朝的北疆格局!
金殿对峙,钦差北上。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大戏,在北疆的朔风与黄沙中,缓缓拉开序幕。
喜欢山河红颜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山河红颜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