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驻地,团长办公室的门被急促敲响。
“进来。”沈向西头也没抬,目光仍锁定在桌上的作战地图。
王建国带着一身寒气,几乎是撞开门,他身后跟着神色平静的杨平安。
王建国脸上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呼吸都带着急促:“团长!紧急情况!重大发现!”
沈向西这才抬起眼,看到是王建国和他那个小舅子,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王建国的莽撞他早已习惯,但能让这员虎将如此失态,绝非小事。他的目光掠过王建国,落在杨平安身上。
少年站得笔直,面容沉静,眼神清亮,与王建国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
“说。”沈向西放下铅笔,言简意赅。
王建国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语调,将杨平安发现疑似日军遗留军火库的情况,
尽可能清晰地汇报了一遍,重点强调了武器的数量和保存状态。
随着王建国的叙述,沈向西原本平静无波的脸上,渐渐笼罩上一层极度的凝重。
他站起身,绕过桌子,站到杨平安面前。他没有立刻询问,而是用一种审视的、极具穿透力的目光,足足凝视了杨平安好几秒。
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王建国甚至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终于,沈向西开口,声音低沉而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杨平安同志,你亲眼所见?确定是制式武器?数量规模如何?位置能否准确找到?”
他的问题像出膛的子弹,精准而迅速。
杨平安抬起头,毫无畏惧地迎上沈向西锐利的目光,声音不高,却异常稳定:
“沈团长,我确定。洞很深,箱子码到洞顶,步木仓、成箱的子弹、还有带底座的铁管(指迫击炮),我都看见了。
位置我记得,可以做标记带路。”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用词准确,甚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和……专业感?沈向西的心猛地一跳。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少年在遭遇如此重大发现后该有的反应。
没有惊慌,没有炫耀,只有一种近乎可怕的沉稳和笃定。
“好!”沈向西不再有丝毫迟疑,立刻抓起桌上的电话,以最简洁的语言向上级做了紧急汇报。
放下电话,他立刻向门外喝道:“警卫员!通知侦察连张连长,带一个排,全副武装,紧急集合!执行一级保密条例!”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办公室里暂时恢复了安静,但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弥漫在空气中。
王建国这才感觉悬着的心落回实处一半,他看向沈向西,语气带着压抑的兴奋:“团长,这次……”
他话未说完,杨平安却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仰起脸,用一种清晰又自然的声音说道:“大姐夫,这次多亏了你。
是你一听我说完,就当机立断,判断情况重大,必须立刻向部队汇报,一刻都没耽误就带我过来了。”
王建国愣住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沈向西一个抬手制止了。
沈向西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杨平安身上,这一次,那目光里的审视变成了难以掩饰的震惊和……欣赏!
这小子!
他不仅发现了军火库,更在瞬间就做出了最正确、最稳妥的选择——上报部队。更令人心惊的是,他居然如此自然、
如此不着痕迹地将“发现”和“上报决策”的功劳,全部、完整地推给了王建国!
这份洞察,这份通透,这份对人情世故和老练洞明!这真的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农村少年吗?
沈向西自认见识过不少青年才俊,但像杨平安这样,在巨大“诱惑”(发现军火库的功劳)面前,
能如此冷静地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家人(巩固王建国的地位就是巩固杨春燕的幸福)且符合组织原则的选择,简直是闻所未闻!
他想起王建国之前对这个小舅子的种种夸赞,当时他只当是王建国爱屋及乌,带着滤镜看人。
此刻,他才真正意识到,王建国那看似憨直的描述,恐怕远远没有道出这少年的深浅。
这哪里是什么早慧的少年?这分明是一只潜藏于山野、心思剔透的“小狐狸”!
一瞬间,沈向西心中念头飞转。
如果杨平安真是如此人物,那么自己想要接近杨夏荷,想要得到杨家的认可……这个看似年幼的“小舅子”,恐怕才是最关键、也最难应付的一环!
讨好未来岳父岳母或许容易,但想要过杨平安这一关,绝非易事。他必须重新评估这个少年在杨家的话语权。
心中波澜起伏,沈向西面上却不动声色,顺着杨平安的话对王建国肯定道:
“建国这次反应确实迅速,判断准确,处置得当。功劳簿上,会给你记上一笔。”
他这话,既是肯定了王建国的功劳,也是默许了杨平安的“安排”。
王建国这才恍然,看向杨平安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动容。
这小舅子,实在是太为他着想了!
沈向西再次看向杨平安,语气比之前温和了不止一筹,带着一种近乎平等的尊重:“平安同志,你年纪虽小,但胆识过人,心思缜密,觉悟很高!
发现了如此重要的军事物资,能冷静处理,并通过正确渠道第一时间上报,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我代表部队,
感谢你!” 这番感谢,比之前的客套,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分量。
“沈团长言重了,这是我该做的。”杨平安微微躬身,态度依旧谦逊,不卑不亢。
很快,侦察连集合完毕。
沈向西亲自带队,王建国陪同,由杨平安作为向导,一行人趁着暮色,悄无声息地迅速没入苍茫山林。
风雪依旧凛冽,但沈向西的心中却燃起了一簇不同的火苗。
这火苗,既是因为即将揭开的军火库秘密,更是因为那个走在队伍前面,身形尚且单薄,却已然在他心中投下巨大影子的少年。
他隐隐有种预感,这个叫杨平安的少年,其未来,恐怕比这深山里埋藏了十几年的军火库,更加难以估量。
而他沈向西若想如愿,恐怕真得好好想想,该如何“讨好”这位未来的小舅子了。
喜欢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越1959,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